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极右翼三大女剑客,力扫德意法政坛!欧洲要变天?

李国魂 2024-06-17 10:59:09

会是欧洲德法意新三驾马车吗?

最了解男人的永远是女人!这在西方政客窝子里尤为明显。最突出的代表是欧洲大陆三大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崛起的女强人。她们就像一道道霹雳闪电,让一群群高傲的男人们阳刚尽失,甚至俯首称臣。最起码也要叫他们心惊肉跳,心惊胆战,甚至结束他们的政治生命。

当前,欧洲五年一次的议会选举落下帷幕。欧洲三强德国法国意大利政坛的三大女剑客,德国的威德尔,法国的勒庞和意大利的梅洛尼,带领各自的极右翼政党,狂揽议员席位。

那么,欧洲的极右翼是谁定名的?是谁炒作出来的?被视为极右翼的政党就是极端主义吗?

在她们崛起之下,欧洲真的要彻底变天吗?

一、德国魏德尔:在传统政党百般阻挠中强势崛起

所谓的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帽子,的确是欧洲传统势力政党和美国拱火添乱扭曲而赐予的一顶帽子而已。其实质是政治生态延伸到选举互泼“脏水”的结果。被冠之为“极右翼”甚至“纳粹”影子的政党,几乎都是对立政党极力污蔑以及美国从中挑拨煽风点火而来。凡是主张远离美国的政党,在整个欧洲,无一不会被美国贴上极右翼的标签。

实际上其政治诉求的核心是:白人至上,国家优先。法国极右翼主张“法国优先”;德国极右翼主张“德国优先”。换句话说,都是特朗普的“America First”的翻版而已。

作为德国的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以反欧盟、反移民、反防疫措施而闻名。作为联合主席之一的爱丽丝·魏德尔(Alice Weidel),现为联邦议院选择党党团主席、议员,已经成为德国最受瞩目的政治家之一。

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爱丽丝•魏德尔

威德尔1979年2月6日生于德国的居特斯洛。2013年加入德国选择党。2015年8月爆发的欧洲难民危机,让她走上了领导德国选择党的道路。2017年,当选德国联邦议院的议会党团主席。作为一名迅速崛起的德国政治家,她还是一名管理咨询师。

魏德尔竟然能够让昔日东德的左翼底盘完全蜕变为极右翼阵营。她训起朔尔茨 (Olaf Scholz)的劲头,谁还相信她训的这个男人就是欧洲火车头德国总理?她敢于在德国议会主席台上痛斥来自德国绿党的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iconAnnalena Baerbock),“你德不配位,配不上德国”。

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德国执政联盟红绿灯遭遇滑铁卢。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最大在野党联盟党(中间偏右)获得30.3%的选票。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获得了15.9%的选票。德国执政联盟三党,德国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得票率仅为14.1%,创出1887年德国议会选举以来社民党的最差战绩。绿党得票率12.8%,比上届跌幅接近50%。自由民主党为5.3%。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成为第五大政党,收获了 6.2%的选票。其他政党,包括在联邦议院拥有议会党团的左翼党,个人得票率均不足 3%。

2013年,德国选择党正式成立,当时恐怕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极右分子小团体,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2014年,德国选择党第一次参加欧洲议会选举,拿下七个议席,异军突起。借助2015年的欧洲难民危机,该党进一步充实政治纲领,政治上主张德意志民族主义;经济上警惕政府干预、要求退出欧元区;社会政策上对移民、多元文化和穆斯林都持负面态度;环保政策上唯一持“气候变化否定论”观点。

2017年,德国选择党迎来巨大胜利:当年9月德国大选,虽然默克尔第四次获得连任,但她的基民盟和舒尔茨领导的社民党得票率双双遭遇历史最差成绩。而选择党获得了13.1%的得票率,获得全德16个州议会中14个议席,成为联邦议会第三大党和第一大反对党,自1953年以来极右翼政党重返德国议会。

