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是盟友,苏德战争前期,苏联一阵溃败,德军直抵莫斯科。很多人在这上面,就开始幻想,如果当年日本趁机进攻苏联,苏联就此灭亡。这一说法,虽然看上去有点名堂,但是实际可行性还是很低的。
苏德战争前期,苏联处于一定的弱势,日本在理论上确实可以和德国进行东西夹击。但是人们总是忽略一个问题,苏联怕日本么?
苏德战争时期,苏联在西伯利亚地区也是一直防备日本的,虽然战场上和德国一直在打,但是面对日本方向的兵力,却一直都没有减少过,始终是保持在了百万级的规模。即便是莫斯科保卫战时期,斯大林抽调了西伯利亚18个师的部队,西伯利亚的苏军也是得到了补充,兵力也没下降。甚至后来,西伯利亚成了苏军的训练基地,1942年7月的时候,西伯利亚的苏军达到了140万人、1万门火炮、2000多辆坦克,以及3000多架战机。
日军面对这100多万苏军,只有100万日军进攻是远远不够的,日军要一路打,一路建立基地,还得一大堆人负责后勤。而西伯利亚那地,一个是冷,一个是大。后勤要是不够用,根本无法支撑日军向前进攻。保守一点,日本也得筹集300万大军去西伯利亚和苏联开战。西伯利亚不是诺门罕,在西伯利亚打,远比诺门罕艰苦。去西伯利亚和苏联开战,是要深入苏联境内,而不是中蒙边境的诺门罕。
而随着时代的一直在变,苏军那边的坦克也从T26换成了T34,日本在面对这个级别的武器的时候,根本没有进攻能力。日本在1939年的坦克产量只有1200辆,而苏联在1942年,光T34的产量就达到了12000辆,十倍的差距。一百多万苏军坐镇主场,日本想打过去,是非常难的。
而日本陆军有多少部队?二战时期的日军不是苏军德军,日军兵力巅峰时期是1945年,总共有600万大军。而1936年的时候,日军总共25万人,1940年,总共37万人,31个师团,到1941年底,才有41个师团,总共46万人。这个数字,远远没办法和苏联抗衡,他想进攻苏联,就得从关内撤兵,然后再动员200万大军出来才行。
日本想进攻苏联,就得在军队建设上进行改变,重点打造陆军,而不是海军。很多人总说日本南进北上的战略是在诺门罕之后才制定的,实际并不是,这点从日军的海军建设上就能看出来。大和号战列舰1937年就开始建造了,武藏号在1938年开工,信浓号在1939年下令建造,这三艘军舰的满载排水量,都是达到了7万吨。
三艘七万吨级的军舰,在诺门罕战役前就开始建造,说明的就是日军战略方向早就开始转变了,南下才是日军的方向。日本的资源是有限的,就那点钢铁,造了军舰,就没办法造更多的坦克。在坦克方面弱化,在军舰方面强化,说明的就是日军在向海洋力量上开始建设,而不是陆军。也就是说,日本压根就没寻思去打造一个能在陆地上和苏联抗衡的陆军。
而没有能够和装备T34的苏军抗衡的陆军,是没能力在战场上和苏军正面抗衡的。而进攻,则是一定要在正面抗衡的。和苏军抗衡,得先研究一款能和T34抗衡的坦克,否则就日本那小坦克,达瓦里氏喝多了徒手没准都能掀翻了。
西伯利亚这地方,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地区,足足1300万平方公里。日军进攻,即便苏军放弃防守,西伯利亚那地的交通、环境,也很难让日军前进太多。真正能够威胁到苏联打输二战,起码得打到乌拉尔地区,威胁到苏联那些工业区才行。而日军的实力,则是无法支撑他们打到乌拉尔的。他们前进到缅甸,还得有海上力量协同呢。
日本在二战里,需要的是石油、钢铁这些东西,想获取,得是和美国过招,而不是苏联。即便日本进攻苏联,也不可能灭亡掉苏联,这仗打不动。即便打过去了,也是给远东苏军刷刷经验,然后这些人回头去打德国了。
日本败在没有石油资源上了,还有过早的被苏联忽悠的卷入了与我们全面战争上去了,如果日本按心留在当时老蒋默许的东三省的话,把东北建设成钢铁煤炭电力石油基地的话,等到苏德战争打起来在动手的话,说不定还真就让小鬼子们翻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