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出世不在境
倘以智慧观八风
法法是心,尘尘是道
学佛,关键是培养坦然面对人生的勇气,培养透视世间万象的超然。如果对什么都患得患失,对什么都不肯放下,这颗心又如何得到清净、得到安宁?所以,平时应以持戒、念佛、打坐培养定力,使心不被外境所动。随遇一境,就以观照力在一境中得解脱。
苏东坡曾留下这样一首赞佛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所谓八风,是最具破坏力的八种境界,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利,是利益;衰,是损失;毁,是受到诽谤、伤害;誉,是得到表彰、奖励;称,是受到称扬、赞叹;讥,是遭受讥笑、嘲弄;苦,是身心的折磨、痛苦;乐,是快乐、舒畅。
没有定力的人,很容易被这八种境界所转,不能自主。倘能以智慧观照八风,不被其假相所惑,就能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禅宗的六祖慧能也很重视入世的修行,并在《坛经》中告诫弟子:“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将修行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法法是心,尘尘是道。主张随缘修行,随机参禅证悟,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告诉我们,行住坐卧乃至吃饭穿衣、种地砍柴、游山玩水,无不是参禅悟道。如果离开现实生活而寻道觅法,反而会离道更远。
《维摩诘所说经》中,也讲述了居于尘世而清净无染的典型。维摩诘居士资财广大,富甲一方,但他“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总之,虽示现入世而心无所染,超然尘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入世与出世,烦恼与菩提,关键不在于环境,而在于我们的认识。如果不是从改变自身认识着手,不从树立正知正见着手,而是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修道环境,那么,很可能一辈子寻寻觅觅,也未必找到理想居所。
摘自《学佛者的信念》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