2021年联邦议院选举,社民党获得25.7%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得票率超过选择党两倍有余。选择党仅为10.3%。但是,当前选择党支持率已经超过社民党,崛起速度令人惊讶。

10年后,2023年6月2日德国电视一台(ARD)的民调“德国趋势”中,德国选择党所获得的支持率已经与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持平,仅次于联盟党,成为德国民意并列第二的党派之一。

2022年3月, 她针对俄乌冲突强力发声:“西方强硬派固守过时的冷战思维,傲慢地否认俄罗斯大国地位,给乌克兰许下加入北约这一根本无法兑现的承诺。乌克兰选择同俄罗斯的军事对抗,彻底把自己拉入深渊。制裁无法结束乌克兰的战事”。乌克兰在俄罗斯和北约之间保持中立地位,是解决其当前困境的最佳方案。她谴责朔尔茨政府向乌克兰提供豹式坦克是一个“致命的危险决定”。如今德意志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民不聊生,企业破产,官场腐败。德国60%的家庭必须将税后全部收入用于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2023年3月11日,魏德尔再一次在议会演讲,指出西方世界遭遇了一次历史性的失败。乌克兰因为西方国家的虚假承诺而卷入了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

如果要问德国选择党为何如此快速崛起?不如选择回答德国人为何对现有执政党如此不满?84%的受访者认为,总理朔尔茨应该更明确地为联邦政府指出前进的方向。83%的人表示,交通灯联盟为手头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用的时间总是太长。只有32%的德国人相信国家在现任政府的掌控之中。

她对德新社说,选民青睐德国选择党,并不是因为总理朔尔茨嘲讽的我们是“坏心情的政党”,而是因为“一个业余剧团每天在联邦内阁上演一场悲伤的政治歌舞表演”。

在德国东部,选择党一直是最受欢迎的第一大党,而“交通灯政治联盟”在全国其他州的势力,都处在选择党步步为营的蚕食过程之中。

当前德国的传统政党假装无视极右翼迅速崛起的事实,继续依靠那点可怜的自以为是高不可攀的孤芳自赏心态,导致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的根基彻底动摇。

爱丽丝·魏德尔(alice weidel)

德新社认为选择党向来被视为边缘政党。德新社委托舆观调查公司所做的民调结果显示,57%德国民众认为选择党可被归类为“极端右翼”阵营。

魏德尔受到众多中国网民的关注,也是因为她绝对称得上是德国很有影响力的是一名知华派。魏德尔在中国6年的生活和中国银行工作经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她于2011年在拜罗伊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退休金制度:序理论视角下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改革方案》。论文最终获评“极优等”的成绩,她由此获得拜罗伊特大学颁发的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先是在高盛、安联等跨国集团工作,随后来到中国,在中国银行工作。中国的工作生活长达6年,会讲流利的中文。

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魏德尔在在所在党党代会上说,中国的生活工作经历,使她得以看到一个更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团结一致向前看才能取得好的发展。这是中国从全球制造大国逐步跻身产业链上游,在专利和创新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

同时,魏德尔坚定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对华政策。她在德国议会发表讲话,尽管很多人对马克龙的讲话感到不安。但是马克龙是正确的一方。他说的没错,欧洲需要自己的安全架构,而不是依附于某些国家。她的讲演获得热烈掌声。

德国极端主义研究专家马蒂亚斯·昆特强调,德国选择党的崛起,有可能是德国政治合作与合法化的新开端。

面对选择党的急速崛起,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在2023难7月23日直言,基民盟仍坚持不与选择党在联邦层面组建政治联盟的立场,但这一禁忌仅限于联邦“立法机构”和“组建政府”方面,在地方政治层面则不排除与对方合作。默茨的表态反映出基民盟与选择党合作的态度。意味着德国中右翼保守派和极右翼之间长期存在的“防火墙”正在拆除。选择党主席蒂诺·克鲁帕拉回应,我们将一起拆除这堵墙。

日前泽林斯基在德国议会发表演讲,半数议员选择了退场抗议。左右翼政党党首魏德尔与克鲁帕拉联合声明:“别听这个伪装的家伙,他不过是个带来战争和乞讨的总统!乌克兰需要的是追求和平的领袖,不是鼓吹战争的狂人!唯有和平谈判才能拯救,可他却在把乌克兰推向深渊!”

