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开国功臣兼灭国罪人,北魏崛起的大恩人,史上第一坑爹之人。

史实记录彬彬 2024-01-10 15:59:13

最近看《晋书》比较多,很想写一篇《“百年慕容氏,五燕各纷飞”》,讲讲“东北一家人”慕容鲜卑的故事,提纲已经列好,篇幅不长,大概5万字不到吧。

突然被一个小人物吸引,或者说惊艳到了。

这个人如果放到正文里,容易被一带而过,埋没人才,索性为他专门写一篇传记,算是正文前的开胃菜。

我原来取的题目是《后燕开国第一功臣、灭国第一罪人、北魏崛起最大的恩人、史上第一反复无常的小人》,是不是足够吸引眼球?

可惜字数超过限制,不能使用,但我绝不是无聊的标题党,这四顶“桂冠”他当之无愧。

说起慕容鲜卑,人们想到的大多是慕容翰的慷慨悲歌,慕容皝、慕容儁的雄才大略,慕容恪、慕容垂的攻战若神,慕容德的远见卓识,甚至慕容冲的铁血顽强等等。

但本文的这个主角却与众不同,他最大的气质就是:反复无常。

这个人的名字很多人比较陌生,他叫——慕容麟。

一、大燕往事

先简单讲讲时代背景。

慕容氏原本是鲜卑民族大家庭中不太起眼的一支,三国时期迁到辽西(今辽宁锦州义县)一带生活。

西晋末年,慕容鲜卑出了一位大神名叫慕容廆,他成为部落首领后,带领族人积极学习汉族文化,极力招揽因躲避“八王之乱”向北逃难的中原汉人,部落实力大增,慕容鲜卑开始兴盛;

慕容廆死后,儿子慕容皝继任,这位仁兄除了心胸狭窄了一点,综合素质那是相当之强,凭借自己过人的军事能力,以及一众战斗力爆棚的兄弟子侄,连续击败周边的宇文鲜卑、段部鲜卑、高句丽等强邻,在“东北乱炖”中脱颖而出。

后来又向南扩张,在与后赵皇帝石虎的较量中占尽上风,成为东北亚地区当之无愧的“小霸王”。

公元337年,也就是西晋灭亡、东晋建立二十年后,慕容皝在龙城(今辽宁朝阳)建国,国号为“燕”,史称“前燕”。

慕容皝死后,三代目慕容儁继位,此时正逢冉闵灭亡后赵,中原大乱。

慕容儁文武双全,壮志凌云,率领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等众多猛人举国南征,一举灭亡冉魏,席卷河北,并把都城迁到了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

此后又四面出击,疯狂扩张,使前燕的疆域北及辽东、南至河南、东到东海、西达崤函,成为与关陇的前秦、江南的东晋鼎足而立的天下强国。

可惜,慕容儁死后,年仅十岁的太子慕容暐继位。所谓“强不过三代”,这位慕容家的四代目终于没有了祖辈的英明神武,性格庸碌、能力着实一般。

好在他还有个好叔叔——摄政王慕容恪,这位被陈寅恪先生誉为“十六国第一名将”的牛人继续领导前燕开疆拓土,从胜利走向胜利。

可惜,公元367年慕容恪去世,大权落到慕容评手中,权贵腐化堕落,朝政日益紊乱,前燕开始走向衰弱。

公元369年4月,东晋权臣、大司马桓温发动北伐,大举进攻前燕,攻势锐不可当,前燕连战连败,慕容暐、慕容评一度准备放弃邺城,逃回故都龙城。

就在这岌岌可危之际,慕容暐的五叔,三代目中仅次于慕容恪的名将慕容垂挺身而出,与三代目中另一位佼佼者、十五弟慕容德联手,在枋头大败桓温,化解了前燕的亡国危机。

而本文的男主慕容麟,就是慕容垂的第五子。

二、首次出卖

原本慕容垂大败桓温,挽救危亡,理应受到奖励,可惜,慕容家有一个“良好”的传统——内斗。

接替慕容恪掌权的慕容评是慕容皝的弟弟,慕容恪和慕容垂的叔叔,慕容暐的叔爷,换句话说,他是二代目中硕果仅存的一位,辈分很高。

这个人在前燕崛起过程中也曾屡立大功,要说军事能力也还可以,就是人品低劣,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他见侄子慕容垂立下大功,生怕他夺走自己的辅政地位,就与太后可朱浑氏密谋,准备干掉慕容垂。

