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后面还有2个节气就过完了,分别是小寒和大寒。
提到冬至,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每年冬至时间是公历12月21日-12月23日交节,今年(2023年)冬至时间是12月22日。
冬至也是“数九”的第一天,也就是正式入九,从冬至这天开始,一直到九九结束,进入数九阶段。
古话说“最怕冬至不下雪”,所表达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冬至当天下雪是好事,而没有下雪,或将预兆后续的天气不是很友好。
民间关于冬至是否下雪,也流传着不少农谚,本篇内容,笔者就通过冬至相关的具体农谚,详细说说为何害怕冬至不下雪?
“冬至不见雪,九九如六月”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冬至当天没有下雪,那么“九九”的时候,就和六月份差不多。
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也就是一九的第一天,每隔9天为一九,到了九九的时候,时间是2024年3月3日至3月11日。
此时还处于春季,尤其是北方地区,温度才开始回暖。而六月的天气比较炎热,处于高温时间段。如果3月中上旬的温度就能达到六月份的温度,显然不符合常理。
因此,这句农谚用了一种比喻的方式,用来形容冬至当天没有下雪,来年春季期间温度较高。
“九九”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每“一九”的温度都和六月份的差不多,这种说法也是一种比喻的手法,用来说明冬至当天不下雪,后续2-3个月的时间,相对比较暖和,或是一个“暖冬”。
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如果冬季过暖,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并不是一件好事。不仅容易导致旺长,还增加了病虫害的危害,降低农作物自身的抗逆能力,进而影响正常生长,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死苗。
因此,从农谚“冬至不见雪,九九如六月”所表达的含义来看,冬至不下雪,影响庄稼的生长,而以前的时候,大家主要靠种地为生,一旦出现减产,就有可能饿肚子,所以,比较害怕冬至不下雪。
“冬至时节雪茫茫,来年粮食堆满仓”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冬至下雪了,那么第二年粮食就会获得高产丰收,把粮仓都堆满,说明产量非常高。
老话常说“瑞雪兆丰年”,到了该下雪的时候就需要下雪。以小麦来举例,适宜的降雪,一方面可以增加田间的墒情,缓解部分地区的干旱情况。
另外一方面,降雪伴随着降温,小麦本身具有不错的抗寒能力,只要不遇到强降温天气,一般不会发生冻害。但是,田间的病虫害则不一样,遇到降温天气后,虫卵和病菌就有可能无法生存和繁殖,等到来年温度回暖后,也就降低了病虫害的危害,促进产量的增加。
因此,单从这句农谚的意思来看,冬至下雪是好事,有利于农作物整体生长,是农民朋友所希望看到的。
“冬至大雪厚又厚,来年馒头吃个够”这句农谚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如果冬至当天下雪了,那么来年小麦产量高,馒头随便吃。大家都知道,以前的时候,谁家能吃个白面馒头,都是一种奢侈的事情。而“馒头吃个够”,说明小麦产量高,大家也不用为吃饱饭而发愁了。
和该句农谚相类似的还有“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也是说明冬季降雪对于小麦生长的好处。
因此,对于农耕社会的我们来说,肯定希望冬至下雪(担心不下雪),这样的话,或预示着粮食丰产丰收。
综合上述农谚,古话“最怕冬至不下雪”,确实有一定的意义。结合“冬至不见雪,九九如六月”、“冬至时节雪茫茫,来年粮食堆满仓”、“冬至大雪厚又厚,来年馒头吃个够”等农谚所表达的含义。
冬至当天下雪,预示着后续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可以促进产量的增加。相反,冬至当天不下雪,后续的天气或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从而降低产量。
当然,也有朋友会说,以前的农谚是根据当时的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如今随着天气多变,不一定适合现在的社会,这样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
对此,你怎么看呢?你认为冬至下雪好还是不下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