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近17公里,嫦娥六号与印度差了46倍!追上这个技术,还需努力

笑看云烟 2024-06-07 07:28:44

前言:沐浴着朝阳的温暖光芒,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大屏幕上,一个红点正在缓缓移动。

这是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实时位置,在太空中一点一点地靠近地球。

而此次嫦娥六号任务圆满完成,却被有些看不得我们好的爆出了“黑料”。

他们声称嫦娥六号着陆地点与预定坐标偏离了16.7公里!

文章信源:参考资料:中国青年网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月背着陆点高清影像公布

16,7公里偏差,难道就是技术差?

随着嫦娥6号月球着陆地点高清影像的公布,意味着嫦娥六号完成此次任务。

将采集到的月壤样本,第一次带回人类的家园,也代表着中国的探月工程又向前迈了一步。

可就在这个值得兴奋得时刻,一则质疑的声音突然在网上传开——嫦娥六号的着陆精度,居然达到了16.7公里的偏差!

在网上顷刻间有着不一样的声音,更是有人表示16.7公里简直就是印度月船三号的46倍。

但如果进一步的了解嫦娥探月工程的话,也许这些网友就不会对着“16.7公里”感到惊讶了,嫦娥六号的着陆精度,并非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罄竹难书”。

其实早在2013年嫦娥3号探测器着陆时,当时与预定点的差距就已经达到了大约600米左右。

随着实力的提升,在2019年发射的嫦娥4号,更是一次“燃眉之急”,由于当时嫦娥4号在月球背面落地的环境比较差,最终在极限的控制中,也是将落地偏差控制在了1公里左右。

当然,嫦娥工程远未止步于此,在2020年嫦娥5号再次开启了探月之旅,不过,这次的着陆偏差已经扩大到了2.33公里。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规律:随着任务目标的不断升级,着陆环境的日益复杂,保证精准度已不再是航天人的当务之急,他们更注重一个词——“安全”。

只有想让探测器先行安全着陆,才能为科学目标实现准确的数据采集。

正如嫦娥六号一样,在阿波罗陨石坑中,选择一个安全的着陆区是关键所在,即便与预定点相去16.7公里也在所不惜。

毕竟,探月着陆可不是赛车比拼而是生死攸关的“航天决战”,一味追求精度而不顾及实际条件,那才是真正的错误。

也正是因此,单单使用落地偏差数字来说事的话,反而有些不够严谨。

因为在执行不同的任务,都会经历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着陆的精度也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虽然嫦娥6号16.7公里的偏差听着很大,但是实际对于这次月球采样任务来讲,整体影响并不大。

而整次任务最关键的无非还是安全问题,如今嫦娥6号已经安全进入预定轨道,剩下的就是为返航做准备了。

文章信源:嫦娥六号完成采样 上升器从月背起飞进入预定环月轨道 迎接嫦娥六号样品 实验室已做好准备-新闻直播间

这种“先安全、后精度”的理念,也体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智能化和灵活性。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着陆偏差呢?

侧重点不一样

定点着陆就是要在预定的地点精准降落,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最重要的核心还是“导航”。

在宇宙之中,探测器要想精准的识别自身的位置与探测将要行驶的方向,对航天器都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

而在当下,除了我国,美日印等国家月球探测器主要是采用了“地形相对导航”技术,他们的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为探测器装备了一双“眼睛”。

而这种装置能够实时拍摄出宇宙的影像,并与预装的高精度月球地图进行比对,从而确定自身的精确位置,并对航向进行不断校正,最终实现米级定点着陆。

当然,这种技术前提是要预先获取待降落区域的高清影像地图。

相比之下,我国嫦娥系列探测器则主要采用“惯性导航+末端制导”方案,更注重着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在精确度方面则有所欠缺。

尤其在月球背面这种环境下,由于无法获取实时数据进行导航校正,误差会进一步被放大。

然而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定点着陆技术上就一无所长。

事实上,早在嫦娥三号时期,我国科研人员就已掌握了“地形相对导航”的原理,只是出于当时任务需求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并未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探月目标,自然会对着陆精度的重视程度有所区别,对于美国、印度等国家而言,突破高精度着陆技术本身或许就是一项重要任务。

而对于中国,我们更注重的是建立一个全面、可持续的月球探测能力,因此精度只是其中的一个考量因素,并非主要目的。

嫦娥七号百米级精准降落

“一次止步,永无止境。”

伴随着嫦娥工程的持续推进,满足日益提升的着陆精度需求,将成为中国探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我国也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在以往的努力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突破自我。

作为嫦娥工程新的重头戏,嫦娥七号探测器计划于两年后实现百米级精准着陆,将是中国探月工程向高精度时代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了完成这一宏伟目标,嫦娥七号将被赋予多项先进能力。

嫦娥七号将由月球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和飞跃器等部分组成,它们将在月球南极执行复杂的探测任务。

文章信源: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月球南极找水 嫦娥七号任务难度大--光明网

为了确保嫦娥七号百米级精度的实现,科研团队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们不仅在导航算法、控制策略等多个环节进行了深入攻关,更是通过大量地基试验和仿真验证,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反复检验,努力将各项指标推向极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嫦娥七号探测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正在稳步提升,着陆精度有望达到百米级水平,这将较嫦娥六号有质的飞跃。

百米,看似不长的一段距离,却凝结着中国探月人的汗水与智慧。

它意味着,未来我们将能够在月球预定区域精准着陆,为建设月球基地、开展资源勘探等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它将彰显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创新实力,向世界宣告我国探月工程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结语

嫦娥七号的成功,将标志着中国在补齐探月"短板"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

未来,我们定将不再将精度视为一个需要被“补齐”的短板,而是人类航天事业沿袭和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

回首十余年探月征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探月工程一路前行的铿锵足音:从最初的“绕月梦”,到如今正在孕育的“精准落月”,一切皆呼应着中华民族永不满足的进取之心。

4 阅读:3055
评论列表
  • 2024-06-07 13:03

    美国月球探测器精准地落到月球坑里了。

  • 2024-06-07 15:58

    [点赞]

  • 2024-06-07 22:17

    偏差16.7公里,恰恰是技术高超的表现[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6-07 23:41

    能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着陆才是技术高超的表现 也就是想停哪就停哪 阿三是地球上预设地点 到了月球 下面是个粪坑 也停下去[笑着哭]

  • 2024-06-07 22:11

    安全着陆 安全返航 安全回收 这三个才是目标

  • 2024-06-08 05:16

    竟然与全世界共享了“科学探索的安全理念”,保证了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笑看云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