其实,这个太后可朱浑氏一直就很敌视慕容垂这个小叔子,还曾利用巫蛊案逼死了慕容垂最心爱的女人大段妃,不过这是正文里的事,本文不讲。

风声传出后,不少人向慕容垂建议先发制人,除掉慕容评,废黜可朱浑氏,抢班夺权。

以慕容垂在国中的威望,成功的希望应该是很高的。

但慕容垂这个人忠厚为本,重情重义,不忍心国家因此发生动乱,就决定逃回故都龙城。

当年十一月,也即是枋头大捷三个月后,慕容垂带着全家老小以打猎为由,离开了邺城。

出于保密的考虑,慕容垂只跟自己的长子慕容令谋划出逃,并没有告知其他的儿子们。

结果刚走到邯郸,鬼精鬼精的第五子慕容麟就发觉了父亲的真实意图,这小子居然偷偷开溜跑回了邺城,并“大义灭亲”向慕容评举报了父亲。

看见没,别人出卖顶多是出卖自己的领导、朋友、恩人,这位仁兄起点很高,生平第一次出手,出卖对象就是自己的老爹和全家,就问你服不服?

当然,他之所以如此丧心病狂,主要是因为他的母亲出身低贱,他也一直不受慕容垂喜爱,积怨日久、心理扭曲,所以当了“反骨仔”。

慕容评得到慕容麟告密,立即派出骑兵追赶慕容垂。而慕容垂发现慕容麟失踪,也预感到不妙,急忙加速北上,逃到了范阳(今北京)。

这时,长子慕容令向慕容垂建议,继续北上肯定会被追兵追上,就算到了龙城,也还是慕容暐、慕容评的天下,不如去关中投奔前秦的“大善人”苻坚。

慕容垂思前想后,也觉有理,就采纳慕容令建议,从太行山绕道南下,逃往了关中。

而慕容麟因为出首有功,与反革命分子慕容垂划清界限,得以留在了邺城,继续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三、再次出卖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要说“仁义”,苻坚称第二,谁都不配称第一。

他对所有投降他的人一律善待有加,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真谛。

也正是他的“仁义”,前秦在扩张过程中进展得异常顺利,反正被苻坚吞并下场也不会太差,何必玩儿命呢?

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前秦必须始终保持强大的实力和蓬勃的上升趋势,一旦这个前提消失,苻坚的“仁义”就会反噬他自己。

扯远了,说回正题。

对慕容垂的来投,苻坚喜出望外、倒履相迎,将慕容垂待为上宾,立即封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宾都侯。

但有一个人对慕容垂却很看不顺眼,这个人就是苻坚的搭档、丞相王猛。

王猛是前秦崛起的第一功臣,文韬武略,冠绝当世。

他敌视慕容垂倒不是嫉贤妒能,而是认为,慕容垂为了维护前燕的稳定,即使受到如此迫害也只是含冤出逃,这说明什么?

——说明慕容垂的心里深爱着自己的祖国!

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真正效忠于前秦呢?

所以,王猛决定,除掉慕容垂。

之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金刀计”了:

王猛出征前燕,点名要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为前锋兼向导。

然后骗来慕容垂的金刀,命人拿着去找慕容令,说你老爹决定重回燕国,你赶紧先去报信。

慕容令见刀如见父,信以为真,真的叛逃去了邺城。王猛立即上书,说慕容垂父子谋反。

这一招历来被阴谋家推崇备至,因为它环环相扣,近乎无解,慕容垂自己都觉得百口莫辩,只能仓皇出逃,结果又被抓住。

换了任何一位帝王,慕容垂几乎都是必死无疑,但苻坚就是苻坚,如此“铁证如山”的情况下,居然还是赦免了慕容垂,而且让他继续掌握兵权。

王猛也只能浩叹:“败家玩意呀!”

