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仍然有伪学霸发挥空间,但高中没有,一是不同初中赛道不同,而重点高中赛道相同,二是初中具有勤能补拙的时间,而高中没有,三是初中理科思维差距对于成绩体现不明显,而高中具有更高的区分度和难度,四是初中培训对于成绩的影响明显,而高中却效果甚微。
在小学和初中,不同学校教学对于成绩的影响,往往不在于教师实力本身,而在于学校本身的资源以及教学模式,名校的老师更多参与命题,不仅掌握最新的命题趋势,很多的知识点的规范论述。名校的学生不会扣分,而普通学校的孩子就很容易踩坑。
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如此论述,虽然他们会做这道题,这也不是他们老师水平不行,而是老师也不知道以前一直正确的论述方式,已经发生改动。这种赛道上的不同造就名校与非名校,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并不是学生能力造成的,而是源于所处的赛道不同。
其次是学习时间以及投入度的差别,在越小的年龄段,体现的越发明显,小学和初中大量的课外时间,周末时间,寒暑假时间,给了很多孩子勤能补拙的时间。而高中学习强度大,这样的时间很少,学生成绩更依靠自主学习能力,而缺少外力加成的时间。
初中阶段虽然有数理化三门理科,但真正比拼理科思维的学科,只有数学,物理和化学更注重让后50%孩子听得懂,能够进行基本的知识普及,这样理科思维不足的学生,可以全力于数学一门学科。而高中数理化各理科不仅难度加大区分度也加大,中等难度占比最高,因理科思维差距形成的天上地下成绩差距也更明显。
第四就是课外培训对于成绩影响,初中内容知识量少,很多机构通过整理模型,让学生记忆方式获得高分,而高中不仅缺少时间课外培训,也因为自主思维能力要求提升,难以通过记忆模型方式提升成绩。
更为直白的说。分水岭就是力学和函数。
说来说去就是学校教育不适应考试!那么问题来了:考试按培訓班的模式出題为什么学校不引进培训班的教学方式呢?
不是同一个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