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怀疑,当然有!揭开美国沙特石油美元结算协议的真相

李国魂 2024-06-19 21:53:29

近日,关于美国和沙特石油美元协议续签问题霸屏。无非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说这个协议根本就不存在,何来续签?而是沙特拒绝签署新的延展协议。

根据我的理解和观察,这个历史性协议肯定存在。而现在双方是否续签协议,并没有协调一致。美国当然想签署。即使没有历史上的协议,美国现在就更加迫不及待地需要签署一份这样的协议。为什么?为了美国自己和以色列。

但是,我只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1973年,美国不惜一切发动中东代理人战争,1974年1至8月,基辛格连续穿梭中东五十多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达成停战,竟然没有和沙特签署一纸协议?糊弄鬼子呢?难道口头表达哈哈一乐算了吗?

一、美沙石油美元结算协议容不得美国否认

当全世界热炒美国沙特的历史性石油美元结算协议到期是否续签的当下,竟然是美国媒体最先放出风来,说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协议。

为何是美国媒体率先否定了呢?

原因极其简单!如果沙特拒绝,美国的脸面就丢光了。假如沙特在近几日说能够续签,美国媒体一定能够找到中数以万计的铁证如山的根据和理由!

现在说没有,这就和美国所说的登月资料丢了一样滑稽可笑。

因为,最关键的亲历者基辛格已经驾鹤西去,这对美国否定增添了不少底气,因为最有力的人证真的丢了。已经无法让基辛格证明这个协议是否有还是没有。

真相到底是什么?

第一,基辛格是借助美国恃强凌弱霸权手段建立石油美元体系的急先锋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1969至1977年先后兼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和国务卿。在此期间,他不断向总统强调落实国家战略核心理念:当今世界,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这就是基辛格的所谓"石油、粮食、货币"三大战略。

正是基辛格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操作,实现了美元化身为全球石油贸易结算唯一货币的奇迹。这不仅挽救了美元,也拯救了深陷经济危机之中的美国。这也是全球公认的上世纪美国最成功的外交战略成就。

亨利·基辛格和尼克松

历史性原因是,尼克松执政期间,美元与黄金脱钩而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 Bretton Woods System)瓦解。尼克松信任并责成基辛格肩负重整美元强势地位的重任。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易卜拉欣•奥维斯(Ibrahim Oweiss)提出“石油美元”(Petrodollars)概念。简单说就是石油和美元挂钩,交易通过美元结算。其背景是,1973年石油危机,OPEC制裁西方并且提高售价,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开始出现巨额顺差。仅沙特一家就增加千亿美元石油收入。即使扣除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等各种支出后,任然存在大量盈余。随着 1974年石油美元计价结算体系建立,以沙特为主的石油生产国用大量盈余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等投资标的。等于石油生产国产生的巨额盈余资金以投资的方式,回流到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石油美元”就此形成。

第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美国实施美元绑定石油战略的关键棋局

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OPEC(欧佩克)”。 全球石油行业的第一个卡特尔(cartel)组织诞生。OPEC现有13个成员国,除上述五国外,还有阿联酋、利比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加蓬和刚果(布)。目的当然是为了捍卫自身的石油天然气权益,维护国家收入。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Bretton Woods System)瓦解之后,美国在全球寻找挽救美元命运的机遇。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布雷顿森林协定对各国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一揽子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即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1944年7月,美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核心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但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美元经历多次危机后,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起,英、法、意、西德等国宣布汇率和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土崩瓦解,美元信誉一泻千里。

为了挽救美元,保障美国能源和财政安全,美国政府在中东开始实施代理人战争,把罪恶手段直接伸向石油输出国组织,特别是石油巨头沙特阿拉伯。

第三,通过以色列发动中东代理人战争,直接要挟石油巨无霸妥协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和叙利亚联合出兵进攻以色列,试图收回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但是,美国鼎力支持的以色列胜出,阿拉伯国家功败垂成。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此事造成油价大幅上涨,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引发了1973至1975年的欧洲及日本、美国等国家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也证明,这一时期OPEC 组织已经控制了石油定价权。最大产油国沙特的财政收入从1971年的仅仅几十亿美元飙升到1974年的千亿美元,财富暴涨。

正是这个特别时期,在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易卜拉欣•奥维斯(Ibrahim Oweiss)提出“石油美元”(Petrodollars)概念。简单说就是石油和美元挂钩,交易通过美元结算。