不过慕容令就很尴尬了,他跑回邺城说自己和父亲已经幡然悔悟,准备回归燕国,但慕容垂却迟迟没有动静,慕容令就被视为派来的奸细,被发配去了沙城(河北张家口怀来)。

慕容令两边不是人,心里郁闷无比,就在沙城起兵,结果被他的“好兄弟”慕容麟再次告发,慕容令很快兵败被杀,死得那叫一个憋屈。

这件事史书只是一笔带过,但其实对后来的历史影响很大。

因为慕容垂虽然有九个儿子,但他最爱的原配大段妃只生了慕容令、慕容宝这两个儿子,换句话说,慕容令是不容置疑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如果慕容令不死,以慕容垂对他的信任和器重,庸碌无能的慕容宝就不可能成为太子,那么后来慕容垂以及后燕的一系列悲剧很大可能就不会上演,历史也许又是另一番面貌了。

四、开国功臣

下面,先让我们把视角拉远,并按下历史的快进键。

公元370年六月,王猛率六万前秦军东征,向前燕发起灭国之战。

十月,王猛在潞川(今山西长治)大破慕容评统率的三十万(一说二十万、一说十五万)前燕大军。

十一月,邺城城破,前燕皇帝慕容暐以及所有慕容宗室被俘,前燕灭亡。

此后,前秦在王猛的操盘下,灭仇池,灭前凉,灭代国,降服铁弗匈奴,攻取东晋的梁州、益州,连云贵高原的邛、筰、夜郎等国也归属了前秦。

前秦疆域西达西域,东到辽东,南到云贵,北到大漠,国势达到巅峰。

公元375年,王猛病逝,前秦的好运也就嘎然而止。

公元383年,苻坚败于淝水之战,前秦帝国叛乱四起,分崩离析,中国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割据之中。

现在让我们把视角拉近,重新聚焦到本文的主角,小人物慕容麟身上。

王猛攻灭前燕后,慕容麟跟着皇帝慕容暐一起也被带到了长安,再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慕容垂。

当年慕容垂被慕容麟出卖后,一怒之下杀了他的母亲。

但时隔多年,当再次见到这个卖父害兄的不孝之子时,慕容垂还是心软了下来,没有再追究。

而向来很会来事的慕容麟更是使出浑身解数讨好父亲,于是慕容垂重新接纳了他。

看吧,慕容麟这个人随风倒的本事,谁能学得来?

不过你如果以为慕容麟只会随风倒,那你就错了,慕容麟的真本事,你一样学不来。

苻坚战败后,慕容垂看到了复国的希望,决定回到河北重建燕国。一路上,慕容麟屡屡献计献策,对慕容垂帮助巨大。

公元384年,慕容垂挺进河北,一面围攻邺城,一面派慕容麟向北攻打常山(今河北保定正定)。

慕容麟不负重托,一举拿下常山,再战攻克中山(今河北保定定州),为慕容垂复国立下大功。

此后,铁弗匈奴独孤部首领、前秦振威将军刘库仁率匈奴骑兵南下,击败慕容垂手下大将平规,刚刚新店开张的慕容垂集团面临严重的北方危机。

慕容垂命慕容麟率军北上阻击,慕容麟与刘库仁在唐城(今河北定州唐城村)对峙,双方展开激战,难分胜负,但慕容麟毕竟成功挡住了匈奴的大举南下。

此时匈奴发生内乱,刘库仁被杀,匈奴大军溃散,北方危机解除。

慕容麟并不停歇,立即南下进击盘踞在黎阳(今河南鹤壁浚县)的丁零族首领翟辽,大获全胜。

此后,慕容麟奉命攻取渤海郡(今河北沧州)、清河郡(今河北邢台)、博陵郡(今河北衡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慕容垂对他大加赞赏。

386年正月,慕容垂称帝建国,国号为燕,史称“后燕”。慕容麟因功封卫大将军、赵王。

386年八月,慕容垂率军南征河南,命慕容麟辅佐太子慕容宝留守都城中山。

慕容垂走后,盘踞曲阳(今河北保定曲阳)的丁零族首领鲜于乞趁机袭扰中山,剽掠百姓。

慕容麟决定亲自率军征讨,朝中大臣都劝阻说,丁零人是出了名的打不死小强,赵王您亲自出征,如果不能获胜,会使您的威信受到损害,不如派部将前去征讨。

慕容麟说:“鲜于乞不过是跳梁小丑,他听说父皇南征,必然无所顾忌,疏于防范,我一定能搞定他!”

