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召开了供应链弹性委员会成立大会,宣布了30项新行动,旨在加强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供应链。主要聚焦于刺激国内基本药物的生产,减少对医疗产品“高风险外国供应”的依赖。这一举措并非美国政府首次将“供应链去风险”作为引起关注的话题,此前针对稀土和集成电路等问题,已经有过类似操作。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很少会遇到买不到的物品。尽管拜登此次提及的药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依赖中国供应,但中国不太可能对这些关系到美国国民生活的生命物资进行禁运。目前,中国实施对外出口限制的少数稀有金属,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比如限制了镓和锗的出口。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担心这两种稀有金属可能被其他国家用于制造导弹和其他军用电子设备,对中国构成威胁。但如果其他国家以民事或科研用途进口这两种材料,中国仍然愿意批准出口。
然而,美国提出供应链弹性话题的主要动机还是一种霸权主义思维。一方面,美国试图削减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夺取战略优势,便于对中国实施全方位的打击。如果美国不再依赖中国提供某些战略物资,就可以更自由地对中国进行全面制裁。对于其他国家是否因此遭受损失,美国并不关心。特别是对于像药品这样的关键民生物资,如果中国被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而美国具备供应能力,这将成为获取高额利润的良机。
美国一旦掌握某种重要物资的主要生产能力,甚至不需要形成垄断,就会将其作为武器用来打击其他国家。集成电路和航空航天产品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美国还经常以粮食问题为武器,打击一些听话的国家。目前,中国在许多供应链环节上打破了美国的垄断,占据了主要供应商地位。美国一方面在国内努力重新建立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试图通过产业转移等方式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虽然这样的举措并未取得成功,但却让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陷入了担忧。即便是欧洲这样的经济共同体也开始考虑供应链安全的问题。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供应链的小圈子化是在逆转全球化的趋势。绝大多数国家由于资源、人口、地理位置、气候和发展历史等原因,将几个甚至一个产业做到极致已经是很大的成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业,通过全球合作提高全人类的生产效率。这比每个国家都追求大而全或者小而全,更有利于全球共同繁荣。中国和欧洲之所以如此重视供应链国产化问题,完全是被美国逼迫和扰乱的结果。毕竟,国家安全比经济效率更为重要。
美国搞供应链国产化是否能够成功,前景并不乐观。二战结束后,美国的产业实力非常强大,工业门类齐全,技术领先,甚至轻纺工业在美国也有很强的基础。然而,几十年过去了,除了极少数高端制造业外,美国的供应链基本上已经外迁。这并不是因为美国遭到了军事打击,而是因为统治美国的资本财团对利润率不够高的产业不屑一顾,不为它们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换句话说,美国的供应链是被自己赶出去的。要想将它们请回来,就必须提供优惠的贷款条件和产业政策,并从头开始培养新一代的产业工人。然而,这与资本集团的利益并不相符。事实上,在特朗普政府后期已经高度重视产业回流,如今拜登执政已经第3年,美国的产业链回流也没有看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拜登的供应链弹性大会可能只是一场空喊口号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