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凤凰卫视记者对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女士,进行了一次专访。
在访谈的过程中,记者问道如何看待毛主席和刘少奇的路线之争?
王光美在沉思片刻之后,说出了一番石破天惊的回复:就今天的社会来看,毛主席当年是对的!
王光美的这番话,无异于是对刘少奇当年至死坚持的路线的否定。
那么,毛主席和刘少奇的路线分歧,究竟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在21世纪初,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王光美却认为毛主席的路线才是对的呢?
剥削有功论1948年,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如刘少奇、毛主席、周总理、陈云等人,就已经关于建国之后采取什么样的路线,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讨论。
由于党过去的工作重心,一直都侧重于革命斗争上,对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既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任何实际经验可供参考。
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只能从马列的经典上去寻找答案。
可问题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视角去观之,当时的中国根本就不具备任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呀!
甚至连中国革命的成功,都无法在马列经典上找到依据。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 ,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前提下。
可是当时的中国人,连资本主义阶段都还没有进入,又何谈建立社会主义呢?
所以,会议最终通过了新民主主义的路线。
所谓的新民主主义内容繁多,但核心论点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允许资本主义私有制,去发展中国的工商业。
等到资本主义把工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当时比较乐观的估计,是大概需要花15年时间,就可以结束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无论是毛主席还是少奇同志,对于允许私有制存在都是持认可态度的。
刘少奇终其一生所坚持的,就是新民主主义的这一套。
但毛主席在随后发生的一些事情中,改变了想法。
1947年,我党在东北展开土地改革,农民翻身做了主人,拥有了自己的生产资料和土地。
每户农民大概分到了12~20亩左右不等的土地,规模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左右。
而与土地改革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叫做变工队的组织。
这是我党在旧时代农村的一种生产互助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而这种组织,一般都以村社血缘关系为纽带绑定在一起。
原因很好理解,血缘关系可以降低信任成本嘛!
变工队的存在是积极的,可以提高小农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但当时,并不是所有农民都加入了变工队。
众所周知,小农经济天然具有脆弱性,什么三灾六病、水旱蝗灾,都能轻易让一个小农家庭濒临破产。
而一旦面对这种情况,农民只好出卖土地。
那么土地卖给谁呢?当时的情况是,基本都卖给了参加变工队的农户。
前面也说了,参加变工队的农户抗风险能力比较强,所以他在社会竞争中,相对那些没有参加的人,存在竞争优势。
但是,这些变工队的人兼并了别人的土地,就会成为富农和地主。
当他们发达之后,再回头看变工队,就怎么看怎么不爽了。
当时很多富农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这个国家好是好,但是就是组织起来不好。
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以前大家情况都差不多的时候,自然可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互相扶持。
可现在我发达了,再跟你这穷鬼同享的话,那我不就亏了吗?
所以,当时发生了很多富农退出变工队的现象,就连那些变成富农的党员,也相继退党。
这个现象,引起了东北局张闻天等人的注意。
到底应不应该允许他们退党?应不应该允许他们退出变工队?应不应该允许富农出现?单干究竟行不行得通?
张闻天事情报到中央之后,刘少奇表示大力支持。
刘少奇给出的回复是:党员退党与否、参加变工对与否,完全是他们的自由。
他甚至认为,要放手让这些党员去兼并剥削,让他们成为富农地主,认为这样可以解放农村的生产力。
这就是所谓的剥削有功论。
对此,他在给东北局的回复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剥削是救人,今年关里大批难民到关外去,关外的富农能剥削他们,他就会谢天谢地。
这话,真的不敢相信,竟然是从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革命者嘴里说出来的。
这不就相当于,今天所鼓吹的“资本家给你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你们要学会感恩”这类话一样吗?
单干与集体众所周知,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剥削来建立工业体系的。
其区别,无非就是剥削别人或者是剥削自己人而已。
于是刘少奇就非常机械的认为,只要是剥削就有利于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只要是剥削就有利于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
这就是他为什么认为剥削有功的原因。
可问题是,要是论及剥削的力度,非洲的酋长和印度的婆罗门,那才是高级别的存在。
为什么他们剥削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搞成工业化国家呢?
还有就是民国的地主,也剥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也没有进化成工业化国家呢?
很简单,因为地主的资金,是不可能投入到工业化建设的。
因为与小农经济脆弱性相伴的,还有一项非常赚钱的业务,那就是高利贷。
今天我们觉得高利贷利年息利率36%,就已经很难接受了。
但是在那个年代,年息360%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年息36%,那简直就是菩萨心肠啊。
你说,投资哪门子工农业,能有高利贷那么挣钱呢?
所以,地主的钱既不可能用来投资工业化,也不可能用来改善土地经营,增加农业产出只会用来放贷。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疑惑,那为什么美国那些农场主,就舍得投入啊?