于是慕容麟扬言率军去鲁口(今河北衡水饶阳),趁夜回军奔袭,天亮时乘势而击,生擒鲜于乞,维护了都城中山的稳定。

应该说,慕容垂能够复兴燕国,除了他本人卓越的军事才能,主要的帮手就是弟弟慕容德和三个儿子慕容农、慕容隆以及慕容麟,其中慕容麟的表现尤为突出。

五、恩泽北魏

说了这么久的慕容鲜卑,让我们来瞄一眼鲜卑大家庭中的另一支——拓跋鲜卑。

拓跋鲜卑原本居住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东北的大兴安岭北段,后来逐渐南迁到代地(今山西大同),与匈奴密切通婚。

“拓跋”的鲜卑语就是“鲜卑父、匈奴母之意”,比如后世西魏名将独孤信,到底算鲜卑人还是算匈奴人,就众说纷纭。

而独孤信的血统之所以值得争论,主要是因为他有个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有个女儿嫁给了西魏柱国李虎的儿子李昺,生下了唐高祖李渊,所以,隋唐两代帝王的血统还是挺复杂的。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的《敕勒悲歌》《关陇长风》《血色开皇》三部曲,呵呵,果然是广告无处不在。

说回拓跋鲜卑,公元338年,也即是慕容皝建立燕国的第二年,拓跋什翼犍在繁畴(今山西大同浑源)建立代国,拓跋鲜卑初步完成了部落向国家的转变。

不过很可惜,公元376年,也即是王猛攻灭前燕六年后,代国也被前秦大军攻灭,成为前秦这只巨鲸吞下去的无数小鱼小虾中的一员。

383年淝水之战后,各路人马纷纷复国,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有样学样,也于386年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重建代国,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北魏。

不过刚刚建国的北魏此时不但弱小,而且内讧,拓跋珪的叔叔拓跋窟咄就公开反对侄子拓跋珪。

为了抢夺王位,拓跋窟咄向铁弗匈奴首领刘显求援,铁弗匈奴大举进攻拓跋珪,拓跋珪国小力弱,兵微将寡,就向慕容垂求援。

而拓跋珪之所以会向慕容垂求援,是因为拓跋珪的奶奶,也就是拓跋什翼犍的老婆,正是慕容皝的女儿,慕容垂的妹妹,所以,慕容垂就是拓跋珪的舅爷。

当然,真正的原因是拓跋窟咄和刘显在政治立场上都倾向于前秦,又和西燕眉来眼去、勾勾搭搭。

关于这个西燕,也是一段难以言表的传奇,留到正文里面再讲。

而慕容垂既是前秦的反贼,又与西燕有正统之争,当然尿不到一壶,于是慕容垂派我们的男主、赵王慕容麟率步骑六千,增援拓跋珪。

不过这时匈奴贺兰部也加入拓跋窟咄阵营,与拓跋珪为敌,强弱之势更加悬殊,拓跋珪的魏国人心惶惶,部族离散,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慕容麟知道事态紧急,一面命人飞马赶往魏国,大肆宣扬后燕援兵将至,从而稳定住了魏国人心;一面轻骑就道,倍道兼行,一路急行军北上。

原本被逼得四处逃窜的拓跋珪喜出望外,从牛川经参合陂(一说内蒙古乌兰察布凉城,一说今山西大同阳高)出代谷(今山西繁峙及旧崞县一带),与慕容麟会师。

燕、魏联军与拓跋窟咄、匈奴铁弗部、贺兰部联军在高柳川(疑似山西大同阳高附近)爆发大会战。

慕容麟身先士卒、披坚执锐、所向无前,后燕骑兵急速穿插,勇不可当,以少胜多,将拓跋窟咄联军打得大败。

拓跋窟咄兵败逃亡,被铁弗匈奴的另一首领刘卫辰,也就是后来的战争狂人赫连勃勃的老爹杀死,部众被拓跋珪兼并。

北魏内乱平息,挺过了初生阶段最难熬的时期。

此后,慕容麟继续帮助拓跋珪东征西讨,攻灭盘踞在上谷郡(今河北张家口)的豪强王敏,又大破退守马邑(今山西朔州)的刘显,后燕骑兵纵横漠南,慕容麟大名威震塞北。

公元389年,慕容垂应拓跋珪请求,派弟弟慕容德与慕容麟统军再入草原,攻击贺兰部,贺兰部兵败,北魏的北方压力大大减轻。

公元390年,慕容麟第三次率军进入草原,与拓跋珪联手进攻贺兰部,在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大败贺兰部和纥突、纥奚三部联军,纥突部和纥奚部战败,被并入了北魏。

