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昌平买房的小伙伴,叫我昌平表姐。
因为表姐在昌平住过,很了解昌平。
三年前,表姐提出过一条「昌海发展结合带」。当时的预言都已经应验了:
昌平未来发展的强势区域,一定是与海淀接壤的西部板块;
并且根据产业、地铁配套加持的不同,呈现出由南向北的趋势。
后来又陆续提出昌平发展三段论:
第一,昌平发展西强东弱分布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变;
第二,如果昌平南第一梯队发展饱和,那么板块能级一定是向北外溢,而不是向东;
第三,二拨子、朱辛庄跑起来之后,昌平下一个爆发的重点,会是高教园板块,然后再是更靠北的南邵。
当年很多看文章买房的小伙伴,包括二拨子、朱辛庄板块的小伙伴,也私信感谢表姐的帮助。
三年过去了,当时说的下一个重点高教园板块,又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先说两处细节。
细节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沙河高教园板块开始陆续新增供应;
细节二:昌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尽快推动19号线北延,生命谷站—沙河高教园站落地实施。
要知道,在这之前,19号线北延至沙河高教园只是在规自委2022年8月份发布的规划文件中,作为预留廊道被提及。
但这次却明确要求,尽快推进;发现了没有,这两处细节的时间点相当巧合。
所以,表姐预言:
沙河高教园板块正处于红利爆发的前夜。
表姐为什么如此笃定?因为高教园板块过去虽然鲜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它却是昌平所有板块中:
1.发展脉络最为清晰;
2.有成功路径可复制;
3.有众多利好规划成果落地的板块。
02
实际上,明眼人能看出来的是:
沙河高教园板块手里握着的,是海淀已经走过、走通,且走得相当成功的剧本。
这一切的源头,还要从一条全长2.7公里的学院路讲起。
打开北京地图,将比例尺放到1:50,能发现一条北起六道口,南到学知桥的学院路。
与北京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街巷胡同不同,这条位于海淀的南北主干路历史极短。
1952年开工建设,到现在不过70余年。
现在的我们,当然可以轻松地知道,在这后来的70年中,学院路长成了怎样群星璀璨的策源地。
甚至与国内经济的腾飞紧密相连。
但在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面临的,还是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建设人才匮乏的状态。
如何调整旧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去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当年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1952年,全国范围内开始有计划地调整院系,将部分高校按专业设置拆拼重组后新建了一批专业学院。
八大学院校的校舍,就在当时海淀的一片庄稼地上,相继破土动工,学院路就成了连接这八所院校的通廊。
而沿着学院路南北排开:
路东侧从南向北,依次是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已搬离)、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今中国农业大学)。
路西侧由北向南,则依次是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就在八大院校修建的前后脚,关系到国力发展的另一批外脑,也在悄悄萌芽。
1951年,学院路正式修建的前一年,中科院物理所在北京大学西侧破土动工。
次年,开工范围逐步扩大,中科院早期的研究所几乎进入全面开工阶段。
而到1953年年底,中科院地理所、物理所等等,就已经陆续迁入中关村地区。
后来,坐落于中关村的近代物理所大楼里,走出了7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孵化出一批核科学研究机构。
放在当时,普通人很难意识到,在以学院路为中心的方圆5公里内,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三大利器,已经聚齐了两个:
大学高校,以及研究机构。
不过,在当时国内发展的最前沿,已经有人敏锐地察觉到,若要科技带动生产力的进步,还差最后的一环。
那就是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企业巨头。
大学不能永远是象牙塔,研究所不能是不问市场的翰林院。
科研院所如果永远和企业老死不相往来,科学的春风就永远不可能度过玉门关。
所幸的是,这一环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初被补齐,很多曾经、以及现在被人们熟知的企业,由此诞生。
03
之后的剧情大家就都熟了。
中关村的发展,由1.0的电子一条街时代,逐步过渡到了2.0互联网大厂时代。
以硬件销售为主的电子街被关停腾退,代表互联网的一批新贵,却又成长起来。
无论后续时代浪潮如何翻涌,行业领军人物换了一批又一批,中关村却从来都不缺造富神话。
高校云集的学院路以及科研院所集中的中关村一带,也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罕见之智力密集地带。
如果在中关村是遇到某位衣着整洁,精神矍铄的老人提着篮子买菜,那很可能就是某院的院士或者教授。
直到今天,浓烈的产业以及学术氛围,还在吸引着大批牛人、高知、甚至海淀妈妈的聚集。
最直接的,便是反映在了房价上,因为中关村发展较早,附近很多都是90年代的老旧公房。
但即便是这样,中关村板块的二手房成均价交价,也依旧稳定在11万+。
如果是品质相对好一些、房龄相对次新一点的商品房,那么二手房价价格,几乎可以涨到14万/㎡左右。
表姐有朋友在开盘时就买入了华清嘉园,如今的房价已经翻了10倍以上,而这还不是项目房价的最高点。