美国就此彻底定下惊天阴谋诡计。

第四,诱骗胁迫并用,敲定石油美元联姻,攻陷目标石油输出国组织盟主沙特

1974年1到8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财政部长威廉·西蒙等开始以舍命状态,将近50次反复不断走访还在交战中的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穿梭外交”终于收到成效,中东局势缓和,石油禁运解除。

战争过后的沙特渴望维护王室统治和国土安全的紧迫性和财富投资多元化的主动性,成为两国合作各取所需的关键。1974年8月,美国与沙特秘密签署了《不可动摇协议》。

美国承诺:保证沙特皇室的持久地位;不再偏袒以色列;向沙特出售军事武器;保障沙特国土安全不受以色列侵犯;

沙特承诺:利用其在OPEC内的领导地位,保证所有原油交易以美元计价和结算;通过原油交易赚取的多余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并用国债的收益支付美国公司在沙特的工程费用;在美国可承受的范围内保证油价稳定并防止出现其他OPEC成员国对原油的禁运。

1975年,鉴于沙特在OPEC中举足轻重地位,其他成员国都承认美元在OPEC国家出口石油计价和结算货币的垄断地位。

中东石油再一次给美元裹上金缕外衣,美国成了操纵石油定价交易的唯一掌柜。美国美元同时躲过双重灾难的降临。

第五,依靠石油美元体系,美国垄断全球金融贸易话语权

上世纪80年代,石油几乎占据了当时60%的的国际贸易额。而OPEC占全球石油产量的96.61%,各国为了保证石油供给,不得不储备美元。

石油美元结算体系确立,为确保新的霸权根基不再丧失,美国穷兵黩武,花费大量经费,在全球主要航道关卡建立军事基地,几乎控制了世界海运命脉。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巴拿马运河等等,都因为美国的独断专行和军事力量深度介入而成为全球正常经贸往来的肠梗阻。

同时,美国将石油、粮食、黄金作为期货交易的核心大宗商品,先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其他期货交易所上市,开门迎接中东国家及其土豪。

为更进一步将资本滞留美国国内,继金融期货之后,为土豪们量身打造金融期货期权双重衍生品。1982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首次将期权交易方式应用于政府长期国库券期货合约买卖,期货期权就此产生。在中东巨额回流美国的美元推动下,美国国债、石油、粮食、黄金等期货期权交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美国金融霸权就此形成。

二、归属权定价权开采权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美国的矛盾彻底激化

OPEC虽然拥有超资源级蕴藏宝库,但是却决定不了资源的开采和定价,这算什么逆天逻辑?必须逆天改命。

第一,欧佩克+诞生,资源定价和开采的较量刚刚开始

2016年12月,欧佩克13个成员国与10个非欧佩克产油国俄罗斯、阿塞拜疆、巴林、文莱、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墨西哥、阿曼、南苏丹、苏丹,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达成限产协议,“欧佩克+”由此形成。2019年7月2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签署《合作宪章》,“欧佩克+”的合作机制实现长期化,主要通过召开会议,商议并协定增产或减产,调节国际石油供应,从而达到影响油价的目的。

石油储量分布OPEC组织占据了全球80%的探明石油储量

根据OPEC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截至到2021年底,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5450亿桶,OPEC成员国占比80.4%,为12420亿桶。其中,大部分位于中东地区,占OPEC总储量的67.1%。前十大国家储量为13410亿桶,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86.8%。

俄罗斯虽不是欧佩克成员国,却是欧佩克重要伙伴,日产1078万桶石油,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是“欧佩克+”里的那个最关键的+号。

石油之外,天然气自然是世界第二大能源。自然,相应国际组织必然走向前台。

2001年天然气输出国伊朗,俄罗斯,卡塔尔组织的论坛在伊朗德黑兰成立,简称GECF。三国的天然气储量极其丰富。英国著名能源公司BP2018年的数据,俄罗斯储量全球第一,占全球19.8%;伊朗储量全球第二,占全球16.2%;卡塔尔储量全球第三,占全球12.5%。三个国家的储量已经占全球48.5%,加上其他成员国的储量 ,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70%以上。管道贸易占38%,液化天然气占85%。2008年12月23日,GECF第七次部长级会议在莫斯科举行,该次会议建立了组织纲领。全球16个天然气生产国出席。

