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4岁入伍,朝鲜战场成为黄继光战友;50岁被誉为“军中居里夫人”;86岁捐出千万家产…

热血小镇青年ai 2024-02-22 20:00:45

她是一个女兵,也是一个老兵!

她14岁入伍当兵,后来跟黄继光是战友;

她29岁学习跳伞,成为中国首位女空降兵;

她50岁搞出来的发明,被称为“军中居里夫人”;

她60岁,退休了去到处义诊;

她86岁,捐出了千万家产……

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马旭。

一个略显男性化的名字!她做出的这些成就,就是现代版的巾帼不让须眉!

14岁,她入伍当兵

马旭,女,1933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木兰县建国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

父亲早逝,母亲靠给人打零工拉扯着他们姐弟二人长大。

她的整个童年都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度过,吃不饱,穿不暖,衣服都是洗了又洗,补了又补,姐弟二人轮流穿,日子过的非常苦。

1946年木兰县被解放。一年后,马旭在村主任和母亲的建议下,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卫生员,与黄继光在同一部队。

临入伍前,母亲给她塞了一枚铜钱,两个鸡蛋,心疼弟弟的她,还将鸡蛋留给了弟弟……

从此,这个14岁的小女孩,开始了她的军旅人生。跟随部队,历经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火无数,多次立功授勋。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作为优秀女卫生员的马旭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以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院工作。

她刚刚23岁,在医院业务能力强,被称为科室“一把刀”。

但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成长起来的马旭,不想要大医院里的安稳工作,多次申请,要求调往野战部队!

29岁,她是新中国第一批女空降兵

1961年,中央军委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马旭成功申请成为伞兵部队军医并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

部队刚刚组建,各方面都不太成熟,规定女同志不能跳伞。

由于马旭身材矮小,仅1米53,而且体重不到70斤,因此,更加不能参加跳伞训练。

不服输的马旭,不这样认为:她说,自己是军医,军医的职责,就应该时刻跟在士兵身边,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她向部队请求,必须参加跳伞!

为了让部队领导同意自己参与跳伞的申请,马旭偷偷给自己训练。

她在宿舍里挖了一个一米多深的深坑,铺上沙子,做跳坑。用两张叠起来的桌子做跳台,每天练习几百次,摔伤了也从不放弃……

部队发现后,被她的执着打动,最终同意她参与考核,要求必须一次性通过,否则以后跳伞一切免谈。

最终毫无悬念,由于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马旭成功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女伞兵。

从第一次登机开始,她共跳伞140多次,无一失误。迄今为止,依然是我国跳伞次数最多,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50岁搞出来发明,她成为“军中居里夫人”

抗美援朝战争中,马旭在部队结识了自己的丈夫颜学用,两人结为连理!

战争胜利回国后,丈夫颜学用鼎力支持马旭成为空降兵,自己也成功加入空降部队。

她们夫妻二人在,一次次的跳伞中发现:经常有伞兵在落地时,因为落地的冲击力造成脚踝扭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旭查阅了大量资料,在丈夫颜学用的支持下,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然后一个个测试,终于在两年后研制出了“充气护踝”,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充气护踝在部队中推广后,大大降低了空降兵的扭伤率。

在高原地区参加跳伞时,马旭发现氧气稀薄对战士的影响非常大,经过夫妻两人共同研究,又研制出“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再次获得了国家专利。

迄今为止,这两项发明的产出,依然在军中发挥作用。

夫妻两人就像是打开了天窗,热衷于研究发明。

根据自己多年的医疗工作经历和跳伞经验,马旭,颜学用夫妇在军内外报刊共同发表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等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填补了我国在空降理论方面的多项研究空白!

马旭的发明由于对部队的作用极大,从此她便享有"军中居里夫人"美誉。

86岁,她捐出了千万家产

马旭颜学用夫妇到了退休的年龄,军区安排他们搬到了位于中心城区的部队干休所公寓楼。

电梯楼房,安静的小区,窗明几净,宽敞明亮。居住条件好了,马旭却一时不太习惯。

"组织上关心、照顾我,让我搬到这里,但我还是想回去继续搞科研。”马旭提出这样的要求。

凭借众多的专利费和退休工资,他们夫妇可以很轻松就过上优渥的晚年生活。

考虑到二人的身体健康问题,组织上没有同意马旭重回部队的要求,让他们安心离休。

最后马旭夫妻两人并没有住进军区安排的疗养房太久,两人选择搬到了郊外,住进了极其普通甚至破旧的农村自建房中,利用自己在部队学习的医术开始为附近村民义诊。

他们常年穿着部队发的作战服,吃住在两间低矮平房,墙面斑驳开裂,屋里只有几件破旧的老家具。二老吃穿用度都很简朴,共用一部老人手机。

马旭在电视上看到家乡木兰县教育非常落后,便想为家乡出一份力。在征得丈夫颜学用同意后,两人决定捐出自己的全部资产,经过统计,价值千万。

"小时候是父老乡亲用百家饭养活了我,长大后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对生活很满足,一直想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捐款的时候,马旭说。

马旭吃的是自己种的菜,穿的是部队发的迷彩服,脚上是15元的鞋子,粘粘补补,能穿一天是一天。自己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出手就是千万的奉献。

她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日子过得苦,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解放军来了,分田分地、给钱给物,我们吃得饱、穿得暖,心里也一下亮堂了。从那时起,我就立下志向: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

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我的,我自然也应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国家。”

她说:“在我心里,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富裕了,日子才好过。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人民认可我,我就没有白活。”

老一辈革命者最为朴实,最为无华的付出。他们一直都在默默坚持。

在北京,天安门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大会上,马旭成为"致敬方阵"的一员。

她说:"这份荣耀是党给的,我要永远做党的人,为党奉献一切!”

马旭获评"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她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她一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致敬老一辈革命者的坚守和付出!我们岁月静好,那一定是他们在负重前行!

文章不易,欢迎各位看官点个关注点个赞,谢谢大家!

3 阅读:288

热血小镇青年ai

简介:讲故事,热点事件解析:正能量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