公元391年,贺兰部发生内讧,拓跋珪再次请慕容麟出兵,彻底征服了贺兰部。

至此,北魏周边环境大大改善,发展进入快车道。

虽然后燕帮助北魏说到底也是为了自身利益,但客观上帮助北魏从强敌环伺的恶劣环境中脱颖而出,在北方站稳了脚跟。

这其中有一大半的成绩来自后燕的鼎力支持,有一半的功绩应该归功于慕容麟。

而慕容麟在与拓跋珪打交道的时候,已经敏锐意识到北魏崛起带来的威胁,他向慕容垂建议,应该命拓跋珪来中山,控制起来,防止将来反噬后燕。

慕容麟能提出这个超有前瞻性的建议,足见其鬼精鬼精的本色犹在。

可惜,慕容垂没有答应。

六、参合疑云

参合陂之战,广大历史爱好者耳熟能详,笔者就简单描述一下,不做过多叙述。

公元395年,北魏与后燕的蜜月期结束,翅膀硬了的拓跋珪开始频繁攻击依附后燕的部落。

慕容垂大怒,命太子慕容宝为主帅,率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率八万步骑出中山,自马邑出塞,北击魏国。

后燕军都是百战精锐,实力强劲,北魏军不敢正面抗衡,只能据黄河而守。

拓跋珪派人四处散布消息,说慕容垂已死,太子慕容宝的心立即就乱了。

“自己领兵在外,会不会有人在都城作乱,另立别人登基呢?”

恰在此时,慕容麟的部将慕舆嵩阴谋叛乱,打算袭击慕容宝,奉慕容麟为帝。消息走漏,慕容宝处死慕舆嵩。

这其实是一件很吊诡的事,如果没有慕容麟的授意或者默许,一个将领怎么敢擅自做主,攻击太子、扶立亲王呢?

其实从当年慕容麟出卖慕容垂,又害死慕容宝的胞兄慕容令的“前科”,以及这些年慕容麟手握重兵、屡立战功、风头一时无两来推断,慕容宝跟慕容麟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微妙。

再加上慕容垂的第二子慕容农、第四子慕容隆又跟太子慕容宝走得很近,皇帝慕容垂也未尝没有扶持慕容麟,压制慕容宝的意图。

所以,尽管慕容宝没有追究慕容麟在这件事里的责任,但两人此时的关系用脚趾头也想得出,那是相当紧张。

总之,后燕军的军心已经彻底乱了。

是年十月,慕容宝率军回撤,当时黄河没有封冻,慕容宝以为魏军无法渡河,也就没有设置警戒。

谁知当夜气温骤降,黄河迅速结冰,拓跋珪亲率两万精锐骑兵踏冰渡河,悄然尾行在后燕军身后。

燕军退至参合陂,大风突起,黑云如山,有个随军的和尚叫支昙猛再三告诫慕容宝说:“风云突变,必是魏军追来,应派兵断后。”

慕容宝置若罔闻,慕容麟却跳出来大发脾气,怒斥支昙猛道:“太子何等神武,我军何等强盛,索虏(当时外人对拓跋鲜卑的蔑称)怎么敢追来?你再妖言惑众,我就杀了你!”

支昙猛放声大哭,说:“苻坚百万之师败于淝水,就是因为轻敌呀!”

这时,范阳王慕容德也进谏,认为支昙猛说的有理,慕容宝迫于十五叔的压力,便派慕容麟率三万骑兵断后。

我觉得,不派别人单派慕容麟断后,慕容宝内心也未尝没有“万一魏军追击,最好干掉慕容麟”的念头。

而慕容麟更绝,他虽然率军断后,却只是派骑兵打猎,并不认真断后。

要知道,早在两年前,慕容麟就断言拓跋珪是后燕的心腹大患,而今却如此轻敌,不能不让人怀疑他的真实用意。

最终,拓跋珪在参合陂追上后燕军,雷霆一击,后燕军完全崩溃,五万精锐被俘,然后被拓跋珪尽数坑杀!