七家国家石油公司(NOC)掌握着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资源

资源权利归属。知名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咨(Wood Mackenzie)的报告显示,七家国家石油公司(NOCs)掌握着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资源。包括卡塔尔能源(Qatar Petroleum)、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委内瑞拉石油公司(PDVSA)、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等。

石油七巨头

但是,西方所掌控的国际石油公司(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IOCs),主要指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oration)、英国石油(BP)、荷兰皇家壳牌集团(Shell Group of Companies)、雪佛龙(Chevron Corporation)和道达尔公司(Total)等国际石油巨头,它们却控制了全球绝大部分石油开采和精炼加工市场。

显然,自己的资源被外人决定开采和加工,自主权和定价权形同虚设。

石油巨无霸怎能善罢甘休!真正的较量者,沙特、俄罗斯一同联手,向着美国和西方发出自己的声音。

第二,俄罗斯沙特两大旗舰是决定全球能源格局走向的关键

沙特和俄罗斯是全球真正的能源巨无霸,地位无可撼动。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决定着世界能源格局的演变。

全球石油可开采储量TOP10

根据沙特能源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2671亿桶,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17.3%,占中东国家总储量的 30.7%,占OPEC国家石油储量12420亿桶的21.5%。很明显,沙特自己公布的数据偏于保守。因为,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发布的可采石油储量报告中,沙特就已经达到2750亿桶,位居世界第一。全球最大的油气田是沙特的加瓦尔油田,探明可采储量为114.8亿吨,天然气储量9240亿立方米。世界第三大油田是沙特的萨法尼亚海上油田,原始可采储量为50.5亿吨(世界第二大油田是科威特的布尔甘油田,可采储量105亿吨)。

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发布的俄罗斯可采石油储量为1370亿桶,位居世界第三。俄罗斯的石油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沙特,列第三位。

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国、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天然气储量4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储量的1/3。2021年产量约为7620亿立方米,出口量超过了2000亿立方米,其中的90%都通过管道输往欧洲,德国是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消费国,占到了总出口量的50%。整个欧洲约40%的天然气来自于俄罗斯。

天然气田中,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盆地,就有8个储量超过l万亿立方米的超巨型气田。其中就包括储量排名世界前四位的气田。世界第一的乌连戈依气田,储量为8.1万亿立方米、第二亚姆堡储量4.76万亿立方米。西西伯利亚盆地不仅是俄罗斯也是世界上的聚宝盆。

中东石油分布图

实际上,以沙特、阿联酋为代表的OPEC成员国一直在坚持维护包括俄罗斯在内的“OPEC+”合作运作机制。对阿拉伯国家而言,无论价值观还是现实利益层面的考量,将俄罗斯视为战略层面的关键合作伙伴更加重要。尤其是沙特,把加深与俄罗斯的合作摆在能源外交的优先战略位置。同样,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其它成员国在能源利益问题上与俄罗斯都认识到从竞争者变成利益攸关者,才是唯一出路。更重要的是,海合会所在的中东地区所存在的严峻区域地缘政治与军事对抗危局,谁也不会把拥有大国地位和军事强势的俄罗斯拒之门外。

第三,美国冒犯伊斯兰国家,促成资源大国报团取暖局面

俄乌冲突直接导致美国与沙特为主的OPEC国家矛盾彻底浮出水面。

以沙特为主的海湾国家对美国从“言听计从”到“公然叫板”, 关键在于拜登政府强硬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外交”已经严重碰撞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底线。在冲突爆发后,美国几乎以命令式口吻,不仅要求海湾阿拉伯国家加入其主导的“反俄联盟”,而且催促扩大石油产量,挽救美欧通货膨胀连续爆表的危局,以缓解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拜登专门致电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和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阿勒纳哈扬,要求增产的图谋均遭两国拒绝。

美国政府动辄用9.11事件、“卡舒吉事件”、“也门人道主义危机”等问题,向海湾阿拉伯国家频频施压,甚至在王位继承等重大敏感内政问题上相威胁,在拜登眼里的“贱民国家”岂能时时刻刻逆来顺受?

