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运营需要从赚钱逻辑转向值钱逻辑

管理与决策 2024-08-21 08:46:04

关键词:园区运营

园区运营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过往行业的理解与实践,更多局限于招商服务和物业管理这个层面。在以前只知道卖房子的年代,能做到这个层面,已经是一种极大的进步,至少让入园的中小企业客户觉得你还能给我一些附加值和温暖感。

但在科创诉求不断迭代、硬件载体泛滥、存量运营内卷白热化的当下,做到这个层面的园区运营就远远不够了,根本谈不到“深度运营”这个层级。

因为这个层级的基本要求,就是运营团队要具备产业思维及与之匹配的资源、工具与产品,需要对入园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升级趋势有相对深刻的认知和把握,知道产业的真实痛点与诉求,也知道如何整合和链接稀缺的核心高效资源为其赋能——国内能做到这一点的,凤毛麟角。

这也是国内很多园区运营服务团队往往活得很痛苦的深层原因。这些人满腔激情,腿脚勤快,嘴甜心热,忙得活像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一天三波拜访,围着做实业的张总李总求着合作。但是实业企业家忙得团团转,实在抹不开面子就敷衍接待一下,时间长了嫌烦,或避而不见,或扭头就走。

这主要是因为战术的勤奋无法弥补战略的缺失:运营服务团队手头确实没有这些企业真需要的东西,都是臆想出来似是而非的东西,挂在墙上看起来琳琅满目,但其实无论谈得多火热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最好的结果只能喝酒谈感情,但是免不了大生失落感,觉得浑身有劲使不出,空怀抱负报国难。

那么如何扭转和破解这种自缚手脚的困境呢?运营者需要从过往的赚钱逻辑转向值钱逻辑,从浅层服务走向深度运营。

这种深度运营相比于基础安保清洁类浅层服务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超越物理物业空间,然后可以简单分成由浅入深的三层,如同”盗梦空间”给我们展示的“三层梦境”一样。

一、最浅的一层是普适性产业服务,举个例子,比如帮助由潜在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中小企业做申报。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人手,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不愿意跟政府打交道,甚至根本没有申报这种概念,会觉得这种事情很烦——我为什么要去做,做这种小老板小富即安不就挺好?

但园区运营者可以通过相关的培训、沙龙、讲堂、餐聚等,帮助企业家“洗脑”,让他们明白,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可以免除一部分税收缴纳,可以拿到政府不菲的补贴支持,产品销售会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因为客户看到我的企业logo上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标签,说明产品更有技术含量和品质。

随着国家政策顶层设计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一类的资格认证和政策补贴的空间与品类也越来越丰富,可以为入园中小企业争取到的真金白银也越来越多。即便不从中获得任何直接收益,客户对你的好感和黏性也是完全不同的,实业圈口口相传,为下一步的扩产、续租乃至投资等等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层是科创资源的链接。比如一家初创企业在搞技术攻关,自己攻了三年也不得其门而入,恰好运营方有政府科委和相关高等科研院所的人脉资源,对接了一个专家团队一下子攻关成功,这一次性付的钱要远远低于过往三年自己闷着头攻关所耗费的资金,何况也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

这种情况在很多科创性园区里是很普遍存在的,也就是针对客户在技术环节的具体痛点,把G端(政府)和S端(科研)一起拉过来帮助B端(实业)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G-B-S”资源链接,远比停留在浅层服务做100件事更重要。

这样就把高端科研服务生态圈建立起来了,这时运营方与入园企业链接的黏性就完全不同,已经到了比较深的层次了,而且这个思路一打开,就跨越了过往束缚自己的围墙,形成了内外多重循环,很容易产生裂变的效果。

三、第三层就是产业孵化投资。这个与现在很多国有园区发展商看起来是“房东+股东”,实则是财务投资的本质不同,这种孵化投资就是由前两层水到渠成衍生出来的结果,以及终极变现途径。

因为浅层服务+前两层深度运营,已经保证了足够的运营性现金流,这种充沛的资金完全可以跟这些入园创业者的脑洞结合起来,再结合第二层的科创产学研资源,在其擅长的行业找到一条与原有赛道差异化的全新细分赛道,做育苗工作,孵化出一些新的创业公司,每家企业创始孵化投资额度非常低,但参与度非常高,给创业者、科学家充分的创新积极性,不断开枝散叶。

这样一来,就把园区运营商自己的发展基础做实、做宽和做厚了。否则,我一直对外鼓吹我自己懂产业,实际上我只是懂怎么给这种产业建房子卖房子而已,而没有真跳进产业的海洋里去游泳,还是站在岸边干看罢了。

有了这三层深度运营,园区运营商才真正敢说,自己打造的是创新产业生态圈,能够直面产业,融入产业,帮助入园企业成长的速度更快,成功的概率更高,凭借科创资源的链接、产业资源的协作和生态圈层的活跃,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挖掘各种产业链条上的合作关系,真正体现园区运营服务者的内涵和价值。

如果园区运营商真的能够做透这三层深度运营,把这条路走顺了,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商业模式,相信嗅觉敏锐的资本自然会不绝盈门,从而在本质上跳出重资产园区空间的天花板,摆脱一次性物业租售的赚钱逻辑,迈向我们所谓的“值钱逻辑”。

在这个基础之上,就可以通过品牌输出、园区协同及核心战略合作伙伴生态体系融合等方式,继续扩大园区资源平台规模,反过来更加激励和支撑运营商更有针对性、精准化的做好产业生态的深度运营,以这个“平台共享、价值创造、良性循环、自我增益”的逻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园区资源价值再造。

我们认为,这就是存量时代园区开发运营主体要走的正确道路。

本文摘录自《地方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7月号

0 阅读:0

管理与决策

简介:积累国内外20年的企业管理精华文章,与你慢慢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