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大米库存量差距断崖:美197万吨,日156万吨,中国有多少

来科点谱 2024-10-07 14:43:09

文| 来科点谱

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有一句俗语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民以食为天”,在丰富多样的粮食中,大米作为关键的粮食来源,在许多人的每日生活里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但就在最近这段时间,日本竟然出现了 “米荒” 现象,大米的价格不断高涨,并且市场上的大米供应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一直以大米为主食的日本,眼下仅有 156 万吨的大米储存量。

而美国的储存量仅为1970000吨,再看我国,作为一个在粮食生产领域举足轻重的国家,我国的库存情况究竟如何呢?

日本156万吨储存量,面临“米荒”威胁

日本对大米的需求量巨大,这几乎是个人尽皆知的事实,他们对大米的这种执念,就像年轻人对奶茶的依赖一样,深入骨髓,而最近,日本的大米库存情况,却让人有些捏把汗。

日本对大米的需求量极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独特的饮食习惯,米饭和寿司等在日本日常生活里占据关键地位的食物,无一不是以大米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料。

对于日本人来说,大米就如同北方人眼中的馒头一样,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主食,在日本,这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饮食文化,使得日本民众对大米有着极为庞大的需求。

但是,日本偏偏是一个岛国,土地资源有限,根本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大米需求,这就注定了日本在粮食问题上,对外依赖严重。

虽然日本一直努力推行不依赖别人的策略,试图稳住大米产量,但现实却很骨感,最近,日本的大米价格一路飙升,一公斤大米的价格已经突破了30元,这简直就是在大米爱好者的伤口上撒盐。

更为令人忧心的是,日本的库存量仅仅只有 156 万吨而已,要知道,这个数字竟然比那些不怎么大量食用大米的美国还要低,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困惑不已,日本的大米究竟是出现了什么状况呢?

导致日本米价居高不下且库存量偏低的缘故呈现出多面性,其中,日本的人口数量以及结构变化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

即便日本的人口总数有 1.2 亿之多,但在近几年里,人口总数已然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而且,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低生育率的情况也越发严峻。

人口减少,从表面上看似乎会降低粮食需求,但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农业从业人员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大米生产的困境。

极端天气对日本的大米生产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在去年的时候,日本度过了自 1989 年以来最为炎热的一年,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大米的生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除了那些客观因素以外,民众的囤积举动极大地加剧了大米库存的紧张状况,随着恐慌情绪的扩散,一些人出于不安心理开始疯狂地囤积大米,如此一来,市场的供需关系被严重破坏,大米的价格也随之不断攀升。

日本的大米库存状况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156 万吨的库存量,在日本庞大的大米需求面前,显得那样的渺小无力,仅仅是杯水车薪罢了,此刻,日本正处在 “米荒” 的威胁之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以日本的大阪地区为例,高达 80% 的超市里的大米都被民众抢购一空,在这种抢购热潮之下,大米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飙升,大约上涨了 17%,倘若涉及新米,其价格涨幅更是惊人,高达 30%。

这种大米价格上涨,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价格波动,更反映了深层次的供应问题,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价格就很难回落,这意味着,未来日本人购买大米的价格,可能要比以前贵上20%。

总而言之,日本的大米库存问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灾害、政策失误、大米生产的脆弱性,以及民众的恐慌性囤积,都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美国的农业政策

美国的农业以高机械化程度而著称,产量巨大,作为全球第一个完全达成农业机械化的国家,美国的田野上,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各式各样的高科技农机设备轰鸣作响,忙碌地奔跑着,其作业效率着实惊人。

这可不是吹的,美国农产品产量全球领先,从玉米、大豆到小麦,样样都是数一数二,就连大米,美国也种,而且主要种长粒米,煮出来粒粒分明,口感独特,还挺受欢迎。

很多人可能觉得美国人顿顿汉堡薯条,不吃米饭,美国人饮食习惯确实偏向面食,但这不代表他们不产大米,事实上,美国大米产量相当可观,储量也高达197万吨。

只不过,美国生产的这些大米大部分都用于出口了,美国的农业生产主要聚焦在玉米、大豆和小麦这三大作物上,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三种作物才是他们餐桌上的常见之物,并且也支撑着规模庞大的食品加工业。

