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家突然得知一个消息:老演员王学圻要离婚了,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吃瓜群众一脸懵逼:老夫老妻,携手走过大半辈子,这节骨眼上闹这一出,图啥?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王学圻为了离婚,甚至不惜上法庭,把几十年婚姻里的各种不愉快都曝光了出来。
一时间,舆论哗然,猜测纷纭,有人说是老王“晚节不保”,也有人说是家有“恶妻”,真相究竟如何?
十二年后,当王学圻再次谈及这段婚姻,人们才逐渐明白,这背后,是一个男人对自由的渴望,对自我的追寻。
上世纪40年代,王学圻在北京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里出生,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个充满束缚的年代。
王学圻从小热爱文艺,14岁就参军成了一名文艺兵,时代的脚步不停,个人的理想在大潮面前显得很小。
受家里影响,他最后还是被分配到一家机械厂,成了工人,尽管身份变了,但王学圻心里的文艺情怀一直都在。
有一次,他意外地参加了话剧《战火之歌》的演出,凭借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导演的认可,后来又出演了电影《我们是八路军》。
虽然只是个小角色,但他对表演的热情被点燃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走艺术这条路,七十年代的时候,大部分人的婚姻不是因为爱情,而是由父母决定,媒人介绍的。
王学圻也不例外,父母给他安排了第一次相亲,相亲对象孙昌宁,出身书香门第,在外交部工作,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干子弟”。
王学圻心里犯嘀咕:条件这么好,怎么会需要相亲?接触之后,王学圻才了解到,孙昌宁和自己一样,都因为忙于工作而耽误了个人问题。
两人都对事业有着明确的追求,这让他们找到了共同话题,关系也迅速拉近,不到一年的时间,两边的父母催得紧,他们就结婚了。
婚礼简陋,没有鲜花和掌声,但对于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安排,孙昌宁和王学圻结婚后,生了个儿子叫王大庆。
孙昌宁因为工作经常要出国,所以照顾儿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王学圻身上,换尿布、喂奶粉、哄孩子睡觉,这些在旁人看来繁琐的事情,王学圻却做得得心应手。
他成了大家眼中的“好爸爸”,也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王学圻和孙昌宁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带着时代的烙印。
他们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经历过浪漫的追求,但他们对家庭负有责任,彼此之间也充满了尊重。
这样的婚姻,在那个年代很常见,也很稳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目标的差异和沟通的缺失,逐渐成为这段婚姻的隐患。
家庭责任常常让妻子的事业发展受到限制,儿子王大庆上学后,王学圻终于可以腾出时间追求他的梦想。
他和老婆商量,打算回话剧团继续学习,孙昌宁深知丈夫对表演的热爱,也理解他这些年为了家庭做出的牺牲。
她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并承诺会照顾好家里的一切,让王学圻没有后顾之忧,32岁的王学圻,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考入了空军话剧团。
然而,这只是他演艺生涯的开始,等待他的是漫长的跑龙套岁月,孙昌宁的事业进展顺利,她晋升为外交部的文化参赞,并被派往国外工作。
妻子的事业发展,对王学圻来说,既是欣慰,也是一种压力,他为妻子的成就感到骄傲,但同时也意识到,这将对自己的演艺事业带来更大的限制。
妻子长期在国外工作,意味着他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照顾孩子和老人,这让他在选择角色和安排时间上更加捉襟见肘。
1984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黄土地》面向全国招聘演员,38岁的王学圻也参加了面试,并凭借出色的表演获得了男主角的角色。
这部电影的成功,让王学圻在演艺圈崭露头角,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然而,家庭的重担依然压在他的肩上,让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艺事业中。
妻子在国外,儿子正值青春叛逆期,王学圻不得不一边拍戏,一边照顾家庭,他经常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有时甚至需要中断拍摄赶回家处理儿子的问题。
这种“空中飞人”的生活,让他感到身心俱疲,也让他在导演圈中落下“事儿多”的名声,王学圻并非不努力,也不是不专业,只是他身处两难的境地,无法平衡家庭和事业。
他想在演艺圈有所作为,但总是不得不一次次妥协,妻子的事业发展,无疑成为了他演艺道路上的一个“绊脚石”。