同时OPEC明确态度,西方当前和未来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会造成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石油供应危机,OPEC无法弥补俄罗斯断供后的全球能源缺口。国际能源市场的剧烈波动,非OPEC的责任。这不仅给普京送上漂亮助攻,同时也在彻底切断了欧盟企图绕开俄罗斯能源的美梦。

正是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促使沙特必须带领阿拉伯国家实施伙伴多元化战略。也迫切需要与俄罗斯在“OPEC+”的框架下协调合作,不仅仅是维持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更是如何把握国运命运财运的关键棋局。

三、俄乌冲突重创石油美元霸权根基,新的结算体系正在形成

俄乌冲突以来,美国伙同西方对俄发起欲致其死地而后快的金融制裁措施,包括冻结俄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在美资产;限制俄使用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进行商业交易的能力;将部分俄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冻结俄央行资产;企图以立法形式没收俄富豪海外资产。美国此举让OPEC和美国的中东盟友彻底认清美国的本来面目。

第一,能源大国加紧推出新的结算体系,成为破除美元地位的绝对力量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以能源为武器捍卫卢布的示范效应扩散全球,跟进者都是拥有能源霸主地位、掐住资源匮乏欧盟命运的王者。而欧盟追随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成为推动众多国家采取贸易特别是能源交易去美元化的实际行动。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卡塔尔、委内瑞拉一众能源大国,逐步开启以能源大国货币为基础,加紧推行货币国际支付结算体系的多元化。

目前,中国、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白俄罗斯、阿联酋、委内瑞拉及印度为代表性的8个国家已经绕开美元结算石油。俄罗斯和中国签署的一份为期30年的天然气销售战略协议,也将美元排除在外。印度央行也推出卢比结算令,同时,卢比汇率正式放弃锚定美元而重点关注币值更加稳定的人民币,以提高出口竞争能力。这充分表明,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头羊都在夜以继日地思考和应对美元突然丧失绝对货币地位后的世界货币战争。

第二,美国国家资不抵债,直接导致石油美元体系破产

自1980年以来,平均每8年美国债务翻一番。按此趋势,在2030年时,美国债务可能高达62万亿美元,超过美国GDP的270%。

美国债务占GDP比重不断增加,目前为120%

对此,美国人自然明白。2022年4月,美国《国会山》刊发的美国太平洋论坛研究员阿基尔·拉梅什(Akhil Ramesh)《我们是否在目睹去美元化的开始?》的文章,揭示了美元霸权必然终结的理由:美元的霸权地位有赖于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随着世界走向多极化,美国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美元的实力和地位也就会同步减弱。问题的根本在于美元将在何时丧失全球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而不在于是否会丧失。如果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加入金砖国家将是该组织的“重大收获”。德黑兰和利雅得的石油储备也将使金砖国家更有力地应对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结果一语成谶。

第三,失去金融霸权的G7相互拆台,加速石油美元霸权终结进程

以G7为首的西方阵营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制裁俄罗斯先拿卢布开刀,结果是卢布汇率兑G7货币取得辉煌战果,不断创出新高。关键是普京采取最具针对性的一系列反制举措收到奇效,不仅使卢布对美元汇率收复全部失地,而且让美国以及G7企图永久把控的强权掠夺秩序遭遇重创。尤其是以俄罗斯雄厚的资源能源为武器,推出的卢布挂钩黄金和能源的结算令让美欧自认与生俱来的霸权专利和制裁手段成为天下笑柄。由于G7所属的美元等货币维持霸权所必须的锚定要素不复存在,假大空的纸币被全球公认的资源能源粮食的真实身价彻底逼空,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一直所标榜的通用、避险甚至升值的功能顷刻倒塌。这从根本上重创甚至切断了G7货币引以为豪的霸权根基。

因此,不管是美元独斗还是G7合力抗衡,都无法抵御世界觉醒力量汇聚的竭尽所能摆脱其束缚的动能。就是说,表面体现着军事较量,而背后是激烈的金融搏杀,是制裁与反制裁的角力。普京的举动向世界至少证明了“美国美元双霸权”早已不是什么铜墙铁壁,在攸关国家生死存亡的硬实力面前弱不经风。而且这种示范效应的汇聚力量将极大加速“美国美元双霸权”的堕落,美国一劳永逸稳坐钓鱼台的帝国美梦成为梦魇。

