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的地宫为何一直没有被发掘,假如发掘了对国家有何好处?

小岛知风 2024-09-30 12:02:59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被世界考古学界列为第八大考古奇迹,但是要知道兵马俑坑只是秦始皇陵中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把全部秦始皇陵都打开,那恐怕要让世界考古学界都为之震惊。

其实如果打开全部秦始皇陵的话,不仅会让中国的考古学界傲然于世界之巅,也会给我们国家的科技、历史、文化各方面都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帮助。

秦始皇陵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帝陵,也是世界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帝陵。秦始皇陵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宏伟壮阔且占地面积最大的帝陵,整个帝陵占地面积约为56.25平方千米。

要知道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皇宫紫禁城占地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把紫禁城换算成平方千米计算的话,也不过是0.72平方千米,这意味着一座秦始皇陵的面积约等于80来个紫禁城的面积。

这么类比就能知道秦始皇陵有多么宏伟壮阔了,而这个面积说明了秦始皇陵当初的修建成本有多么巨大,也说明了其中陪葬品必定极其丰富。

闻名世界的兵马俑坑实际上只是秦始皇陵四百多个陪葬坑位中的一个,而兵马俑坑占地面积就已经达到了4000多平米。

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7年,也是秦始皇登基的那一年,一直修建到公元208年,陈胜、吴广起义军攻打到秦始皇陵附近时,当时负责监工的将军章邯要负责率军平定陈胜、吴广起义,这才上书秦二世建议尽快将秦始皇陵竣工,秦二世批准后,章邯匆忙的竣工了秦始皇陵,至此秦始皇陵共修建了39年,工程耗时非常长。

在秦始皇陵修建的巅峰时期,曾动用了全国上下七十二万名囚徒当苦力修建,平时秦始皇陵都会保持十万名作用劳力开工的工程量。

可以说修建秦始皇陵是不计成本的举当时中国的全国之力修建,因此秦始皇陵是集当时中国最高端的技术和智慧凝聚而成的建筑物。

据地表探测结果可以知道,秦始皇陵的建造水平非常高,而且内部构造很独特,陪葬品不用说是必然的丰富,是中国历朝历代皇帝陵寝之最。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担心死后被人盗墓,于是“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这就是说秦始皇生前就命工匠在墓室中造设机关,一旦触发机关,盗墓者会被乱箭穿心而死。

史料中还记载秦始皇墓室非常独特,“(秦始皇墓室)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是秦始皇想在死后还能继续畅游天下,于是建造的工匠就在墓室的顶端和底端仿制了天文和地理,秦始皇死后被放入铜制的棺材,然后再将铜制的棺材放到水银仿制而成的海水中,这样秦始皇死后就能躺在铜制的棺材中顺着水银河四处漂流,达到他生前畅游天下的理想。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就按照这段史料记载,推测秦始皇墓中推动水银河流动的应该是引进了河水助力。

不过根据现代地表技术探测,发现秦始皇墓中的水银河已经基本失去流动性,但是可以肯定墓室中存在有大量的水银,这也说明了中国早在秦朝时期就已经掌握了炼制水银的技术。

从史料记载中还能知道秦始皇陵中应用了当时最高的科技——长明灯,史料中记载秦始皇陵中“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就是说当时的工匠用人鱼膏(现代人推断是鲸鱼的脑油)为燃料制作了长明灯,可以保证烛火永不熄灭。

水银河也好,长明灯也罢,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那个时代我们先人就有着非常高的智慧,可以创造出这些东西。

秦始皇陵中当然不仅有这些复杂的结构和高深的智慧产品,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也是非常丰富和浩大的。据史料记载,秦二世在秦始皇去世后,宣布把秦始皇从六国所得到的珍宝、祭祀物品还有生活用品、文献书籍全部陪葬到秦始皇陵中,而这些陪葬物品几乎填满了整个秦始皇陵。

要知道当初楚霸王项羽攻克秦朝都城咸阳,秦朝灭亡后,项羽火烧咸阳,不仅烧毁了阿房宫,还把宫殿中收藏着很多的先秦古籍文献一并烧毁,这就导致了后世在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资料非常少。

目前史学界能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料只有《史记》等屈指可数的历史文献资料,而且这些已有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对于记载先秦时期的科技文明、文化发展还有重大历史事件都十分简单含糊,这让后世研究先秦时期的史料有一定的空白。

假设打开秦始皇陵后,其中陪葬着丰富的先秦时期的文献资料正好可以填补史学界关于先秦时期史料的空白,可以让后世更好的先秦时期的科技文明、律法思想等各个方面。

如果说打开秦始皇陵之后,只认为单单是解决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那就错了,如果真打开秦始皇陵的话,不光历史文化问题能被解决,连一些古代科技的问题也能被解决。

