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投资开始,上海银行的争议向左,想象力向右?

向善财 2024-10-01 12:54:49

文:向善财经

怎么每次出事,都有你?

最近,一则《是谁把易方达香港带入火坑的?》邮件,在整个银行业和投资圈里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邮件向中纪委、中国证监会等多个官方部门匿名举报易方达香港子公司,即易方达香港存在多项违反基金行业从业准则的行为及丑闻,包括违规利益输送、协助上海银行隐藏投资的境外重大亏损等。

举报信中提到,上海银行“以调节的假账专户报表入账,虚增了其2021年—2023年年度的净利润1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且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半年报仍存在虚增利润的情况……

此消息一出,直接看傻了无数股民投资者。

不过很快,易方达基金就做出了回应,直接把上述举报归咎为“一些有关本公司的不实及恶意指控”。紧接着,上海银行也回应表示:相关传闻不实,不存在隐藏亏损的情况。

所以直到现在,这则举报邮件的舆论声量虽大,但却充满了争议,有相信的,有怀疑的……

很明显,子弹还要再飞一会儿。

可即便如此,让不少投资者们仍感郁闷的是,从“踩雷”宝能系到卷入良卓资产管理事件,再到现在,作为经济重镇上海的城商行,上海银行怎么总是会卷进投资“理财”的风波中呢?

砸万亿搞金融投资,上海银行钱多,没处花?

对于此次举报事件,从当前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哪怕两位风波中的主角都已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但在监管部门没有盖棺定论之前,不少投资者似乎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在举报信出来后,就有媒体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比如说举报信中提到的,易方达香港和上海银行联手隐藏了重大亏损的真相,“易方达(香港)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2022年该基金下跌了20%”。

可问题是,无论在大陆还是香港,公募基金都有强制性信披要求,所以通过年度表现表,投资者早就可以看到该基金在2022年的回报率是-19.7%,与举报信中提到的“下跌了20%”吻合。

那么既然有披露的亏损数据,上海银行又何必通过各种手段造假,以隐藏真相?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但另一方面,让不少投资者有所迟疑的是,前几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了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刚好是对上海银行海外业务部港台业务部高级经理助理庞雅琦进行处罚。

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对上海银行境外机构重大投资事项未经行政许可负有直接责任。

这两起巧合事件碰一起,再加上上海银行的回应又相对迟缓(慢了两天),这不由得让无数投资者又生出了些许观望情绪……

不过无论此次举报事件真假,从资产结构来看,上海银行也确实有点沉迷金融投资了。

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等金融投资规模总计达到了1.3522万亿元。

几乎跟银行业真正的立身之本——“发放贷款及垫款”的规模持平,后者为1.385万亿元。

这种近乎1比1的、金融投资和信贷资产结构占比,对上海银行的净息差和收益表现是个莫大的挑战。

因为,如果银行的资产配置过于偏向低收益的资产,那么整体的收益水平就会下降,进而影响净息差。可偏偏以稳为主的银行业,天生就不适合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打法。

再加上‌投资类资产占比过高‌,本身还可能会加剧银行业绩的波动。特别是在市场环境不利时,投资类资产的损失也会对银行的净息差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哪怕同时面对市场利率和LPR持续走低,以及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外在客观因素,但上海银行的净息差却要远低于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们。

就比如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净息差仅为1.19%,排名位于整个A股上市银行的倒数行列。去年全年为1.34%。同期,北京银行的净息差为1.47%、1.54%;宁波银行为1.87%、1.88%。这差距不可谓不明显。

净息差偏低的一个直接影响是,获利能力的承压。

天眼查APP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实现营收262.5亿元,同比下滑0.43%。其中,受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影响,利息净收入为161.8亿元,同比下滑10.7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1.91亿元,同比下滑23.54%。

至于投资收益,虽然实现了非常不错的增长,至79.65亿元,但同样是超1.3万亿的投入资产,最后的利息净收入却能达到161.8亿元,两者的获利表现依然天差地别。

同时还有此次举报信中质疑的净利润,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归属净利润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1.04%。老实说,这个增速相当疲软,至少跟同期南京银行的8.51%,江苏银行的10.05%差距明显。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是持平的,为1.21%,但不良贷款规模却有所增长,至172.05亿元。对应的拨备覆盖率为268.97%,较上年末下降了3.69个百分点。

并且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从2020年至2023年末,上海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21.38%、301.13%、291.61%、272.66%,整体还是呈连续下滑之势。