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从来都不是小农经济嘛。
1926年的时候,毛主席就在江西寻乌地区,做过一次相当深入的农业调查报告。
在这个报告中,他对当时农村生产关系中的各个阶级,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最有动力去改善土地条件,增加农业产出的不是地主,也不是贫下中农,而是富农!
富农这个阶级,完全掌握了生产所需的资料,也不需要向地主借贷。
但是呢,他们也没有完全富裕到,可以脱离劳动生产,没有发展到像地主一样坐地收租的地步。
他们还是要亲身投入到劳动生产之中去,所以他们既有能力也有意愿,去改善土地产出。
而另一方面呢,他们也有点小钱,时常会向贫下中农放点高利贷,使得自己可以往地主的方向进化。
所以,富农是一个劳动与借贷并存的特殊阶级,非常不稳定,随时都可能进化成地主。
而一旦他们完全变成金融食利者,就会完全脱离劳动,不会再对改善土地经营有任何动力了。
因为高利贷所带来的利润,远比投资土地要高得多嘛。
而贫下中农呢?他们也有意愿去改善土地的产出条件,但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
所以啊,真正能够提出提高农业生产的是富农,而不是地主。
可是前面也说了,富农是一个相当不稳定的特殊阶层,他随时都有可能向地主进化。
而地主经济,非但不会促进农村农业的生产,还可能会压制产出,毕竟佃农就是奴隶,可没什么劳动积极性。
所以富农虽好,终究只是梦幻泡影,潜在危害极大。
后来山西也报告同样的问题后 ,刘少奇依旧批评他们,阻碍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
可毛主席这次却支持山西同志,在农村搞合作互助组织,禁绝富农和地主的出现。
自建国初期,毛刘就出现了分歧,但朝鲜战争之后,毛主席威望无人能匹,这种分歧被掩盖了。
再后来 ,毛主席就不遗余力的推进互助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制度。
很多人都认为,毛主席是想靠这套制度更好地压榨农民,为城市工业化输血。
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恰恰是苏式计划经济的拥趸们。
而人民公社是1958年,毛主席跟赫鲁晓夫闹翻之后的产物,也是他对苏式工业化模式的一种反思。
可以把农民组织起来,发挥农村劳动力优势,把农业蛋糕做大,再分一部分支援城市工业化建设。
而城市工业化建设小有成就后,可以将工业下放农村,即后来的五小工业,继续利用农村劳动力把工业做大呀!
这样才能让农民切实享受工业化的好处,否则光靠农业那点收入,是不可能支付得起现代的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的,也无法消费太多的工业品。
可这样做,就会与苏联模式的剥削有功论相违背,我是要剥削你,怎么还要回馈你呢?
这就是毛主席人生最后二十年,所坚持的东西,它有错误可以改,但你不能谈推翻。
即使是彭总也好,少奇同志也罢,老人家都要坚决维护到底。
毛主席这种特殊的工业化路线,是当年一些俄国学者所设想过的。
但他们都死在了大清洗中,所以它跟斯大林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斯大林苏联农业底子比我们还差,斯大林用十年就把苏联建成了世界第二工业国。
而我们用了30年,也没有创造那样的奇迹,归根到底是毛主席对农民不够狠啊。
又要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又要给他们福利保障,又要他们支援城市工业化。
鱼与熊掌都要兼得,结果就是无论苏联路线还是自由市场路线,都不待见他。
连农民也不见得理解他!
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人民公社制度在推行的过程中遭到了反噬,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毛主席的威望,受到了质疑!
所以,在60年代,以邓子恢为代表的一群人,再次呼吁实行单干。
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当时一批实际负责政府工作的同志,也对此表示支持。
而当时已经退居二线的毛主席,对此表示反对。
人民公社制度有弊端,你可以改嘛,怎能推翻它呢?
而且你也不能因为人民公社制度有问题,就说单干是好的吧?
可能很多人会反驳笔者,后来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不就是单干吗?单干后不就吃饱饭了吗?
这就要说到,大家耳熟能详的马尔萨斯陷阱了。
根据马尔萨斯的理论,在农业时代,任何由于技术提升带来的粮食增产,都很快会因农业人口的增加而抹平。
所以,建国后农业产出虽然增加了2倍多。
可是人口也从原来的4.5亿增加到了1978年的9.62亿啊!增加的农业产出被人口给抹平了。
而这些农业产出,不是因为人力投入而带来的,而是因为水利的兴修和化肥增加。
也就是说,当时农业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口,多出来那5亿人口完全是多余的。
所以,就算当时农业产出增加十倍,该饿肚子还是得饿,因为人口必然会随之增加,人均粮食产量是不会变的。
只有进入工业时代,人们才能解除马尔萨斯陷阱。
为什么工业时代,可以解除马尔萨斯陷阱?是因为工业技术带来农业产出提高吗?