这种无奈和压抑,逐渐在他心中积聚,成为日后婚姻破裂的导火索,婚姻生活中,沟通不畅会带来很多隔阂,让双方感到压抑。
王学圻和孙昌宁的婚姻常常是聚少离多,更让人觉得憋屈的是,他们之间根本没办法好好沟通。
因为时差和工作安排,两个人很难找到合适的时间聊聊,即使偶尔通话,也大多是关于孩子和老人的事情,很少谈及彼此的感受和需求。
王学圻内心苦闷,他想要和妻子倾诉,想要寻求理解和支持,但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几次尝试都被妻子的忙碌打断,他渐渐失去了沟通的欲望,也开始对这段婚姻感到失望。
日复一日的压抑,让王学圻的精神世界接近崩溃,他就像个陀螺,围着家庭和工作转个不停,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平衡点。
他渴望被倾听,渴望被理解,但妻子似乎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感知他的痛苦,一次,儿子生病住院,王学圻独自一人在医院照顾。
深夜,他听到儿子在梦中喊着“妈妈”,那一刻,他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痛,他知道,儿子需要母亲的陪伴,而自己却无法给予。
那一刻,他头一次想到了离婚,为了儿子,他还是选择了忍耐,他继续扮演着“好爸爸”的角色,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努力拍戏。
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工作上,用忙碌来转移注意力,逃避内心的痛苦。
1997年,王学圻凭借电影《红西服》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表演奖项,回到家,父子俩举杯庆祝,酒过三巡,儿子对他说:“爸,你一直是我的骄傲,这些年辛苦了。去做你想做的吧。”
儿子的话,让王学圻心里亮堂了不少,他明白,儿子已经长大,他不再需要自己的过度保护,也理解他对自由的渴望。
那一刻,他决定不再拖下去了,要彻底结束这段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年底,妻子回国,王学圻正式提出了离婚。
孙昌宁感到震惊和不解,她不明白丈夫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放弃他们的婚姻,她试着挽回,说会调回国内工作,多陪陪家人。
王学圻心软了,他给了妻子,也给了自己最后一次机会,然而,现实并没有改变,孙昌宁虽然调回了国内,但工作依然忙碌,两人之间的隔阂依然存在。
资料来源:2010年03月30日 06:44 新京报
争吵、冷战,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最终,王学圻还是选择了离婚。
他没听妻子的反对,还是去法院提出了离婚,2010年,这场持续了40年的婚姻,终于画上了句号。
外界对他们的离婚原因众说纷纭,甚至传出王学圻与范冰冰的绯闻,对此,王学圻没有过多解释。
直到12年后,他才在一次采访中谈及这段婚姻,坦言自己多年来在婚姻中的压抑和对自由的渴望。
离婚后的王学圻,像是卸下了沉重的枷锁,他终于可以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追求他的激情。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艺事业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角色:《十月围城》中的李玉堂、《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建党伟业》中的蔡元培、《孔子春秋》中的孔叔梁、《大明风华》中的朱棣。
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年12月26日 09:53
他不再受家庭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随心所欲地安排时间,他把每个角色都演得特别出彩,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他越来越受到认可和称赞,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戏骨,王学圻的故事,是一个男人对自由的追寻,也是一个时代对婚姻的反思。
他的婚姻,始于父母之命,终于沟通的缺失和自由的渴望。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婚姻需要经营,需要沟通,更需要尊重彼此的自由和梦想。
77岁的王学圻依旧活跃在荧屏上。
他说过,自己喜欢演戏,只要还能演,他就会一直演下去。
他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帮他度过了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也在晚年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为了家庭牺牲了自我,又有多少人被婚姻的枷锁束缚,失去了追逐梦想的勇气。
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反思,也提醒我们,在婚姻中,要保持沟通,要互相理解,更要尊重彼此的自由和追求。
只有这样,婚姻才能成为幸福的避风港,而不是限制自由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