魏德尔更是直言:我们拒绝听一个穿着迷彩服的人在这里演讲,而且这个人的总统任期已经到期,他现在是一个非法的战争总统和乞丐。

如果说德国人对选择党的看法存在巨大分歧,那么,美国富豪兼话题大王马斯克的看法似乎代表了德国以外的人们对德国选择党的一个例外观点:

马斯克在自己的平台X上写道: “为什么有些人对德国选择党有这么负面的反应?他们一直在说‘极右翼’,但我读到的德国选择党政策看起来并不极端。”

二、人生如何逆袭?看看意大利的梅洛尼吧

意大利现任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Giorgia Meloni),意大利极右翼政党意大利兄弟党领袖。她所领导的极右翼,在2024年的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得票率位居第一。

贝卢斯科尼,看梅洛尼,满眼都是喜爱啊

梅洛尼,1977年1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1992年,15岁的梅洛尼加入极右翼组织意大利社会运动党(MSI)的青年组织“青年前线”。高中毕业加入极右翼政党“全国阵线”。1996年,接受法国媒体电视采访称,自己崇拜墨索里尼,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意大利。1998年,21岁的她成为罗马地区议员。2006年起担任意大利众议院议员。2008至2011年,担任贝卢斯科尼政府的青年部长,成为意大利史上最年轻的部长。

自然啦,美国人不嫌事儿大。美国媒体直接把梅洛尼归入风流成性的贝卢斯科尼“绯闻女友”清单。

有趣的是,随着知名度提高,其履历的文凭差点惹出大祸。

梅洛尼履历显示,她于1996年从罗马的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学院(Amerigo Vespucci Institute)毕业,获得语言文凭。但是,意大利事实核查平台“Pagella Politica”声明,这不是一所语言学院,仅仅是一所专门针对旅游和酒店业的技术高中,没有资格颁发语言文凭。好在没有继续发酵而已。

2012年,贝卢斯科尼政府垮台,同年,梅洛尼和原意大利社会运动党的成员成立“意大利兄弟党”,2014年当选党魁,且一直担任领导人。意大利兄弟党党徽的绿白红三色火焰图案,正是意大利极右翼的象征。

2018年大选,意大利兄弟党得票率仅为4.5%。但正是此时此刻开始峰回路转。

2020年,当选为“欧洲保守派和改革主义者联盟”主席,该联盟由波兰法律和正义党(PiS)在内的数十个欧洲极右翼政党组成。2021年,焦尔吉娅·梅洛尼受邀参加西班牙的极右翼政党Vox的代表大会,她形容自己为“捍卫欧洲免受全球主义精英的母亲和女性”。

如果要论梅洛尼的逆袭之路,恐怕只能用奇迹形容。

2018年意大利议会选举,五星运动党崛起,以32.7%的得票率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这是一个既不属于左翼也不属于右翼的民粹主义政党。它既支持环保主义等通常属于左翼的观点,又支持欧洲怀疑论等通常属于右翼的观点。

然而,五星运动党在处理经济、外交等问题上的一系列离奇出格的错误,在处理执政联盟内部关系时暴露无遗。五星运动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几乎每年遭遇危机。2021年1月,在新冠疫情和政治动荡双重危机夹击下,总理孔特辞职。欧洲中央银行前行长、经济学家德拉吉(Mario Draghi)接受总统邀请,与联盟党、五星运动党、民主党和意大利力量党等政党协商组建横跨左中右的超级联合政府。德拉基出任意大利总理。

巧合的是,这一历史性的插曲,给梅洛尼一个无限大的机会。

唯一没有加入联合政府的主要党派意大利兄弟党成为了唯一反对党。

而意大利的传统就是反对党因为发对执政党而获得选举优势。

仅仅执政一年半的德拉吉联合政府内部关系破裂,7月14日宣布辞职。

梅洛尼:烈焰红唇,奈我几何!

