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说的好,某某方不等于教育,教育一直会存在,但某某方未必在。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拓展思维,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人才选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慢活,但培训的本质不仅不是教育,反而和教育本质相悖,其本质是追求功利化的结果,通过外力干扰正常的选拔,使得不聪慧的孩子,通过注水到正常学习模式的超越。
培训的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也不是拓展思维,即使以培优之名。其追求的核心就是提分,而这种快速提分最可行方式,就是片面追求做题得分技巧,长期培训的孩子,虽然拥有醇熟的做题技巧,但很多体现在知道如何做,但不知道为什么的情况。
培训班效果体现两大基础,一是更长的学习时间,二是淡化自主思维,以解题为目的。前者多以培优形式出现,虽然打造成具备提前学习能力学霸人设,但本质却是提前多学习一遍,真正聪慧的孩子,是依靠自主学习能力拓展,而不是被提前灌输概念。
培训班的教学模式,有着更强的功利性,一种类型题目的解答,不是建立解题的逻辑思维体系,而是固化的一个个模型,从得分效率上看确实更高,但却限制了自主思维能力的提升。
但家长往往只看到提分的效果,而孩子却感受到降低思维强度后,更为轻松的学习体验,但意识不到这种学习方式不具有延续性,被限制的自主思维能力,会随着知识难度提升,会体现的愈发明显。
很多人喜欢停留在自己的认知里,认为不培训就上不了重点高中,这其实是培训班打造的赢在起跑线的焦虑,以及家长固有的认知滤镜。基于自己孩子很聪明的前提,在小学各种抢跑培训下,获得超出同龄人学习能力的表现,从而锁定这部分客户持续投入,并引发一定的剧场效应。
而进入高年级学习后,即使思维力不足的影响开始显现,这些家长也不会接受问题本质,而是别人更多培训,从而陷入越补越差,越差越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