后燕遭此致命一击,从此一蹶不振。

以至于慕容垂不得不以七十高龄亲征北魏,在经过参合陂看到无数后燕军尸体时悲愤吐血,很快就因伤心过度,溘然离世。

参合陂之战,慕容麟到底做了什么,史书记载模模糊糊。但是从慕容麟诸多反常举动来说,明显有很多嫌疑。

往浅了说,他故意留给拓跋珪机会,希望借魏军的手除掉慕容宝;往深了说,甚至也有可能暗中与拓跋珪勾结,提供情报等等。

这种猜测,对别人来说,当然太过突破底线,但对慕容麟这样一个年纪轻轻就卖父害兄,毫无道德底线的人来说,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七、得偿夙愿

参合陂之战后,北魏与后燕实力开始逆转。

慕容垂驾崩后仅四个月,拓跋珪就集结步骑四十多万,南下伐燕。

慕容农在晋阳阻击,被魏军打得大败,晋阳失守,后燕举国震动。

但如果后燕依托太行山的险关要隘进行防守,拓跋珪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进入河北。

但慕容麟又跳出来搞事,他建议弃守关隘,收缩兵力,固守中山城,慕容宝鬼迷心窍,居然采纳了。

于是北魏大军浩浩荡荡翻越太行,长驱直入河北平原。

就在北魏大军压境之际,又发生了大臣慕舆皓阴谋刺杀慕容宝,拥立慕容麟的诡事,但没有成功。

凭直觉,显然又是慕容麟在作妖,但这人一贯手腕厉害,让人抓不到把柄。

魏军未遭丝毫抵抗就逼近中山,城中守军连续四次要求出城进击,慕容麟每次都横加阻拦,甚至大军都集结好了,还是被慕容麟搅合散了。

直到第五次,将士求见皇帝慕容宝,泣血请战,慕容宝也被感染,下令出击。但慕容麟再次说动了慕容宝,在军队即将出城的最后一刻,还是被解散,于是后燕的军心士气跌至最低谷。

而慕容麟也感到了全城将士对他的极度不满,就决定做最后一搏。

他胁迫禁军将领慕容精,让他刺杀慕容宝,被慕容精严词拒绝。慕容麟计划落空,恼羞成怒,杀死慕容精,率自己的部队出城,逃入太行山溜之大吉去也。

这一幕,与多年前慕容麟叛卖父亲和全家何其相似。

慕容宝不见了慕容麟,慌得不行,终于决定放弃中原,逃回辽东老家。是夜,慕容宝率一万骑兵北逃,中山城大乱。

没想到刚一出城,居然碰上了在附近打游击的慕容麟,两人此时遭遇,真是大眼瞪小眼,大跌眼镜。

但事已至此,又有什么废话好说呢?慕容宝继续向北逃亡,后来惨死在了龙城,结束了他从失败走向失败的一生。

中山城没了皇帝,有个远支宗室将领叫慕容详索性登基称帝,这就是后燕第三位皇帝。

不过这人性格残暴,禁止百姓出城觅食,城中饿殍遍地。又因为身份问题,后燕大臣对他都不服气,他就大肆杀戮百官,搞得天怒人怨。

慕容麟一直在城外转悠,听说了城里的情况,大喜,立即夜袭中山城。

城中守军大多是他的旧部,当然支持他,于是慕容麟攻入中山,斩杀慕容详,登基称帝,终于实现了他心心念念的皇帝梦。

但是这么巨大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他的父亲慕容垂为了避免国家动荡,宁可自己含冤出走,也不反抗;而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使国家滑入深渊。

只能说,同在一起生活的父子俩,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八、善恶到头

但是,你可以污辱慕容麟的人格,却不能污辱慕容麟的能力,只要他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打拼,爆发的战斗力还是很惊人的。

北魏大军前锋长孙肥率七千骑兵偷袭中山,慕容麟这回一反常态,不再龟缩,他整军出击,大破长孙肥,追击三百里,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不知道慕容宝见此情景,会作何感想,唉,说多了都是泪。

