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只有十岁的古代少年,把一群才子名流都制服了

此生读写伴 2024-04-22 23:15:29

文\常清君

常清君导读:

古代人究竟如何生活,虽然那个时代没有摄影器材拍摄下来的纪录片之类的影像照片资料,然而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包括官家正史、文人笔记、散文、游记、杂录,以及各类古典小说中,记述了古代诸如人情世事、风土民俗、衣食住行、时令节日、休闲娱乐、经营买卖、求学执教、天文地理、动物花木、景致器皿、民间掌故、离奇案例、街巷传闻等等方面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的古代世间百态。

常清君遂以“古代世间百态”原创系列与大家一起探究了解感受。

有关青少年这一群体的故事,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是有一定数量的,不过一方面中国古代官方正史并没有专门为少年儿童立传的传统,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也几乎没有类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专门的童话集子,以及类似像现代《哈利波特》系列、《小鬼当家》系列等的剧本,这类故事大都散见于各类文人笔记、童蒙教材、古典小说中。

常清君特意为这些孩子们专门合集立传。

“尚为年少”——古代典籍中的少年形象系列

说起东汉时期的孔融,人们就会想起孔融让梨的典故,《三字经》上有言:“融四岁,能让梨”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常清君这次讲述的是有关小孔融的另一则故事。

孔融十岁的时候,有一次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凡是登门拜访他的人,除非要么是当时的才子名流,要么是李元礼的内外亲戚,才允许掌门人向他通报接见。

一天各位宾客又在李府聚集,孔融也来到他家门口,对负责守门的官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得以入门就坐。

李元礼于是就问孔融:“你和我究竟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孔丘,即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李耳,即老子为师,这样看来,我家和您家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不赞赏小孔融的聪明过人。

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了一些,别人就把孔融刚才的应答告诉他,陈韪却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道:“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

孔融听闻此言,立刻回应说:“那这位先生小时候,想必一定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非常难为情。

常清君点评:

这则有关小孔融的故事,其中至少有以下两处亮点:

一是年仅只有十岁的小孔融,敢于独自一人前往当地名门望族的李元礼府宅求见,而且对掌门官员声称自己是李元礼的亲戚,想来他在回答掌门人的问询时,一定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神情自若的,因为一个小孩子登门求见,首先就会引起掌门人的警觉,要是随意放进去一个调皮捣蛋,又不是李家亲戚的熊孩子进去,那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得以顺利进门见到李元礼本人后,小孔融依然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应答自如,真是见过大世面的,特别是将双方各自的祖先孔子和老子,即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情联系起来,一下就把双方的关系距离拉近了。

二是现场回怼太中大夫陈韪有关“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的论断和讥讽。如果说先前通过孔子和老子的事迹,来拉近自家与李家的关系距离,还有可能是事先有所计划准备的话。现场回怼陈韪就属于随机应变、即兴反应了,而且还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从而达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效果。

那位陈韪真是弄巧成拙、作茧自缚、自取其辱。

常清君不禁想起了《晏子春秋》中的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想要借此机会羞辱他,就以晏子身材矮小为由,在大门的旁边故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坚持不走小门进去,说:“只有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只得让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难道齐国没有人可派了吗?怎么竟派先生你来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无德无才的人就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我是最不贤能,最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常清君云:

弄巧反成拙,小孔融机智应对。

参考资料: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战国时期《晏子春秋》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在此诚谢!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