美国农业能够玩得这般风生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高度的机械化,美国的农民数量并不多,但是他们依靠着先进的高度机械化管理模式,便能够顺利地耕种广阔的土地。

一个人操作几台机器,就能管理几百亩地,而且,美国的农业政策也一直是出口导向,他们的农产品生产,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卖到国际市场上去。

所以,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影响美国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说白了,国际市场就是美国农业的晴雨表,市场需求大,农民就多种,价格高,农民就赚得多。

美国的农业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而其他国家也对美国的粮食出口有着依赖,这种彼此依赖的状况,既有着积极的一面,带来了经济上的互利共赢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可忽视的是,其中也隐藏着风险。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地大物博,就算不出口,自己也够吃,这话没错,但别忘了,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民种地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做慈善。

如果农产品卖不出去,他们宁愿减产,也不会白白浪费人力物力,而且,美国的粮食储备虽然不少,但大部分是用于出口的,国内市场真正能够消化的数量有限。

再看看美国农业的科技含量,那真是高得吓人,GPS定位精准播种,无人机喷洒农药,大数据分析市场行情,基因工程培育优良品种。

各种高科技手段轮番上阵,简直就是把农业变成了一个高科技产业,这种高度科技化的生产方式,固然提高了效率,但也增加了对技术的依赖,一旦技术出现故障或者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储粮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位学者曾发出深深的感慨:“历经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国人民在这一刻终于能够吃饱饭了。”

这句话的背后,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产量天翻地覆般的变革,并且,也明确地说出了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关键重要性,那么,当下中国的粮食产量和储备情况到底如何呢?

中国的粮食储备量相当惊人,达到了1亿吨的规模,这彰显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巨大提升和强大的储备实力。

这意味着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意外情况,正如那句话所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每年收获季节,国家都会对粮食进行科学调配:一部分用于出口,赚取外汇,平衡国际贸易。

一部分投放市场,满足国内人民的日常需求,还有一部分则作为战略储备粮,以备不时之需,这种“三管齐下”的策略,既保证了国内市场的稳定供应,又增强了国家的抗风险能力。

2000年初,国际四大粮商曾试图操纵粮食价格,做空中国市场,他们大肆囤积粮食,妄图制造人为的粮食短缺,从中牟取暴利。

中国凭借其雄厚无比的粮食储备,从容不迫地进行应对,最终让四大粮商的阴谋彻底破产,这场看似没有硝烟的战争,充分地彰显了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并且,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非凡实力与顽强决心。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中国划定了18亿亩土地红线,这条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不容突破,它像一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国家的粮仓,也守护着人民的饭碗。

事实已然证明,划定 18 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具有非凡的效力,在 2024 年,中国粮食产量顺利实现二十连丰,且连续 9 年稳稳地处在 1.3 万亿斤以上,这着实给全国人民注入了一颗令人安心的定心丸。

中国粮食产量与储备的不断增长,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多方共同努力的必然结果,中储粮在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了关键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和储备的持续稳步增长。

他们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管家”,精打细算,合理调配,让国家的粮仓始终保持充盈,当然,更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作,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除了这些,科研人员也功不可没,他们不断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让中国的粮仓更加丰盈。

从仅仅满足 “吃饱”,到追求 “吃好”,再进一步迈向 “吃得安全”,中国在粮食安全的发展历程上走过了一段漫长且充满艰辛的道路。

如今,我们不仅能够保证人民的温饱,还能应对各种挑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从国家层面来看,精心谋划的战略部署和具有先见之明的未雨绸缪行动,为中国打造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粮食安全堡垒,这道防线的存在,让我们永远无需担忧会陷入粮食危机之中。

粮食安全,绝非仅仅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它同样也是每一位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珍惜粮食,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现象,从自身的点滴行动开始,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护好国家的粮仓,守护好人民的饭碗,让“中国人民吃饱饭”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永远的承诺。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美日大米库存量差距断崖:美 197 万吨,日 156 万吨

日本闹米荒,游客暴增、极端天气可能都不是根本原因——界面新闻

全球“抢米”,我国缘何不慌? ——农民日报

1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