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冲突正式进入到第10个月,战场上的种种变化,让许多西方军事专家都开始对未来战争该怎么打感到迷茫。其中有一种极端的理论甚至声称,未来战争或将倒退回一战的堑壕对峙模式。然而,我们想说的是,如果他们了解过解放军对于现代化战争的认识,和对此研发出的针对性战术打法,恐怕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应运而生无数的新理论中,有一种“机动进攻作战已经过时”的理论收获了不少支持的声音。
支持这一理论的专家们认为,随着廉价侦察/察打一体无人机与巡飞弹的大规模普及,陆军部队的侦察能力与打击能力都得到了指数级提升。
交战双方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己方部队控制区域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战场透明,而一旦对方打算组织大规模兵力进行机动进攻作战,将很容易在这种侦察体系前暴露进攻意图。
而一旦意图暴露,丧失行动突然性都是次要问题,进攻方甚至可能会趁机发起反应速度更快的远程攻击,从而对正在集结的部队造成致命打击。
这些专家们表示,在今天的战场上,已经不太可能出现1940年德国闪击法国,或是1991 年沙漠风暴行动地面突击战的那种大规模、快速的陆军机动进攻作战。
战争形式将再次退回一战那种双方各自依托战壕阵地进行长久的拉锯战,直到一方耗尽防御兵力,无法继续维持防线。
从目前俄乌双方的战略部署情况来说,这些专家们的设想并非没有依据。因为目前俄军和乌军确实都在前线大兴土木修筑战壕、路障等防御工事。
而双方的主要进攻性力量,也就是坦克、装甲车等大型装备,也经常会在遭遇对方无人机袭击的情况下而无法进行有效的集结。
这就导致了双方每次进攻,投入的兵力数量都不多,交战规模只能局限在一个个村落与战壕之中。以至于双方都很难通过一次决定性的交战,对对方造成歼灭性的损失。整个俄乌冲突形势确实颇有一番一战后期各国筑垒对峙的意思。
当然,如果硬要将俄乌冲突这种“一战模式”的军事冲突当做未来战争发展趋势的话,倒也有些有失偏驳。
因为说到底,造成俄乌双方都没有办法组织大规模机动进攻作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由于双方的侦察与打击能力提升,可以预警并打击对方的进攻兵力。而是因为双方都没有办法压制对方的侦察与打击能力,来掩护己方集结部队。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何避免在夜里被四处乱扫的探照灯照到?最好办法并不是躲着光斑走,而是毁掉探照灯本身。
想要在密布各种侦察无人机的现代战场上隐蔽的集结兵力,最好的办法自然也就是让对面的侦察手段失灵。而作为世界一流陆军的解放军,磨炼的正是这种战术思维。
因为和俄乌战场上这种可以任由民用无人机肆意飞行的战场环境不同,解放军在进行实战演习时往往会将战场设定成“复杂电磁环境”。
在这种充斥着各种电子干扰的环境中,别说普通的民用无人机了,就是军用无人机以及军规通信设备都没有办法稳定运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干扰一方的侦察手段往往会只剩下地面侦察这一项,侦察范围与效率都将大幅降低,从而给干扰方创造出隐蔽集结部队、组织机动进攻作战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干扰的一方在无法解决干扰问题时往往也会启动对等级别的干扰,从而让交战双方都陷入到无法进行有效侦察的状态中。
而一旦战况发展到这一级别,那么像俄乌冲突一样将部队按部就班的布置在战壕阵地上进行拉锯战的行为,无异于在1940年将法军布置在马奇诺防线上。随时都有可能被组织机动进攻作战的一方分割、包围并各个击破。
可以说在现代战争中,机动进攻作战并没有因为陆军部队侦察能力增加而过时,反而更进一步的成为了可以打破战场僵局、左右战场局势的决定性能力。俄乌双方没有在战场上组织大规模的机动进攻作战,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个能力而已,而不是这种作战理论已经过时。
如果这些美国军事专家真的将俄乌冲突这种只应用了侦察能力,而没有电子战能力的冲突视为未来战争“雏形”,并开始让美国陆军为地面拉锯战做准备的话。
那当这群美国大兵在战场上遇到已经在各种实战演习中通过了复杂战场环境考验的解放军时,就会知道他们的前辈,那群1950年踏上朝鲜半岛的美国陆军面临的是怎样的绝望了。甚至还可能更绝望一些,毕竟今天的解放军,火力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