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在当下已经成为亿万单身男女找对象的首要途径,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越来越卷的工作环境,他们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来谈一场真正的恋爱,只能寄希望于相亲,以求能快速脱单。
相亲不同于传统的自由恋爱,其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另一方面又带有很明显的“盲目性”。
传统恋爱模式下,男女之间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恋,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两人会共同经历很多事情,有快乐也有忧伤,有亲密也有争吵。
长时间的交往会让男女双方更看重彼此的感情与羁绊,而外在的一些客观条件就不容易对两人的关系产生太大影响。
而相亲恰好相反,正是因为省去了共同经历的部分,才显得“又快又便利”。一对在过往生活上从来没有任何交集的男女直奔主题,谈婚论嫁,这本身就挺离谱的。
由于没有感情基础,相亲的双方也只能预先设定好择偶标准,在彼此的外在条件上挑挑拣拣,物化了别人也物化了自己,这也是我们称之为“相亲市场”的原因。
是市场就会存在比较和竞争,并不是所有未婚人群都适合在相亲市场中找对象,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年过35,却还迟迟没有步入婚姻的大龄剩女而言。
大龄剩女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沉没成本会变得越来越大。这就好比一件长期卖不出去的商品,贬值的同时,储藏和维护成本也在不断积累。
最终结果就是一旦到达某个时间点,此商品想要保本卖出去,几乎没有可能,面临着大量物美价廉的新商品的竞争,性价比已经不足以支撑合理价格了。
这个时候,想要把商品卖出去,要么降价促销,要么补贴销售,或者直接退出市场,另寻销路,不然就只能落得个有价无市的结果。
现在相亲市场上那些年龄超过35岁的剩女,就正面临着“有价无市”的尴尬处境。每年都有一波接一波的年轻姑娘加入相亲大军,而这些大龄剩女却还在单方面强调“不将就”。
其实她们也真的没办法将就,很多大龄剩女自身条件不错,考虑到自己的面子,周围人的看法,往日的付出等等,已然是“进退两难”。
最可悲的是,即便这些大龄剩女“降低”了要求,仍旧无法脱单。因为其他年轻姑娘的要求和她们的也差不多,面对这样的状况,相亲市场里那些符合条件的男性会怎么选,自然就不用说了。
都说现在的大学生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而大龄剩女的身上又何尝没有这么一件“长衫”呢?道理她们自己明白的很,大多只是在装糊涂罢了。
当然,之所以女性年龄在相亲中会被这么看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育价值。婚姻本质就是男女结合的仪式化,而男女结合的根本就是为了生育后代,这个事实无法改变。
在相亲市场中,女性的生育价值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直接被摆上台面。这对于那些年龄已经超过35岁的未婚女性而言,基本是无法回避也难以解决的问题。
所以说,面对激增的沉没成本,强劲的竞争对手,加上低生育价值和高生育风险,35岁以上的大龄剩女在相亲市场根本不会有优势。
而那些离异带娃,年龄偏大的未婚男性她们又不愿意接受,也不可能真心接受。再想通过相亲的方式脱单,基本没有可能,这个真的无解。
如果现在35岁往上的未婚女性还想把自己嫁出去,那么我的建议有三点:
第一,不要被动相亲,另辟蹊径,主动出击。如果在一个模式下无法取得成效,那就果断放弃,找对象也是一样,不是只有相亲一条路,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途径可以接触到异性。
比如各种兴趣群,各种展会,各种活动等,主动一些,先交朋友,回归传统恋爱模式,舍得拿出时间培养彼此感情,舍得付出,就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人。
第二,砸钱搞定小鲜肉,未婚先孕定终身。自身经济条件很好的大龄剩女可以试一下这招儿,虽然看似有点“损”,但其实挺有效。
男人年轻时都不会太“精明”,大龄女性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物质来捕获他们的心,用孩子这一纽带来锁住他们的情。当然如果想要“去父留子”,那倒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第三,“翻翻旧账”,从过往中找出适合自己的人。如果说实在没有精力或耐心去和陌生男人从头开始谈恋爱,那么在以往与自己有过交集的人群中找一找,说不定会有“惊喜”。
无论是老同学,老同事,甚至是前任们,说不定他们之中还有人仍旧未婚。多打听,多联系,只要自己觉得合适,很容易就能与他们搭上关系,这样脱单也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对于35岁以上的大龄剩女们,我只能说,不要再在相亲市场中浪费时间,除非你愿意大幅度的“打折扣”。脱单终究还是要靠自己,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吧!
一般相亲都是刚接触不会有太多感情,所以那些明显不太合适的年龄大的肯定被优先拒绝。你就算再好别人也发现不了呀。
今天相亲早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