滑稽的是,德拉基赴乌克兰的基辅打卡和联合执政党五星运动党魁、前总理孔特抵制德拉基政府的民生援助法案,成为导致政府撕裂垮台的直接原因。意大利历史上首次出现秋季举行大选。

有意思吧!最大在野党、梅洛尼得兄弟党,在9月26日的国会大选中得票率超过26%,获得组建内阁的权力,成为意大利首位女总理。

看看吧,曾经的酒保和保姆,更像是梅洛尼成为意大利首位女总理的资本。

这就叫做逆袭啊!天时地利人和全凑到一块去了。

你可以想象梅洛尼逆袭的难度有多大。

德拉基利用自己前欧洲央行行长的影响力,曾为为意大利争取到2000亿欧元的欧盟复苏资金。被意大利兄弟党之外的所有党派狂赞。执政联盟基石如此牢固,竟然被梅洛尼利用他们联合执政的内部分歧给彻底废了。

尽管欧洲极右翼声势浩大,但是,梅洛尼却是唯一的上台执政的极右翼领导者,政府权力的拥有者。算是欧洲“向右转”趋势获得最大成功的标志性人物。

今年的意大利G7普利亚峰会,虽然堪称最沮丧绝望的G7峰会。参加的七个领导人中,仅仅是意大利兄弟党总理梅洛尼心情不错。

不服不行啊!她一个人干倒了来参加峰会的所有男人啊!因为,她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大胜。其余如丧考妣,沮丧到了极点。朔尔茨、马克龙、苏纳克都是悲情到极端的代表。梅洛尼成了G7中的唯一获胜者!

不服怎么办?憋着!看看一个月后就被轰下台的苏纳克献媚巴结的贱样子,就知道该有多多么地羡慕人家梅洛尼的风生水起!他们的悲情却成了梅洛尼最引以为豪的傲娇资本。

三、法国极右翼领袖勒庞,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期待着逆袭成功

法国极右翼政党领袖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是法国极端主义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创立者让-玛丽·勒庞的小女儿。

她在10年之内,三次竞选法国总统,遭遇三次失败,但他所代表的极右翼实力却每次都在乘势崛起。

如果和她父亲让-玛丽·勒庞(Jean-Marie Le Pen)参加总统选举的次数加起来,八次参加,八次失败。

两代勒庞,心隔千里,就此别过!

1974年,46岁的老勒庞第1次参选总统,列第七位;1988年,60岁的老勒庞第2次参选总统,排名第三;1995年,67岁的老勒庞第3次参选总统,排名倒退成第四;2002年,74岁的老勒庞第4次参选总统,位列第二。但是希拉克获得82.2%的选票,老勒庞仅为17.8%: 2007年,79岁的老勒庞第5次参选总统,排名第四,自此不在参选。

56 岁的玛丽娜·勒庞,从政时长已达 38 年。她和她的父亲让-玛丽·勒庞(Jean-Marie Le Pen),可谓是法国勒庞家族极端主义政党“国民阵线”的创立者、继承者、变革者。

1972年,让-玛丽·勒庞创建“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为轴心的“国民阵线”(Front national,FN),强调“移民是法国社会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尽管国民阵线的极右翼立场获得大批民粹主义者支持,但主流舆论始终对其封禁。

18 岁时加入到她父亲的政党,不久成为国民阵线的执行副主席,多次当选为欧洲议会议员,以及市政和地区委员会议员。

2002年法国大选,让-玛丽·勒庞击败当时热门左翼候选人、时任总理若斯潘,进入第二轮与时任总统希拉克对决。但在希拉克高举的“捍卫法国价值观的战斗”中,遭遇惨败,希拉克以82%的选票连任。

2011年1月16日的党代会上,玛丽娜·勒庞获得了67.65%的选票,击败其父亲选定的接班人, 成为“国民阵线”的第二任主席。开始自己对“国民阵线”的系列改革,法国人称之为“去妖魔化”过程。