第四,美国已经陷入经济、金融、信用三重危机共振阶段

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大幅升级对俄金融制裁措施,包括冻结俄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在美资产,限制俄使用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进行商业交易的能力,将部分俄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冻结俄央行资产并禁止与其交易,禁止俄动用存在美国金融机构的外汇来偿还债务,甚至以立法形式为没收俄富豪海外资产的行动授权。

截止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冻结俄罗斯中央银行大约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冻结许多俄罗斯公民的海外储蓄和资产。甚至以冻结的俄罗斯海外资产做抵押,为乌克兰担保举借巨额债务。这等于美国用自己的拙劣行径戳穿了美国国家信用、商业信用、评级信用体系的虚伪,必将彻底动摇美元在国际储备和结算体系中的独大局面。

反噬结果必然是以信用立本的美元欧元被各国不约而同亮出的追求主权和安全的正义之剑彻底封杀。国际货币结算在美欧的强盗行径暴露无遗之后,必然顺势扩张到全球贸易的各个领域。G7中的其他货币基本崩溃。

第五,扩员后的金砖国家组织完全具备终结美元霸权能量

金砖国家扩员后,“有市场、有资源、有实力、有潜力、有活力”的五有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沙特、伊朗、阿联酋等资源大国、俄罗斯,新金砖国家石油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为43.1%,石油储量全球占比为44%,天然气产量占35.5%,天然气储量占53%。

在制造业方面,金砖国家目前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比重将超40%,中国一家的制造业产值全球占比达到35%。金砖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图

特别是中国、俄罗斯、印度、伊朗、沙特、阿联酋等六国,占据了欧亚大陆绝对的核心地理位置,具备天然的经济相依共同发展的纽带。而巴西、南非属于南半球极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潜力非常凸显。埃及,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绝对力量的代表。金砖国家银行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也必然在将来加速提高运转效率,为这一组织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贡献积极力量,也必将闪耀在全球经济版图最显著的位置。

尤其是中国,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是全球大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生产了全球超过70%的工业品,中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两倍多,中国的国际地位根本无可替代。这将更进一步推动金砖国家形成最为科学的“产能、消费、资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经济体结构,成为今后全球独一无二的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力量。

《石油美元协议》宣告终结,沙特为美元敲响丧钟

同时,人民币地位加速上升。根据俄罗斯央行的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市场结构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达到53.6%。

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大约135个国家和货币联盟,代表全球98%的GDP,正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

6月5日,国际清算银行和沙特中央银行发布声明,确认加入由国际清算银行和中国牵头成立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试验项目: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Bridge,货币桥)。将成为全面参与货币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平台的成员。

国际清算银行(BIS)正是负责监督该项目的全球央行总机构。已经宣布mBridge项目已达到“最小可行产品”阶段,将超越原型阶段。国际清算银行(BIS)是一个全球央行的总机构,负责监督该项目,并宣布mBridge项目已达到“最小可行产品”阶段,这意味着它将超越原型阶段。

国际清算银行(BIS)是一个全球央行的总机构,负责监督该项目,并宣布mBridge项目已达到“最小可行产品”阶段,这意味着它将超越原型阶段。大约135个国家和货币联盟,代表全球98%的GDP,正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

路透社不得不承认,沙特阿拉伯加入了由中国主导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试点,这可能是世界石油贸易减少使用美元的又一步。

负责运行全球央行数字货币追踪器的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的乔什·利普斯基表示,“最先进的跨境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刚刚新增了一个主要的G20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这意味着在未来一年内,您可以预期在该平台上看到更多的商品结算不再使用美元。这一趋势已经在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开始,现在有了新的技术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货币桥项目致力于打造以央行数字货币为核心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且符合监管要求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通过覆盖不同司法辖区和货币,探索分布式账本技术和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实现更快速、成本更低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结算。

随着沙特的加入,意味着中沙石油贸易即将摆脱美元。俄罗斯、巴西、南非、伊朗等地区大国随时加入成为可能。

我们就用美国《纽约时报》6月13日登载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韦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撰写的评论文章结尾吧!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观望,搞不懂为何美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老大。美国在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中的表现削弱了自身声望,从未像现在这样不像一个世界领袖,更像是一个拉帮结派的帮派头目。最糟糕的是,其他国家们并没有站到美国一边。在一场决定性的冲突中,美国居然做到了既软弱又专横。美国在声誉和安全方面付出的代价才刚刚开始显现。”

0 阅读:18

李国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