不要认为古人的科技很落后,古人的技术和工艺其实都能和现代的机器相媲美,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已经掌握了我们现代人可能都搞懂的技术。

就像当初出土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一把在地下历经了2000多年的宝剑,出土后不仅没有风化和生锈,还依然寒光凛凛,剑身上的纹饰都很清晰,剑锋还锋利无比,要知道这是2000多年以前的铸造技术,而这种技术即便现今用机器都无法仿制出来,这就说明了古人的技术有多么高超。

再有像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素纱禅衣,整件衣服重量只有49克,衣服上的丝缕极细,孔眼都非常均匀清晰,重量还非常轻,真正做到了薄如蝉翼。这件素纱禅衣代表了西汉时期的最高纺织技术,这项技术至今已经失传,现代人即便使用高精密的机器也不能完全复制出这件素纱禅衣。

在兵马俑中出土的人俑像就已经刷新了后世对那个时代古人陶艺技术的认知,在兵马俑人像中最薄的地方只有1毫米厚度,这是什么概念呢?这种技术是现代人利用最精密的都制作不出来,现代工匠用手工更制作不出这种厚度的陶塑了。

而且更神奇更意外的还在兵马俑手中的武器上,已经出土的兵马俑手中的武器上都被进行了烙镀膜,这种技术可以保证这些武器在地下封存1000多年后还能继续闪闪发光。

可是秦朝的这种烙镀膜技术与我们现代的汽车上烙镀膜技术非常相似,要知道汽车上的配件都是高精密的机器所生产,就技术而言,似乎秦朝的烙镀膜技术还优于现代的机器,这是非常让人意外且意想不到的,而秦朝的这种烙镀膜技术却早已经失传。

还有在兵马俑中还发现了一种名为硅酸铜钡的物质,硅酸铜钡是一种紫色的颜料,不过并不是天然存在的颜料,而是需要通过复杂的人工合成,制作合成硅酸铜钡的技术是近现代人们才掌握的技术。

而在1000多年前的兵马俑身上却发现了硅酸铜钡着色,还被大量的应用在兵马俑身上,给兵马俑增添了色彩。这也证明了至少在秦朝时期古人就已经掌握合成制作硅酸铜钡技术了,所以世界上也称硅酸铜钡为中国,只是任何历史文献资料中都没有提到硅酸铜钡的合成制作技术。

因此就看这些,假设如果全部打开秦始皇陵,最起码在建筑技术还有一些工艺技术方面都会对我们现代人有所启发和帮助。

再者就是如果全部打开秦始皇陵,可以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连兵马俑的开放都已经能吸引国内外游客纷纷而来,如果秦始皇陵全部被发掘开放,那么效果绝对要比兵马俑好的多。

当然,这些其实都属于是基于发掘全部秦始皇陵对国家好处的假设,实际是几乎不太可能执行的,因为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发掘全部秦始皇陵是不太可能的。

目前我国对文物保护方面有严格的法规,是明确禁止主动对古墓进行发掘,只针对已经被盗挖的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

而且我国现有的考古发掘技术并不成熟完善,贸然打开秦始皇陵会破坏其中很多珍贵文物,因此与其如此,不如让它们继续陪伴秦始皇长眠地下。

再有就是即便考古发掘技术成熟还有法律法规也允许了,秦始皇陵也很难被完全发掘,因为秦始皇陵的面积太大了,光墓中的封土层数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发掘起来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曾经专门有人做过预算,如果想全部发掘秦始皇陵大约需要花费500亿人民币,而且钱花到位了还需要很漫长的发掘时间。

要知道当初发掘占地面积5000平米的秦始皇先祖秦景公墓就用了十年时间才全部都清理发掘完成,而秦始皇陵的面积要比秦景公墓大了1万多倍,这么一对比发掘工作可能要超过10万年。而且只是秦始皇陵中极其渺小的一个兵马俑坑发掘整理工作就用了30年,真要发掘整个秦始皇陵恐怕得要几十万年了。

因此发掘整个秦始皇陵可不是用嘴说说的事,是需要持续投入时间、金钱、人力的巨大工程。

还有就是按照史料中的记载,秦始皇陵内部机关保护很多,并且还有大量的水银,这会导致发掘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的事情。

就这么来看发掘秦始皇陵代价太高,即便秦始皇陵中的东西会对国家有益处,但是真要发掘起来付出的代价要远大于收益,属于得不偿失,所以发掘整个秦始皇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0 阅读:44

小岛知风

简介:杂家一枚,爱好摄影、旅游、文学、越野,天南海北都爱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