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来一个直击心灵的提问:
“如果你的财富,不是压在房产上,而是最直接的现金,你的生活会不会更美好?”
广州包租公、包租婆的形象,在前几年的段子中非常之火爆,腰挂一串钥匙,身着睡衣、人字拖“邋遢”出街。
随着近几年楼市的变化,躺着收钱的日子开始变得艰难。租不出去、降租、房子贬值……很多困难都随之出现。
但前段时间,我看过一个广州小哥的故事,他真的诠释了什么叫做“自由与财富的另类拥抱”。
(图源网络)
这位哥们儿,曾经手握多套房产,在2017年至2021年的楼市巅峰时刻,他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全部卖掉!
他的理由很简单,但却也是正儿八经地直击心灵:
“难道我们是为房子打工吗?”
每月的房贷如同枷锁,让他疲惫不堪。
一咬牙,一跺脚,他选择了“断舍离”,换来了生活的轻装上阵和财务的大幅增值。
等到在低谷的时候买入,等待一波涨势,又能赚上一笔。
他之所以坚信房价还会涨,是因为遵循了《穷爸爸富爸爸》的智慧——现金为王,流动的资金比不动的房产更能创造机会。
尤其是在一上一下的楼市中,把握时机很重要。
在他看来,灵活性才是投资的真谛,而房产虽稳,却不够灵动,太困住自己了。
这一转变,不仅让他收获了金钱,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种对财富的新认知——真正的自由,在于能够随心所欲地调配你的资产。
其实他也算是把握住了时代的风口。
(图源网络)
放在无锡来看也是一样,在高位卖出的那些人,现在应该也是赚的盆满钵满的。
如果不置换新的房产,庞大的现金流足以支撑下半辈子的生活了,更何况中国人一般 不会让自己停下来,还会不断创造财富。
要是带着这一大笔钱隐退回村,那真的是能过上安逸的田园生活了,种种花草,很安逸。
如果置换新的房产,首先,现在的楼市政策不管是房贷利率、各类补贴、案场折扣等等,算是给到底了,压力不会太大;
其次,现在的新房真的很内卷,品质是越来越好,生活品质也就上去了;
最后,或许是出于学区考虑的置换,或许是出于配套考虑的置换,但不管怎样,人生总会向上进阶那么一大步。
总的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
(图源网络)
差点跑题,我们回归到“房价”这个话题。
现在的我听到“房价”这两个字,就像是跟“帅气的渣男”谈了段恋爱似的,心跳加速,又爱又恨。
有这样一个理论叫“房价不跌论”,但这背后的逻辑,你真的懂吗?
经济与政治的稳定基石,让“居者有其屋”成为社会的共同愿景。
在我们国家,房子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空间,它承载着家庭的梦想,甚至是代际传承的希望。
因此,房价的稳定,某种程度上,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信心。
从定调房地产、坚持“住房不炒”、强调房地产支柱地位等政策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央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再把目光投向全球,你会发现,房产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奢侈品,是少数人的专属。
即使是在非洲,虽然房价不高,但当地人的收入更低,根本没钱投资房产。
所以,即使房价低,也并没有太大意义。
而且,在核心地段的房产通常租售比较高,能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相比起存钱或其他一些投资产品,比如股市,似乎更稳定一些。
这样一说是不是就很清晰了,核芯地段的优质房产,终归还是吃香的。
(图源网络)
大家又要说了,特殊时期之后,经济环境那么不景气,房价还会上去吗?
没错,一定会!
历史为证,在2008年、2014年危机后,房价都呈现报复性反弹的状态。
欧美房价、莫斯科房价、香港房价,哪个不是在危机后屡创新高?
光看历史无法真正佐证,咱们还是要分析一下房价不会持续下跌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首要一条,金融安全是底线。
房价再跌,房贷断供潮一来,银行慌,财政也慌。
要知道,地方债、城投债背后,土地是硬核抵押。房价若跌,土地价值缩水,财政风险直线飙升,这可是大事件!
其次,别忘了通胀这位隐形推手。
经济不景气时,印钞票子还债是惯用招数,M2那数字蹭蹭往上涨,货币多了,长期看,房价难道不会跟上?
再者,人口流动趋势不变。
逃离一二线城市是短暂现象,毕竟大城市赚钱机会多多。房价跌,反而会吸引人回流,形成人口聚集效应,那些城市的房价也就有了重要的支撑。
最后,技术层面,房价已到“心理支撑位”。
要是房子再跌的话,近年买房的都要亏,谁愿意割肉?而且,房价调整周期和深度都到了一个节点,卖方市场开始惜售。
新房供应还紧缩,开发商元气大伤,拿地谨慎,土地出让金跳水,未来供应减少,物以稀为贵,你懂的。
(图源网络)
说到这里,你是否还在继续等房价暴跌?那基本是不大可能了。
房价下跌的剧情,应该是已经演到尾声了。
一个永恒的真理:
房价的波动,更多是周期性的调整,而非直线下降的滑梯。
新房供应的缩减,让房产的稀缺性日益凸显,无形中推高了价格的天花板。
当然啊,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盲目追涨。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保持一颗理性的心至关重要。
政策的风吹草动、经济的冷暖变化、供需的微妙平衡……这些都是影响房价的复杂因素。
作为购房者,别让悲观遮住眼,理性乐观,才是前行的明灯。
要牢牢抓住现在能抓得住的政策利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