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历史上有“灭佛”而无“灭道”,道教到底是牛逼还是牛皮?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4-05-21 06:15:07

最近,看了一堆文化方面的资料和研报,陆续聊了东西哲学、中庸之道和宗教之类的东西。多看点写点这方面的东西,脑子也通透了一些,不仅可以避免很多智商税,还能有些自己的看法。

今天想再聊几句道教与佛教,填上之前的坑。现在,网上有很多关于道教的帖子,把道教说成了嫉恶如仇的“暴脾气”“显眼包”,简直就是牛逼普拉斯。

这跟近些年兴起的网络仙侠小说,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陈情令》等仙侠剧大热有很大关系,道教在年轻人中的热度正在不断上升。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然后,迅哥就用“匕首”把这玩意往死里捅。道教虽然跟道家有关系,但跟老子可没啥关系,老子也不知道张道陵(34—156年)会把道家包装成道教。

道教把老子尊为始祖,也就是“太上老君”,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称为“三清神君”,位居天上最高之处,还把《道德经》视为根本经典,将其作为信仰依据和修炼指南。其实,道教还吸收了佛教、巫术等很多东西,基本是一锅大杂烩。

道教传教套路跟基督教差不多,都是以民不聊生为契机,通过小恩小惠笼络大伙,张道陵最早创立的那个教派就叫——五斗米教,非常直接。所以,这世上确实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背后都是利益。

这也是为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均田免赋”具有无穷力量。闯王仅凭“闯王来时不纳粮”,就可以让大伙“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吊打明末官僚体系。

张道陵之后,有一堆人打着张天师的旗帜传教,创立了很多教派,最著名的就是张角。他创立“太平道”,搞“黄巾起义”,自称“大贤良师”,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赢得信任。

所谓“十道九医”,就是绝大多数道士都是医生。比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杨上善、李淳风等“中医圣手”都是道士出身。所以,张角这帮人特喜欢给人喂符水,动不动就是,来!大郎该喝药了,喝了这碗符水,就啥病都没有了。

前段时间,我就碰到过一位大师,号称“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圣手”。一顿尬聊之后,我发现他治“三高”的套路很简单,核心就是管住嘴,病从口入嘛!所以,他特别推崇“辟谷”。

它的哲学基础就是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其实,《周易·丰》早就提出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损”;后来,理学鼻祖周敦颐说,“太极能动能静,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道理都差不多,翻译翻译,就是“空杯理论”。

所以,道教门槛很高,跟墨家似的,入门得背《本草纲目》,不仅需要识文断字,还需要天赋,否则就很难看懂悟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等道教秘籍。看不懂悟不透,就没手艺,就没法行走江湖混饭吃。

仅此,大伙就可以看出佛教与道教的区别,佛教是寄人篱下式的,道教则是独立自主式的,啥意思呢?

佛教靠信众供养,爱好土地兼并,集聚财富,然后大兴土木建庙宇,用黄铜黄金给菩萨塑像,甚至搞得市面上货多钱少,出现通货紧缩。

另外,为了守住自身财富,他们还不交税,隐匿人口养僧兵,对抗官府,甚至割据一方。

可以说,佛教不仅占用大量资源,手还伸得特别长,这能忍?当然不能忍了!然后,历代统治者都会不定期收拾他们,相当于爆金币,可有效缓解财政压力。

另外,别看佛教的僧侣僧兵众多,但基本都是战五渣,为啥?因为佛教讲究因果律,主打“末世”,啥意思呢?就是今生主打慷慨解难,来世主打吃喝玩乐。

有些老铁可能不太理解宗教为啥喜欢宣扬“末世”,因为只有末世才会需要“救世主”。但救世是需要成本的,那谁来支付成本呢?答案是信众!如何让他们自愿支付呢?答案是洗脑,阉割他们的精气神和血性。

这人要是没了血性和精气神,还会有战斗力吗?还要钱干嘛?干脆捐给寺庙得了。大伙可以感受下,是不是这个道理。搞笑的是佛教却把“贪、嗔、痴、慢、疑”五种情绪视为“五毒心”,而“贪”居首位,魔幻不?

其实,当今世界,那些信仰佛教,把佛教当成国教的国家,没有一个成为发达国家,甚至连工业化都没法完成。比如,泰国、缅甸、柬埔寨和尼泊尔等都是一副“生死看淡,不服就躺”的造型。啥?印度教咋样?

我觉得印度教的根柢在佛教,是“激进版”佛教。但也只是表面激进而已,主打雷声大雨点小,否则不会有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魔幻历史故事。

当年,战力超强的吐蕃曾一度杀进长安,但等佛教传入,尤其是文成公主带着大量佛经嫁过去后,吐蕃老铁就苟住了。

道教则主张独立自主,就是不靠信众养活,而是自己打工挣钱,通过给人看风水、算命、治病、武指等来获取收入。

有了钱之后,就去买点朱砂、白矾和火硝之类的回山里,干啥?闭门炼丹,念经打坐,修身养性,做一个长生不老的宅男,肉身成仙。

但跟佛教看淡生死、看轻今生和看重来世不同,道教极为爱惜今生之“己身”,为啥?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也是为啥道士要留发蓄须。

现在,有些大老爷们喜欢留长发,一副仙风道骨造型,有的甚至穿道袍、蓄须。其实,他们压根就没理解留长发的底层逻辑到底是啥,更多的是为了别具一格的审美需要。

所以,道士所追求的长生是今世之长生,只看现世,不像佛教那样看重来世,就是现世报、马上报!基于此,道士们的实用主义“暴脾气”也就能理解了。

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个人假期去道观抽签。一问事业抽中了上上签,二问爱情也抽中了上上签,三问健康还是中了上上签……然后,这人就问道士,“真人,您这里边都是上上签吗?”道士说,“是啊……大过节的图个吉利嘛!”