2012年,44岁的勒庞第1次参选总统,排名第三。但是,第一轮获得的17.9%的选票,已经超过她父亲的最高记录。

2015年,勒庞借口父亲有新纳粹倾向,将其从国民阵线除名。

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国民阵线首次超越人民运动联盟和社会党。在法国政坛引起政治地震。

2017年,49岁的勒庞第2次参选总统,败于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得票率为别为66.1%和33.9%:

2018年6月,勒庞将国民阵线话改为更开放化的国民联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打开吸引传统右翼甚至是左翼的大门。

法国极右翼领袖勒庞

2022年,54岁的勒庞第3次参选总统,再次败于马克龙,得票率分别为58.2%和41.8%。但是,“国民联盟”在法国国民议会选举中获得89席,较上次增长10倍,创下本党最佳表现。而极右翼和左翼的两线选举成功,导致马克龙所属政党失去议会绝对多数席位。

2022年11月5日,在“国民联盟”第18次代表大会上,年仅27岁的乔丹·巴德拉(Jordan Bardella)以84.84%的得票率战胜竞争对手路易·阿里由(Louis Aliot)成为了新一任党主席。而正是巴德拉早早选择效忠勒庞的姐夫菲利普·奥利维尔(Philippe Olivier),成就了这一最年轻主席的奇迹。

勒庞对自己的亲俄倾向从来不予回避。

2014年,国民阵线领导人承认了克里米亚公投的结果。

2015年,俄罗斯以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理由出兵叙利亚,勒庞赞扬普京的“勇气”,以及“对文明和认同的尊重”。勒庞接受俄罗斯主流报纸《生意人报》的专访,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普京的欣赏。而法国媒体则评论,勒庞在普京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普京同样长期面临着西方媒体的“妖魔化”,是“一个孤独的斗士”。

2023年5月24日,勒庞就在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回答提问时称,她认为克里米亚是合法的俄罗斯领土。

6月15日,勒庞对法国新闻广播电台明确宣称,克里米亚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里米亚与俄乌冲突毫无关系。”克里米亚的当地居民决定了加入俄罗斯。“这个问题与当前俄乌冲突无关,我和他们(克里米亚人)站在一起。”俄乌冲突与明斯克协议有关,而这一协议与克里米亚无关。

“克里米亚人是俄罗斯人已经两个世纪了,而克里米亚人成为乌克兰人只有60年,我是公投的坚定支持者。”勒庞表示,克里米亚人已经通过公投自由地表达了他们成为俄罗斯一部分的意愿。

但是,对于美法关系,勒庞完全是另一个态度。她认为拜登政府对中国有些“咄咄逼人”。美国只想树立敌人,好让“所有盟友都服从它的领导”。华盛顿习惯性用制造敌人控制盟友,这会加剧欧洲内部分歧,法国从今以后不会再进行盲从。此外,她还认为鉴于法国面临着对俄制裁的巨大压力,美国应将出售液化天然气的收入作为补偿交给法国。

勒庞的耕耘终于在2024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得到巨大收获。

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法国在720个议员席位中分得81个席位。选举结果,勒庞的国民联盟获得31.7%的选票,高居第一。马克龙的复兴党得票率仅为14.9%,不到勒庞阵营的50%。反映出来的一个事实是,本次法国选民投票率达到52.5%,远超此前的两次欧洲议会选举的投票率,证实法国民意加速“右转”。

而马克龙豪赌式的解散议会提前选举,不仅得到勒庞欢迎,也得到极左翼政党“不屈法国”党领袖让-吕克·梅朗雄的鼓掌。勒庞做出已经准备好执政的表态,对马克龙到底意味着什么?答案就在本月底和下月初。

勒庞称,若是自己赢得大选,那么就会带领法国退出北约的军事一体化机构,恢复法国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主权。

标志着法国政坛由社会党和共和党两党垄断左右两翼的政局彻底完结,取而代之的是三党鼎立的局面:代表中间进步势力的“共和国前进党”(马克龙)、代表极右保守势力的“国民联盟”(勒庞)以及代表激进左派的“不屈法国”(梅朗雄)。从左翼和右翼政党中交替选择总统的传统已转为在“进步主义”和“民粹主义”之间选择。