但拓跋珪主力大军随即来到,慕容麟率两万燕军出城,在义台阻击。

昔日在草原上并肩作战、纵横疆场的战友,如今相见,已是你死我活的对头,想必慕容麟也会想起当年拓跋珪在自己的庇护下委屈讨好的样子吧。

这一战,慕容麟一如既往地骁勇绝伦,锐不可当,开战不久就阵斩北魏大将拓跋题。

但慕容麟的表演也到此结束,终究没能创造奇迹。魏军凭借十余倍的兵力,将后燕军彻底击溃,阵斩九千余级。

慕容麟率十余骑狼狈逃往邺城,投奔了十五叔、范阳王慕容德。

当然,他还是那个鬼精鬼精的慕容麟,一到邺城就很识趣地去除了帝号,又当回了自己的赵王。

要说这份能上能下、能屈能伸、能生能死的本事,在历史上也算是独一份了。

慕容德看着这个侄子也很无语,但还是收留了他。

慕容麟一安顿下来,立即又恢复了精神,他向慕容德建议,邺城面积广大,地处平原,根本不可能守住。应该南渡黄河,退到滑台,隔河阻击魏军。而且魏军在河北毕竟没有根基,不可能久留在农业地区,只要他们萌生退意,我们就可以渡河北上,光复失地。

慕容德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放弃邺城,去了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

客观来说,慕容麟这番论述还是很有道理的。此时的北魏没有汉化,华北的耕地对拓跋珪毫无吸引力,事实也是仅仅半年后,拓跋珪就留下官员治理河北,自己率军退回了草原。

慕容麟见慕容德对自己从善如流,大受鼓励,又大声疾呼,恭请慕容德称帝。

你看,是不是很会来事?咱们谁有这份鬼精鬼精的本事?

慕容德这个人深沉内敛,非常睿智,他效仿哥哥慕容垂,先改称燕王,分封百官。

咱们的“鬼精先生”慕容麟也因为拥立有功,捞了个司空、尚书令的实权位置。

但是,慕容麟三天不作妖就浑身发痒,很快,他就再次萌生异心,准备作乱干掉叔叔慕容德。

可惜,慕容德不是慈悲为怀的慕容恪,也不是重情重义的慕容垂,干脆利索地粉碎了慕容麟的阴谋,将他斩首。

一代小人,终于结束了他反复无常的一生。

在看到他死去的时候,连我都觉得如释重负,只因为这个人太能折腾了,太不让人省心了,也是该歇歇了。

九、结束语

慕容麟是无数慕容家族中的一个异类。

总体而言,慕容子弟不管贤愚强弱,大都气节上还不错。

就算前燕灭亡沦为前秦的阶下囚,也大都能够心存故国,矢志不渝地兴复大燕,所以才会冒出西燕、后燕、南燕、北燕等,也难怪即使到了北宋,还有个心心念念复国成狂的慕容复。

像慕容麟这样为了一己私利,反复出卖国家、出卖亲人的人,在慕容氏里实属罕见。

但他又集中体现了慕容氏的两个特点:

第一,能力很强。慕容子弟大都能力很强,比如慕容麟,不仅能征善战,而且眼光也很独到,就算纯粹当一个谋士,也是很不错的。当然,首先他要真心为你出谋划策,否则就很可怕了。

第二,喜欢内斗。从慕容廆到慕容五燕,内斗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慕容氏死在自己人手里的远多于死于外人之手,这在慕容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慕容麟所有的反叛都是针对自己人,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慕容氏内斗的一个缩影。

最后说一点感悟,一个人要成就大事,机变是不能少的,比如曹操、高欢,都很善于随机应变。但该坚守时,也应该坚守,不能为了私利毫无底线、出卖一切。

因为那样的话,人就失去了信誉,而没有信誉的人,又如何立足呢?又如何取信于天下呢?更怎么团结别人,笼络下属,凝聚人心呢?

所以,胡三省说:“慕容麟背父叛兄,奸诈反复,天下其谁能容之!”就是这个道理。

11 阅读:1999
评论列表
  • 2024-02-08 08:04

    有趣的故事

  • 2024-08-24 16:32

    告密反叛之王,赵王麟

史实记录彬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