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可能从平凡变成卓越。
可有些事坚持下去就是很容易,比如打游戏、刷视频。
但有些事坚持下去却很痛苦,比如学习、跑步、练字。
前者轻轻松松就能让人上瘾,而后者即便使出全力却常常想要放弃。
哪怕是理性上明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抵达前方。
但在迟迟看不到反馈时,也会难免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坚持就变成了苦苦支撑。
实际上,如果我们仅仅是享受做一件事的过程,那么就可以轻松坚持下来。
喜欢练字让内心变得平静而坚持练字,享受早起的独处时光而坚持早起。
但如果坚持做一件事,更想要的是从外界获得好处,比如奖励或表扬。
那么,当好处中断或消失时,坚持的过程就会难以忍受,总想要放弃。
比如,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的许诺,老板为了让员工冲业绩而发的奖金。
前者的动力来源于内部被称为内驱力,后者的动力来源于外部被称为外驱力。
随便来感受下两者的差别:
别人家的孩子努力学习,是因为感觉学习很有意思;
而我努力学习,是因为能让我妈脸上有光;
情人节我准备了烛光晚餐,是因为我享受这种仪式感;
而老公买了玫瑰花回来,是因为他知道我喜欢这种仪式感。
我们常常半途而废,想要放弃,就是因为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外部。
因而当无法从外界获得好处或好处变得不稳定时,坚持就会变得非常痛苦。
既然如此,是不是做一件事的动力来自于内驱力,就能轻松坚持下来了?
当然不是,无论是内驱力还是外驱力,当打算把一件事做好。
可当付出多少努力和心思,都收不到反馈时,我们同样会崩溃。
这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调整和优化行动,靠近目标。
就好像在沙漠中渴望找到绿洲,但却连方向都分不清的人,内心只剩下绝望。
不过这还真不能怪我们,这是大脑长期为了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本能反应:
喜欢及时反馈,讨厌周期长的反馈。
正是如此,打游戏、刷视频才让人轻松上瘾。
因为胜负可以立马见分晓,好奇心可以立即被满足;
而学习、练习、健身的好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
因而在这些领域,教练和老师随处可见,作用就是提供及时反馈,从而让我们快速进步。
那么,想要获得及时反馈快速进步,但身旁如果没有教练和老师的指导。
该怎么办呢?下面的两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有所启发。
北大才女刘媛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举摘得《超级演说家》的冠军。
但你能想象吗?参加《超级演说家》的时候,刘媛媛从没有参加过演讲比赛。
而她的对手,却是有丰富主持演戏经验的美籍华人,和演讲技巧炉火纯青的鬼马书生。
也就是说,参加演讲时她还只是个演讲小白,她在短时间做了哪些功课?
为了准备比赛,她在3天内研究了数百个演讲者的语气、肢体动作、表达。
阅读了20多本演讲技巧书籍,然后开始了大量的模仿练习。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关于王云五先生自学英语的故事。
他是胡适的英语老师、民国时期自学成才,在年轻的时候是这样自学英语的:
将自己手中的英语名篇读熟,翻译成汉语。
一个星期以后,又尝试着把自己翻译的汉语译成英语,这期间绝不查阅英语原文。
再拿翻译好的英语和原来作者写的英汉语版对比,从中寻找差距。
通过语法、用词和标点符号的对比,王云五很快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步飞快。
通过这种方法,王云五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英语,还受到孙中山和蔡元培的青睐,成了总统府秘书和教育司科长。
还凭着过人的英语能力成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主持编辑出版了《万有文库》等传世图书。
两个故事中主人公的相似之处是:直接模仿高手,从而达到进步飞快的效果。
通过对比自己和高手的差距,主动寻找反馈,来反复发现和改进不足之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模仿可以拥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呢?
我们在学习时,通常有两种策略:
一种是循序渐进式的,从简单一点点到复杂,基础扎实,但反馈周期长;
另一种则是跳跃式的,直接从难的部分开始,反馈周期短。
比如,大多人学英语是怎么学的呢?
通常都是从一个个字母、音标、单词,再到语法,最后才是完整的句子。
直到学会了完整的句子,我们才能简单交流,之后逐渐听懂更难的英文电影。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好几年,甚至是十多年。
而我们学习中文,也就是我们的母语时,却是跳跃式的。
我们一开始根本不学拼音、声调、汉字,而是直接交流。
每当我们学习一个新词,就直接试着在情境中运用。
用错时,大人会马上指出错误;用对了,会得到一番表扬。
这种及时反馈式的学习,能让一个孩子进步飞快,和大人交流自如。
实际上,这种学习方法的本质,就是大量地模仿。
不过,不管运用哪种学习策略,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一样的:获得高手的心理表征。
如《刻意练习》一书中指出:初学者和专家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有效的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
普通医生让你做了一堆检查,仍无法确定病情;
但专家只问了几个关键的问题,就确定了方向。
新手司机上路高度紧张丝毫不敢分心,但速度和反应仍慢半拍。
而老司机和你有说有笑地聊着天,速度和反应却丝毫不受影响;
而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别,是因为:
循序渐进式的学习,想要获得心理表征,需要经过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三个阶段。
这个过程比较漫长,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
而跳跃式的模仿学习,则是直接以心理表征为目标,反复练习和精进。
所以,从速度上来说,无论对于新手还是刚入门的初学者,都能快递进步。
其次,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很清楚地看到或感受到自己和高手的差距在哪里。
这本身就是一种反馈,而且更加直观准确,有利于我们改进不足之处。
所以,在努力的路上,如果你坚持不下去了,尤其是迟迟看不到反馈时。
不妨试着模仿下高手,找出自己的差距,客观地看待自己当下的阶段,更好地前行。
我是墨菲和鱼,一个专注自我提升和自我治愈的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