这些几乎都可以看做是,上海银行营收增长不足,调节利润的能力和空间明显承压的直接表现。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消息,从2021年发行200亿元的可转债,到今年又接连发行了数百亿元的普通金融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等,现在上海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了9.57%,较年初的9.53%、2022年末的9.14%增长明显;一级资本充足率也增长到了10.43%。

这算是从资本层面为上海银行扩充了不少的成长空间……

房地产、消费贷失势,施红敏亟需找到第三增长曲线

其实单说“投资理财”,上海银行在这方面踩过的“坑”,还真不算少。

就比如前两天发布的关于诉讼事项公告,就将其与“宝能系”的纠葛再度拉回了公众视野。

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分别对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宝能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和姚振华等“宝能系”提出了两起诉讼,涉及金额为借款本金人民币34.772亿元、38.99亿元等等。

老实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诉讼了。去年10月份,上海银行就因此事而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这背后,源于宝能系的流动性危机愈演愈烈、债务压力走高,以及实控人成为被执行人和限制高消费等一系列“债偿”风险的加剧。

不过好一点的是,上海银行对于以上诉讼所涉两笔金额,早在2021年底就将其纳入了不良,再加上两笔授信都有相应的抵质押物且公司已充分计提了减值准备,所以此次诉讼不会对上海银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但即便如此,这次的诉讼,还是让不少人想起了2020年同样刷屏的一篇对上海银行的举报信。

上海衡源的法定代表人徐国良,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封《关于敦促上海银行副行长黄涛立即向上海纪监委投案自首、归还我百亿资产的公开信》,其中指称上海银行向宝能集团的关联公司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放违规贷款120亿元……

虽说这封举报信被上海银行予以了否认,并且发布公告称,对宝能集团的授信属于正常商业行为,所有授信业务均按审批授权规定全流程审批。

但仅仅两三年后宝能系就出现了如此大的财务“翻车”,现在看来,这多少还是有点不够审慎……

除此之外,现在上海银行还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老年人理财诉讼问题。长话短说就是,上海银行浦三路支行的前理财经理陆游向不少退休老人推荐了良卓资产的私募基金产品,他们在陆游的推荐下,误将私募基金当作上海银行的理财产品购买,结果导致巨额亏损。

随后,这些年迈的老人就将上海银行浦三路支行告上了法庭。这也成了上海银行着力打造的养老金融“生态圈”上的一个污点……

那么为什么麻烦接连缠身,但现在上海银行还是拿出了近一半的资产来搞金融投资呢?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过去的战略业务被接连重创,现在的上海银行有点迷失了业务增长方向。

大家都知道,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是当前零售银行界的领头羊,但在此之前,上海银行一度也被称为“消费贷之王”。

有媒体指出,自2016年胡友联上任行长之后,就开始将重心放在了消费贷和零售业务上。借助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规模一举从2016年的276.6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750亿元,超越了住房按揭贷款占比,成为第一大零售贷款来源。

但可惜,由于联合贷扩张太快,监管层担忧银行将核心的获客与风控能力外包,影响银行的竞争力。所以,在2020年互联网消费贷遭遇了强监管,从蚂蚁金服止步IPO开始,上海银行的消费贷规模就从2019年的1750亿元,一路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035.67亿元,这算是断掉了上海银行的一条增长支柱……

至于第二条“腿”,在2020年之前,房地产贷款在上海银行对公信贷中的占比一直居于首位,比例超过20%,多年都维持在1500亿元以上。

但同样遗憾的是,从2020年开始受疫情等宏观环境影响,地产进了下行周期,上海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便开始了下滑,从1566亿元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198.9亿。

对应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也出现了大幅波动。从2019年的0.1%攀升至2020年的2.39%,2021年达到高点3.05%。随后在大力调整和处置之下,不良贷款率才逐渐得到了控制,直到今年上半年下滑至1.39%……

虽说这些波折都未能真正动摇上海银行的资产根基,但过去的两条增长“大腿”终究是失去了动力。所以截止目前,上海银行主要有公司、零售和金融市场三大业务板块。

其中,公司业务没得说,上海银行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能够围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形成足够专业化服务的体系,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至于零售业务,因为房地产下行,所以现在上海银行的发力重心转移到了养老金融、财富管理和消费金融等领域,整体多少与“金融”业务沾点边,所以才造就了“投资理财”规模的庞大。

尽管这也是个破局思路,但问题是,金融投资占比过大的劣势和优势同样明显,从长远来看,这并不算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答案。

因此,现在压力来到了去年年底才走马上任的新行长——施红敏身上。那么新行长,能不能带领上海银行走出当前的业绩困境呢?这个还需要时间来回答。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衷心地希望上海银行能够走出一条新的康庄大道,走出新的时代风采!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1 阅读:15

向善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