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前沿:我国量子点芯片进入量产阶段,其成本将降低90%以上

翰林中原说 2024-03-09 13:02:34
前言

以前,国外铟镓砷短波红外芯片造价极其昂贵,使得短波红外相机均价高达25万元,严重制约着市场增长。短波红外做成的芯片,一直需国外进口,一枚超过万元,我国的科研单位每年因此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相关的设备。

不过,这种现象在以后将会逐步消失,因为我国科研团队已经突破了该项技术——武汉光谷实验室已经能够生产同类产品量,售价只有数百元。大大降低了国内科研团队购买该设备的价格。

我国量子点芯片进入量产阶段

光谷实验室近日宣布,其联合科研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温州实验室)研发的胶体量子点成像芯片已实现短波红外成像。目前,已完成小试、中试,可大面积加工,兼容12寸CMOS晶圆制备工艺,同时成本极低,有望颠覆市场。而一般产品完成小试和中试之后,下一步就是量产阶段。

据了解,联合科研团队先后突破了材料-器件-电路-集成-系统5个关键环节,突破传统工艺限制,开拓全新工艺路线,低温一体化集成,开发研制出国内首款量子点红外成像样机,售价将只有国外的1%,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产品订单已遍布全国,南方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国内消费级龙头模组企业均向光谷实验室“抛下橄榄枝”。

华科大近年来在科研界的身影

近些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在科研界为我国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掐脖子技术,先是万有引力G值测量精度问鼎全球第一,强脉冲磁场多项指标突破世界记录;到国内首款医用数字化PET设备问世,目前其临床检测速度已经问鼎世界第一;再到被国家商务部列为限制出口技术的锻铣一体化3D打印数控技术以及我国最大吨位的4000吨伺服直驱电动螺旋压力机,这两项科研成果都是航空航天方面的主力军,并且直指其心脏——发动机。具体内容如下:

在航空航天的科学研究方面,华科大攻克了航空发动机多方面难题。比如我国最大吨位的4000吨伺服直驱电动螺旋压力机在武汉研制成功,该工业母机现服役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用于生产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研发单位为武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卸任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后的黄树槐教授创办,他积极主张以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除此之外,被国家商务部列为限制出口技术的世界首台锻铣一体化3D打印数控技术,目前同样在我国的航空航天发动机方面有着重要的运用,而这项技术,同样是由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张海鸥团队完成。

结语

由此可见,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一直都致力于解决各种掐脖子技术,目前已经为我国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难题,无论是航空航天方面的发动机也好,还是各种行业内的芯片也罢,亦或是医用机械设备及工业母机等等,都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些方面,都能够看到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工作者的身影。

0 阅读:251

翰林中原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