但上文所说只是和平时期,如果遭遇乱世,道士下山打工,看到人间惨象,就很可能通过救死扶伤聚集起一大帮流民。

事实证明,没有依托的灾年流民是很容易转变成信众的,只要道士们登高一呼,就很容易反他娘的!

所以,灭佛更多的是经济行为,是佛教贪念作祟所致。但道士本身就穷得一批,属于打工人组成的苦逼教派,就算打工挣点钱,也基本属于月光族。

灭佛能爆金币,灭道基本是零收益,而且这帮人极其能打,跟“南无加特林菩萨”似的,那还灭个毛线啊!所以,只要道士们不搞大事,历代统治者都不稀得灭他们。

灾年,饿殍遍野,流民无算,道士们就很可能熄了炼丹炉,皱眉问苍天。等到那时,那就不是统治者要“灭道”了,而是道士要灭他们了。

当他们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时,统治者所要做的,压根就不是“灭道”,而是调集重兵平叛、平乱!

其实,佛教也折腾过“造反”。南北朝时期的“法庆事件”,就是沙门慧隐造反。再比如北魏时期,和尚沙门法秀谋反。但佛教叛乱跟道教比起来,只能算小打小闹毛毛雨,要知道道教可是送走过东汉,要过东晋半条命的,战力超强。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分为三洞四辅十二类,除了道家学说,还囊括了纵横家、兵家、医家、阴阳家、墨家、儒家、法家和名家等很多诸子百家的典籍。

早期道教宫观就像一所文武培训学校,习武健身、武器制作、驭民之术和炼丹制药等几乎无所不包。

其中,炼丹搞得跟化工业似的,鼓捣出了火药、豆腐、中医著作、元素鉴别等多种副产品。所以,历代统治者不担心佛教造反,却担心道教在民间,咋办呢?

方法也简单,阉割其血性和精气神,让他们跟佛教徒似的;删减其教义,禁止他们学习治民驭民之术;割裂其组织,把道教从一个崇尚武力的严密组织改造成只喜欢炼丹的宅男群体。

只要把这他们摁在道教宫观里打坐炼丹,不让道士下山救死扶伤搞串联,就基本没啥问题了。

所以,结束南北朝乱局之后,唐朝就把道教奉为国教,给予道教极高地位。有很多博主分析过这事,一是为了彰显李氏家族的牛掰血脉,李氏认老子李聃为祖先。二是李氏起兵时,道教确实帮了不少忙,不仅给钱给粮,还帮助李氏入秦关。

我觉得都对,但并非最重要的,初唐确实需要这种骚操作,但解释不了中唐、盛唐和晚唐,李氏家族依旧以道教为尊。所以,我觉得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扶持道教,抑制和打压佛教,为啥?因为南北朝时期,佛教获得了极大发展。南北朝高层对佛教非常上头,比如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的字号就是“陀罗尼”,梁武帝萧衍甚至以“菩萨皇帝”自居。

民间则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现象。梁武帝时期,共有寺庙500多所,僧众10余万。到了北魏末年,已高达3万多所,“略而计之,僧尼大众,200万矣”。

二是将道教从民间剥离,就是尽量不让道士下山去民间。所以,在将道教奉为国教后,李氏就开始严控道教的传教组织,只允许道教在官方认可和划定的区域内活动。同时将道教教义神秘化,尤其是炼丹化,就是将道士们变成炼丹宅男。

就是大伙都去炼丹制药,研究长生不老之术,为给皇家提供不老仙丹,搞得很多皇室成员都骨骼重金属沉积。火药枪炮研发、驭民治民之术就不要再学了,没前途。

之后,道教就基本从民间退出了,生态位逐渐被佛教、白莲教、摩尼教等宗教占据了。

明朝时,老朱家甚至将道教提高到了“皇家宗教”的高度,就是由皇室供养道教。既然是皇家宗教,那泥腿子自然就没资格入道门了,相当于进一步割裂道教与民间的联系。躺吃躺喝躺赢,就把道教给干废了。

等到满清入关,道教地位就一落千丈了,为啥?一是道教跟民间割裂几百上千年,没啥民间基础了。二是道士们一心炼丹,研究长生之术,其他专业技能都荒废了。既然道教已经战五渣了,满清自然就不再搭理他们了。

没了皇室转移支付,道士就只能下山,重回民间,打工挣钱。期间,有些道士把道教教义跟民间信仰结合起来,鼓捣出了一堆教派组织。

比如大伙熟知的天地会和义和团,但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为啥?因为跟先辈的牛逼比起来,大部分晚辈道士早就牛皮化了!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感谢阅读!

5 阅读:187
评论列表
  • 2024-05-25 15:19

    道教全真派创教祖师王喆是宋朝人,带路有功,被金兵封为重阳真人。王喆的弟子丘处机虽然也被金兵封为长春真人,但他看金兵气数已尽,不远万里投奔蒙元,被成吉思汗亲口封为神仙。丘处机的弟子尹志平带路有功,被蒙元封为清和真人,在丘处机之后掌管天下道教。丘处机的另一个弟子张志敬带路有功,被蒙元封为诚明真人,在尹志平之后掌管天下道教,小说里误作赵志敬。[得瑟][得瑟][得瑟][得瑟][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东意和你不一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