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哲学分析

书画艺术之窗 2024-01-26 14:40:13

不论是循环还是趋势又都会形成某种目的性,前者偏于重复性的目的,后者偏于变化性的目的。旷达体现出一种无目的的目的性,这种无目的性本质上是省略或忽略低层次的目的而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目的。但当转入到流动,或者说转入到现实,无目的的目的性便表现为事物的发展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趋向于道,人的目的性的或有或无、或明确或模糊、或正确或错误都不会改变这种趋势,所以人的主观目的只有越合于道才越有利于其成功实现。

而目的性本身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也即人的目的性合于道的程度和层次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合于道的层次越高,则其产生的力量越大,也就是说高层面的目标所产生的力量要大于低层面目标产生的力量。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会发现有太多树立志向却又在短时间内放弃的情况,这是因为合于道不能只是一种主观空洞的愿望,对于道的合应该是一种现实的和深层次的合,也即应是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两个方面的合。

从内部世界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人们的认识要真正的合于道,只有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种种真实联系,才能够成功地激发、使用、转化蕴含于其中的能量,认识的越多则所能激发出来的能量越多。但具体来说,人获取任何一种真实认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一个洗炼的过程,这就像“如矿出金”,而金不会复变为矿,只有达到这种地步,所取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才能坚固而不退转。

仅仅认识上合于道是不够的,这在现实中也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一切认识的取得都来自于现实世界的感性激发和理性激发,而没有经历过外在实践的检验和验证,内在认识也不可能达到一种洗炼性的真实。而且,精神的展开本身便应包含着现实层面的展开,真实的到达包含现实的到达,现实的到达才是真实的到达。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流动】流动的精神自由与书法中的基本笔法

【书画中的流动】一切法为空是事物有起源和动力的哲学基础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