当然不是。任何粮食终究是给人吃的。
如果粮食产量增加10倍,你吃不完它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只能是增加人口繁衍,把这些粮食给吃掉。
所以,工业虽然可以提高农业产出,但它绝不可能规避掉马尔萨斯陷阱。
马尔萨斯陷阱之所以失效,是因为城市化能够控制人口的繁衍。
关于这一点,笔者相信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应该都深有体会了吧。
一方面是粮食产量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而增加,另一方面是城市化遏制住人口的增加。
这样一来,人均粮食产量不就能提高了吗?
可是1978年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城市化可言啊。那怎么办呢?那就只能计划生育了。
家庭联产承包,就是1982年全面铺开的。
可鲜有人知的是,计划经济也是在那一年开始的。
当时,我们的农业生产由于化肥的投入节节攀升,而人口增长速度却被计划经济给遏制住了,那自然能够规避掉马尔萨斯陷阱啦。
可问题是,计划生育也好,化肥投入也罢!这跟公社制度有什么冲突吗?
没有!
就像一个人患了重感冒,你喂他吃感冒药的同时还把鼻子割掉,然后感冒治好之后,你告诉他感冒是因为鼻子的原因。
而公社解体意味着,工业下沉农村的进程和农村福利体系的终结。
还是那个问题,没有农村工业,农民光靠那几亩地,真能消费得起现代的医疗、教育和住房养老吗?
农民工也许可以到城市出卖劳动力,换取这些东西,但农民绝对不行。
如果你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就要学农民工,抛弃土地往城市跑,这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可城市真能吸纳这么多就业吗?不能的话就会造成贫民窟泛滥,所以只能搞三农政策去稳住农民。
而这仅仅只是稳住而已,解决不了上面提出的问题。
这就是单干造成的问题,虽然能喂饱肚子,但后遗症无穷无尽。
王光美也正是见识过这一切,才会对少奇同志的路线产生了反思。
我国要想解决三农问题,还得重拾当年毛主席的路线,把工业、医疗和教育下沉到农村,不能再把农村当成什么经济危机的缓冲垫了。
金钱主导一切说完农村,我们再说说毛主席和少奇同志,在城市工商业上面的分歧吧。
在这一点上,刘少奇同志依然坚持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路线,以私有制为导向,用利润刺激工厂的工人和管理层,增加他们的积极性,以此来增加工业积累。
对于这一点,毛主席是坚决反对的,因为以利润为导向,就相当于以金钱为导向。
如此一来,金钱将会成为决定人与人关系中唯一的标准。
物有良莠,人有贤愚,工业体系中的各种产业也分三六九等,如果以利润为导向的话,那肯定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产业工人之间的不平等。
资产阶级也将会再次出现,对于这一点,刘少奇同志也表示认同。
但是他认为,资产阶级就像我们养的肥猪一样,等他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把他杀了就行了。
只要政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要人民群众依然支持我们,他们就翻不起多大的浪。
对于这种观点,毛主席认为他是机械唯物主义,还推荐了3本书给他读。
因为资本主义一旦出现,它必然不可能乖乖等死。
你的人民要是端了资本家的饭碗,他还能像过去那样不遗余力的支持你吗?
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呐!
一旦金钱成为了衡量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任何良知理想都得跪倒在那点可怜的工资面前。
而且,在金钱主导的社会中,没有什么是不能出卖的,肉体、器官、尊严甚至是祖国,全都可以。
那就会再次回到人吃人、人剥削人的时代了!
当年毛主席曾批评过这帮走资派:“你太高看他们了,他们知道什么叫资本主义?最多倒退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是依靠侵略和掠夺别的其他国家积累的资产。他们敢侵略谁?不被侵略就阿弥陀佛了!他们只能剥削本民族的百姓或贱卖国家的资源,以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私欲!”
很多朋友也许会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真的是越来越富强了呀,没有出现毛主席所担心那种情况呀!
当今国际经济体系,主要由三个层级构成:金融国、工业国和资源型国家。
金融国剥削工业国,工业国剥削资源型国家。
大多数国家一旦开放国门,就会沦为第三等级,从而出现毛主席担心的局面。
但中国很幸运,好就好在刚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我们跳过了资源国的角色,占据了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业国生态位。
我们在被美国剥削的同时,也在剥削的第三世界那些资源型国家。
而这一切,都是毛主席时代所留下来的遗产所致。
不是每个国家改革开放之后,都能占据这样好的生态位。
像印度、巴西、埃及这些国家,他们一搞改开,立马就成了第三等级,靠着贱卖国家资源过日子,至今依然在债务泥潭中苦苦挣扎。
所以,毛主席说他们会贱卖本国资源,剥削本国百姓,这是对的。
只不过是,由于他老人家留下的遗泽太丰厚,使得我们在对外开放之后,没有沦落到资源国那个生态位罢了。
但由于金钱至上导致的黄赌毒和社会道德崩坏,却如他所担心的那样发生了。
他曾说: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鸦片;如果那样,许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所担心的这些全都回来了!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