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挠到李世民的痒痒肉?除了来济之外,没有别人了

老衲侃春秋 2020-12-08 20:30:27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生于公元619年(武德二年),他诞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是名副其实的一出生就诞生在金銮殿中。

对于这个口含天宪的亲孙子,李渊是寄予厚望的,他亲自给孙子赐名李承乾,字高明。这个名字大有深意,承乾,即“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果然,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当上皇帝的当年,年仅8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也就是说,他从此就是大唐帝国的正式继承人了。

史载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各方面素质都不错。

但现代人有个比喻,一个人的身体,是一个实数“1”,其他的,如财富、名声、地位......这些外在的东西,都不过是个“0”而已,所以,一旦身体不行了,一切都归于零了。

李承乾小时候什么都好,就是身体不行,隔三差五总是得病。

他一得病,李世民就开始着急了,请道士秦英来为儿子祈福;减免囚犯的罪行。但几次以后一看这些招数都不灵了,想起古人一句话:“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于是请来天竺高僧波颇为儿子祈福。

为了太子的成长,李世民可谓是煞费苦心。

先后给他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如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

因为皇帝的重视,臣子们自然不敢稍有松懈,于是对太子始终是高标准严要求。

但世间的事情有时候真的说不清楚,李世民对太子的刻意栽培,倒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再加上此时李承乾又患了足疾,走路有些一瘸一拐,在心理作用下他开始叛逆起来。

引起轩然大波的,是李承乾宠幸一名太常乐人,此人“美姿容,善歌舞”,很得太子欢心,并且给他起名曰“称心”。

李世民听说此事之后,十分震怒,心说,你倒是“称心”了,社稷大事还管不管了?于是将称心处死了。

自己的心上人被处死了,你想李承乾要伤心到什么程度?他从此恨死了父亲,并在宫中为自己死去的男宠立室,让宫人日夜祭奠。

就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驾幸东都洛阳时,还是让李承乾监国,尚书右仆射高士廉(李世民舅舅)摄太子少师,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对李承乾所寄予的厚望。

 

但在此时,李世民当年的故事又开始重复了。

李世民嫡次子李泰,史载其“聪敏绝伦”。他精通文学、擅长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可以说是复合型人才了。

李泰为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生人,仅比李承乾小一岁。他一出生也是受到优厚的待遇——被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又进封卫王。

“(武德)四年,三月,徙封宜都王泰为卫王”。(《旧唐书·高祖本纪》)

这可是破例的,要是按正常情况,他的爵位最高也就是从一品的郡王,可是被封了正一品的卫王,继李玄霸之后。

李世民对李泰也是百般宠爱,到外面游幸时常常带着他,有时候甚至短短一日见不到李泰,都要派白鸽去送信。

从李世民出行,让太子监国可以看出,李世民并没有易储的想法,但李承乾心理承受能力不行,他看到李泰这么得父亲宠爱,自己的太子之位恐怕不稳了,就谋图暗杀李泰,但没有成功。

于是孤注一掷,联络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和侯君集等,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

又一次玄武门事变就要发生了,可惜运气不佳,事情败露。

此事披露后,李世民将其幽禁别室,怕李承乾真落个谋反的罪名,必将身首异处,于是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勣、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都参与审问,都证明确有其事。

这事坐实了,李世民也不想杀掉李承乾——要知道,在太子身上,他倾注了多少心血呀!

但赦免太子的话李世民又不能说,否则带头违反国法这顶帽子,就扣到他李世民的头上了。

此时李世民真是急的抓耳挠腮,心中直念叨:“这该如何是好,该如何是好呢?”

最后只有将此事拿到朝堂上,把锅甩给众大臣——你们讨论讨论,该怎么处置太子的谋反?

那还有什么说的,《唐律疏议》上说得明明白白,照章执行就完事了。

所以,对于李世民的问话,没有一个大臣来回答。

这一下给李世民急的,心说,好歹有个人站出来说句话,也好让我有个台阶下呀!

此时通事舍人来济说了一句历史上很有名的话:

“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意思就是说皇帝如果是一位慈父的话,就能够尽享天伦,那么就是大善了。

这一下可真是瞌睡遇到枕头了,李世民就是等的这一句话,此话一出,李世民怕别的大臣再搬出法律条文来,马上传召,将太子李承乾贬为平民,幽禁在右领军府。

此事过后,马上提拔来济为吏部考功员外郎,后来又晋升为中书舍人。

其实当时谁也猜不透当时李世民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怕一句话说错,被打成太子党,那就是灭族的大罪了。

可是来济猜到了李世民的心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言,但也同时挠到了李世民的痒点,这才因祸得福,官运亨通。

其实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有比来济聪明的,不一定有那个胆,有那个胆的,不一定就把话说得恰如其分。

所以,这么看来,来济凭此官运亨通,也确实很有道理哟。

参考资料:《旧唐书》   《资治通鉴》

0 阅读:13

老衲侃春秋

简介:关注历史 讲述历史 解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