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曹操得胜于荆州,洋洋得意,写信给孙权:吾奉命征讨不服者,旌旗南下,刘琮束手降者,吾率水师八十万,于吴地与孙权一聚。东吴接到曹操的书信,立刻将书信交给了自己的臣子,所有的臣子都被吓破了胆,东吴一方在面对曹操的时候,几乎是一面倒的投降,张昭是投降派的领袖,周瑜和鲁肃是不投降派的领袖。张昭之所以愿意臣服,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理由与曹操和朝廷作对。二是长江这道天堑失去了作用,被两国所共有,而不能再作为对抗北方的一道防线。那时是东汉王朝的末年,汉献帝还活着,虽然已经被曹操所掌控,但毕竟还是以东汉王朝为尊,所以和曹操开战,那就是和东汉王朝开战,那就是叛徒。要想开战,必须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而孙权这个分封的小诸侯,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个汉末地方官员,要与曹操为敌,从道德上来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曹操没有八十万兵马,却已经占领了中原八州,江南荆州,而孙权却只是占领了扬州七郡,论人口,论城池,论经济,论军事,孙权连曹操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张昭的认输,也符合大部分人的思维,他们没有任何优势,在力量上也没有任何胜算,如果不认输,那岂不是要拼死一战?这并非张昭畏惧死亡,亦非张昭贪慕虚荣,只是从两个角度进行比较,得出了一个最为划算的方案。既然如此,为何孙权还不肯束手就擒?由于孙权年纪小,而孙权的雄心壮志就是由鲁肃激发出来的。公元200年,十九岁的孙权,由于孙策的死亡,接手了江东,内外夹击,新的王朝也摇摇欲坠。孙权对内清理叛军,同时也在积极地招揽有才能的人,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鲁肃激发了孙权一种君临天下的理念。
这一年,二十九岁的鲁肃为十九岁的孙权制定了一套一统天下的策略,这就是传说中的榻上对,鲁肃对孙权说:如果不能重振汉朝,齐桓公、晋文公都不是你能做的,你要守住江东,静观其变,等你除掉刘表,占领长江,到时候你就可以称霸一方。尽管孙权明面上不同意鲁肃的提议,但鲁肃的提议却让孙权的野心越来越大,十九岁的孙权雄心壮志,二十八岁的孙权厚积薄发,正是因为孙权想要登上皇位,所以孙权才不肯臣服于曹操。孙权的兵法虽然不是很高明,但为人处世却很有经验。鲁肃很早以前就将自己的一统天下大计交给了孙权,孙权把该做的都做了,但就是不承认,属于那种一言不发,只做不说的人。放眼天下,孙权乃是当世最强的几人之一,曹操雄踞中原,河北等八州,而在江南,就是刘表孙权,在赤壁之前,刘表病逝,刘琮归降,刘备落荒而逃之后,孙权便成为了江南最强的力量。
可以说,孙权的势力除了曹操之外,他便是老大。这个时候让他投降,怎么可能!雄心壮志和强大的武力支撑着孙权不肯屈服于曹操,而周瑜对于兵法的把握也让孙权有了与曹操一战的底气,更重要的是,周瑜一语道破了曹操两个致命的缺点,第一个缺点就是曹操并不善于水战,无法适应这里的地形;二是,曹操手中的兵力并非80万,而是十五六万,另外,马超和韩遂也是曹操的心腹大患。 另外,刘备也是孙权不肯归顺曹操的理由之一。刘备是东汉王朝中最为硬气的一个,屡战屡败,但从未被征服,在刚占领徐州的时候,曹操亲自出马,将其击败,关羽被曹操擒获,刘备妻儿被擒,但是刘备从来没有认输过。
诸葛亮和孙权谈到刘备没有投降的原因,诸葛亮回答道:田横就是齐国的武将,但却忠心耿耿。而且刘豫州出身皇室,才华横溢,受人敬仰,正如江河入海,就算是成不了什么大事,但也不能屈服。诸葛亮的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孙权的心弦,连经常被打败的刘备,尚且不肯屈服,为什么自己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却还要屈服于他?本来孙权已经决定要和曹操一战,但是因为张昭的支持者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他也不好直接表态,所以才会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鲁肃和周瑜的出现,也让孙权更加坚定了自己不会屈服的决心。如果孙权输了,那么刘备也就输了,到时候江南就是曹操的地盘。若是曹操能够击败孙权,那么一统天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usuryz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