以2002年意外进入第二轮总统选举为标志,老勒庞创建的“国民阵线”作为法国各色极右派系的老大哥,尽管彼时还会被视为法西斯、甚至“新纳粹”,唤起了难得一见的左右翼大联合,一同帮助希拉克在第二轮以超过八成的得票击败老勒庞。但实际上,此时新右翼的语汇已经逐渐步入主流,“国民阵线”很快也将在马琳娜·勒庞手下开启“去妖魔化”进程。

2022法国选战,激烈交锋

2017年,普京在莫斯科会见当时作为总统候选人的勒庞。

如果要对勒庞旋风找一个注解,那么她对BFMTV 频道就马克龙发表法国将向乌克兰派兵发表的意见最合适不过:“战争是发生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身上的最糟糕的事情。我对伊曼纽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如此轻松地提出向乌克兰派遣军队的话题感到惊讶。他想为了自己的自我,他的个人形象而派遣军队。我说我们不应该玩弄我们士兵的生命,“

看来,法国的这位极右翼领袖再一次刮起旋风,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在预料之中。

至少我们知道,法国人是否退出欧盟没有确切答案,但退出北约却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后记

怕什么来什么!看看英国吧,印度裔首相苏纳克,竟然把保守党支持率干成落后于英国的新兴右翼政党英国改革党之后。是不是体现出了印度人骨子里所带有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遗风啊!

根据民调机构YouGov在6月12日至13日进行的调查,英国工党以37%的支持率位居第一,英国改革党的支持率从先前的17%上升到19%,排在第二位。英国保守党的支持率则保持不变,仍为18%,落后改革党1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意味着改革党已经具备与保守党不相上下的影响力,英国大选的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像改革党领导奈杰尔·法拉奇(Nigel Farage)所形容的那样:“我们已经在全国民意调查中超过了保守党,现在我们是工党的反对派。”他对英国LBC电视台作出大胆预测,称保守党“可能在大选后消亡。这或许就是他们旅程的终点。我愿意领导英国的中右翼。”

如果说欧洲大陆三驾马车集体向右转,那么英国的右翼再神补一刀,整个欧洲通盘右转,可就不是那么容易扭转的了。

如果要归根结底找理由,那就是1992年美国的比尔·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老布什的那句话:“笨蛋,关键是经济”(It’s Economy, Stupid)!

8 阅读:1190
评论列表
  • 2024-06-19 07:04

    这些人都是中年,正是年富力强,观点务实。

  • 2024-06-20 23:30

    欧洲男人都剦的差不多了[笑着哭]

  • 2024-06-19 14:42

    默克尔退役后,德国傻瓜左翼还叫嚣着清算默克尔,理由是默克尔当政时期,太依赖俄罗斯的廉价油气。你德国自己不产油气,不向俄罗斯进口,就得向其他国家进口。俄乌战争爆发,通过乌克兰的油气管道因为战争被切断,北溪线被美国炸毁,这下安逸了,得掏比俄罗斯贵三倍以上的价格向挪威和美国进口油气,现在明白过来已经为时已晚,已经被美国死死拿捏住 这就是欧洲所谓的左翼脑回路。前段时间,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自以为聪明,耍个小聪明,说挪威高价油气卖给欧洲国家,赚了大笔的银子,挪威得将赚取暴利的这部分钱捐献给乌克兰。挪威直接翻脸说:俄罗斯不给你们提供油气,一个个求爷爷告奶奶的来向我求购油气,废话少说,给我提向乌克兰捐钱的国家以后别来购买我的油气。一下子把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怼的哑口无言,再不敢提这事。[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6-17 18:39

    右翼,说极右的都靠白左的衬托[笑着哭]

  • 2024-06-18 08:49

    欧盟是得改变了,永远跟着美国后面,老百姓能有好日子过?

李国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