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忙里偷闲听完了。
01
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对隋唐这段群雄逐鹿的历史有所了解,再去听《隋唐演义》就感觉很多都是胡编乱造。
比如说,河北军阀窦建德在书中成了李世民的舅舅,这都八竿子打不着,可能是因为李世民的妈妈也姓窦,就给认了个舅舅。历史上窦建德可是被李世民杀死的;
勒死隋炀帝的宇文化及本来是皇帝身边的保镖头子,在这里弃武从文,摇身一变成了丞相,跨度很大。
隋朝的杨坚篡的是宇文家的北周江山,没想到他的儿子杨广最后也是被姓宇文的弄死。真是天道好轮回,不曾饶过谁。
当然,听评书就是听个热闹、图个舒心,不是靠听评书来学习历史知识的。没必要斤斤计较、钻那个牛角尖,毕竟这是小说,是演义,有演的成分,有臆的内容,更有编排的东西。
想想三国、水浒、西游等小说里面,也都有很多胡编乱造(好听的说法就是虚构)的成分。但这并未降低作品本身的成色,影响作品的质量。
在听这部评书时,要忘记正史的记载,要不然就会出戏,上演一出关公战秦琼。
02
书里的人设、武功排名预先都是设计好的。善恶分明,性格突出。一说到丞相宇文化及,都要加上定语“老贼”。
两个人交战,还没开打,就已经分出胜负。
因为这套书里有个武功排行榜,第一名是李元霸,武功最高,但不是主要人物,只能算是次要人物中的次要人物,最后结局竟然是被自己扔的锤砸死;
武功排名第二的是宇文成都,是丞相的儿子,是反面人物。
这里面的主要人物是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英雄。秦程两人的武功排名并列第十三位。
我们一说到山东好汉,就会想起梁山好汉,其实比他们更早的山东好汉,是秦琼和程咬金。
我们常说程咬金的三板斧,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是程咬金的三斧子半。
程咬金天生神力,但不会武功,只跟人学了三招板斧,后来又自创了半招,加起来就是三斧子半的招式。
还有我们常说的撒手锏,就是不轻易出手的秘密武器。原来是出自秦琼压箱底的绝招。
秦琼使用的兵器是熟铜锏。这个锏一般不轻易出手,只有在危急情况下才会使用,像暗器一样把锏甩出去,一出手对方非死即伤,杀伤力很大。
秦琼卖马和杨志卖刀一样,都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英雄也有破落时的生动案例。
书中特别偏爱秦琼,把好词都用在他身上,比如说他,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每次他遇险遭难时,都会认上一门王府亲戚,从而化险为夷。
03
听这部书,发现跟水浒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都是讲一群英雄好汉的故事。
两部书都有些虎头蛇尾,前半部都比后半部精彩。
书中前半部讲个人的一些经历时,情节描写非常生动,也比较吸引人。但后面一群好汉聚在一起干事时,故事就稍微有些逊色。
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就像工具人一样,成为军师的一枚棋子,任人摆布。
水浒里,讲到武松、鲁智深他们的个人故事时,描写都是非常精彩,等到他们上了梁山,征辽、征方腊时,两军对战,看着就没什么意思。
故而有所谓的《忠义水浒传》,英雄大聚义,排完座次就结束了。
说书人一张嘴,对于大型战争场面很难描述精彩。可能这也是评书的一个弱点。没有战争影片这种视觉冲击力来得痛快。
书中后半段,几场起义军和隋军作战,都成了摆阵破阵,斗智斗勇。
这情节又像封神演义,都是为了凸显个人英雄主义。例如,如何偷布阵图、破机关埋伏、请高人帮忙、策反内应等等。
千军万马的大场面又回归到个人的单打独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