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4岁为中国田径夺奥运首金,退役后赴美留学,32岁却替美国出战

苍笙客栈 2024-09-15 15:30:06

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刘翔并不是我国田径首金的获得者,陈跃玲才是,她在24岁的时候参加第25届奥运会,成为奥运冠军的获得者,实现了我国田径赛金牌“零”的突破。

若是她继续在赛场上发光发亮,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但是她却在取得冠军后选择退役,并且以取得的成绩为门槛获得了美国绿卡,不仅定居到美国,更是在美国留学。

她选择去美国发展的行为令人感到不齿,那么她究竟为何会走上这条道路呢?

追逐体育梦想

童年时期的陈跃玲生活在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一个偏远的山村。

在这个被群山环绕的小村庄里,贫困是大多数家庭的常态,陈跃玲的家也不例外。

村里的基础设施落后,连最基本的学校都离家很远。

每天上学,陈跃玲都需要翻山越岭,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

夏天还好,冬天天不亮就要出发,黑暗中独自穿行在山间小路上,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为了战胜恐惧,她总是拼命地跑。她告诉自己,跑得越快就能越早到学校,也就越安全。

就这样她日复一日地在山路上奔跑,无形中培养了出色的运动能力和耐力。

在学校里,陈跃玲的体育天赋逐渐显现。

每年的运动会上,她总能在长跑项目中脱颖而出,甚至有一次还打破了学校的新纪录。

她总能为班级赢得荣誉,很快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同时她出色的表现也引起了体育老师的注意。

进入初中后,体育老师引导陈跃玲接触竞走项目。

虽然之前从未尝试过,但长期的长跑训练让陈跃玲很快就掌握了竞走技巧。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跃玲的体育天赋越发明显。

初中毕业的时候,恰巧遇到铁岭体校的教练来选拔人才。

在当地体育教练的推荐下,她有幸进入了市体校。这是她体育生涯的真正起点,也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

在市体校,陈跃玲第一次接触到了专业的体育训练。

严格的训练计划、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高强度的体能锻炼,对于从山村来的陈跃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每天清晨5点半,当其他学生还在睡梦中时,陈跃玲就已经开始了晨跑。

6公里的跑步热身后,紧接着是一个小时的力量训练。

上午是技术训练,教练细致地纠正她的每一个动作。

午休后,下午又是3-4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包括间歇跑、坡度跑等专项训练,晚上还要进行柔韧性训练和放松。

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她是一刻也不得停歇。

这样刻苦的她很快引起了省队教练王魁的注意,王魁是出了名的严厉,但也有着发掘人才的慧眼。

他专程来到铁岭,亲自考察了陈跃玲的训练和比赛录像。

就这样,18岁的陈跃玲进入了辽宁省队,这也是她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王魁教练训练起人来从来都不手软,陈跃玲刚来到这时的训练量就比平常在体校时多出几倍,每天都要承受巨大的体能训练强度和心理压力。

但陈跃玲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努力。

在王魁教练的指导下,陈跃玲的竞走技术和成绩都有了显著提升。

奥运首金

1987年10月,19岁的陈跃玲迎来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要时刻——代表辽宁队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第六届全运会。

这是她首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全国性比赛,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她不仅顶住压力,在女子竞走1万米的项目中获得了金牌,还打破了女子竞走1万米的世界纪录。

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首次参加全运会的19岁小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全运会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

两年后的1989年,陈跃玲再次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杯比赛。在竞走10公里的比赛中,她再次展现出色的实力,一举夺得冠军。

从1987年到1990年,陈跃玲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临近,陈跃玲的训练强度进一步加大。

国家队的教练组为她制定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训练计划,目标就是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高强度的训练也带来了伤病的困扰,陈跃玲不得不在训练和康复之间寻找平衡。

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训练,因为她知道这可能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机会。

1992年8月3日,巴塞罗那奥运会如期而至。

24岁的陈跃玲带着四年来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期望,站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上。

女子10公里竞走项目的比赛异常激烈,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选手都在为金牌而战。

当陈跃玲以44分32秒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历史被改写了。

她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奥运金牌,更为中国田径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当五星红旗在颁奖台上升起时,陈跃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

但是体育生涯的辉煌并非陈跃玲人生的终点。

在夺得奥运金牌的第二年,也就是1993年,24岁的陈跃玲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意外的决定——退役。

赴美留学

在深思熟虑之后,陈跃玲做出了赴美留学的决定。

这个决定无疑是大胆的,对于一个来自中国农村、英语基础薄弱的运动员来说,去美国学习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美国,陈跃玲首先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从基础的日常对话到专业的学术用语,她都一一攻克,语言关的突破为她后续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最终,她成功进入了犹他州杨伯翰大学,主修体育管理专业。

这个选择既与她的运动员背景相契合,又能为她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随着在美国生活时间的延长,陈跃玲开始考虑长期发展的问题。

她申请并获得了美国绿卡,这为她在美国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

许多人无法理解,一个为中国赢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为何要放弃中国国籍。

尽管面临争议,陈跃玲还是选择了重返赛场,并代表美国参加比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她首次以美国运动员的身份参赛。

并且陈跃玲坚持自己的选择,并在比赛中展现出专业的态度和出色的表现。

2000年,32岁的陈跃玲再次代表美国参加悉尼奥运会。这次参赛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一些人认为她的行为有悖于爱国主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尊重她的个人选择。

无论如何,陈跃玲的表现依然出色,展示了她作为运动员的职业素养和竞技水平。

面对种种质疑和批评,陈跃玲曾公开解释自己的决定。

她表示,选择入籍美国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机会。

在美国,她不仅可以继续自己的运动生涯,还能获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她强调,这个决定虽然艰难,但她并不后悔。

信源

新浪网:2021-07-19 《中国田径:亚洲飞人 再战奥运》

搜狐体育:2006-09-17 《巴塞罗那奥运冠军--陈跃玲》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