可以预测的是,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风口,依然会诞生在:
大学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巨头的「学院路模式」之下。
因为这里总能提供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智慧、人才,以及机遇,以及一种能够让人感觉到积极向上的氛围。
04
而纵观当下的北京,有条件比肩海淀学院路模式的,就只有位于昌平未来科学城的沙河高教园板块。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到现在,沙河高教园板块,已经隐约有了「第二学院路」的雏形。
打开地图,南丰路两侧,目前已经聚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等8所高校。
这里面,航天大学、矿业大学,还是当年在海淀学院路建校的八大院校之二。
当年第一批高校的火种,正在以曾经熟悉的路径,向未来传承。
之所以是昌平沙河高教园,表姐猜测,估计和昌平与海淀的紧密接壤有关。
随着海淀学院路、中关村发展的区域饱和,大量的教育与产业资源,只能往北向昌平的平原地带迁移。
目前,整个沙河高教园板块已经承接高校学生约3.5万人,教职工约0.2万人。
随着高校同步落地的,还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在相关的规划文件中,到十四五末期,沙河高教园板块预计一流学科数量要达到9个。
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数量,要达到66个。
实际上,依托于沙河高教园成立的多个研究院所,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比如在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相关团队已经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技术突破。
另外,仿生微纳系统领域,也到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阶段。
在沙河高教园区理事会的牵头下,强化校企协同创新,推进6G先导区建设,完成智能实验网络的搭建验证工作,也在推进。
只是这些成绩因为行业壁垒以及密保政策,不在圈子里的人,很难得知罢了。
05
不过,这并不妨碍,沙河高教园正在长成「第二学院路」的样子,并且以一种更为先进的姿态。
如果说海淀第一学院路还有遗憾,那就是当年大家的心思,更多地扑在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居住的关注。
你会发现,在后起发展的板块中,包括高教园板块在内,都会更强调职住平衡。
而靠近白浮泉,周边都众多学校、科研机构的高教园板块,便更适合为高知人群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所以,在今年的供地计划中,沙河高教园板块,也少见地供出了容积率1.25的低密地块:住总清樾府。
表姐查了下,项目位置与中央财经大学东区仅仅隔了一条马路。
而这,也是昌平板块近三年以来,容积率最低的地块供应。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昌平区共计供应了17个住宅地块,容积率普遍在2.2以上。
容积率低于1.5的地块,将近3年的时间内,就只有2宗。
低密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品质和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当然也就意味着更加稀缺。
区域内上一个与高校只隔一条马路的低密项目,还是2007年左右的北京玫瑰园。
现在的二手挂牌价格,在7.9万/㎡+。
除了供应低密住宅,在今年的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清单中,关于沙河高教园建设的重点内容,也相当重磅。
包括但不限于继续推动北师大、北邮新校区的建设,启动未来大学科技园。
另外,还计划梯次实施沙河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机器人产业园建设。
更让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尽快推动19号线北延,生命谷站—沙河高教园站,落地实施。
根据此前的信息,19号线北延主线的二期工程,没有通到沙河高教园,而是暂时终止于生命谷。
这次的调整,很可能意味着19号线高教园站推进的进度,能够被提前。
在表姐看来,提前推进19号线北延到沙河高教园,几乎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随着沙河高教园的发展,以及昌平新城的逐渐成熟,只靠地铁昌平线,通勤压力实在太大。
如果你在高峰期坐过昌平线,就会知道沙河站与高教园站,已经很难挤上去了。
而19号线一旦提前触达沙河高教园,不仅能缓解通勤压力,整个板块向南与西二旗的联系,也就更为密切。
同时,也意味着,沙河高教园板块在相关规划中的量级,在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在去年下半年,昌平发布的1301街区控规效果图中,就已经能看到19号线的车辆基地。
当时,有专业大博主分析,除去沙河高教园站之外,19号线北延线很可能会再加站到百善。
而这对于住总清樾府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利好。
目前沙河高教园站,到住总清樾府的直线距离大概是1.1公里,而加站站点的位置,目测直线距离在700米左右。
这样一来,距离住总清樾府成为低密地铁洋房,就更进了一步。
但表姐并不意外,因为手握「第二学院路」剧本,高教园板块的发展量级,势必会越来越高。
而这,也几乎是住总清樾府可以被提前剧透的剧情。销冠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