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一场特别的生日庆典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行 庆祝十年前 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 全球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 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 在这里诞生 她的到来 不仅为一个小家庭带去了幸福与喜悦 为世界生殖医学发展史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更标志着我国辅助生殖技术 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首例“MALBAC-Baby”十周岁生日与研究团队合影 故事要从2010年底说起。著名生物物理化学家、时任哈佛大学Mallinckrodt讲席教授的谢晓亮在母校北京大学的支持下,联合北京大学苏晓东、黄岩谊两位教授创建“生物动态光学成像心”,后更名为“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简称BIOPIC)。 此后,出任中心主任的谢晓亮开始于北大与哈佛之间频繁往返,将全球最尖端的科技理念与经验带回祖国。在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时,汤富酬首创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他成为中心第一位从海外引进的青年人才。
2010年BIOPIC成立仪式 据北京大学介绍,当时谢晓亮的研究团队在哈佛开展基因组学的前沿研究。他与组里的博士后宗诚航和博士生陆思嘉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单细胞基因扩增技术——MALBAC,即多重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法。 这种技术巧妙地利用了准线性扩增原理,只需要一个单细胞就能完成高精度、高覆盖度的全基因组测序。 乔杰是我国著名的生殖医学专家。多年来,她一直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有了汤富酬和乔杰团队的加入,谢晓亮团队发明的MALBAC技术从实验室快速走向临床。2013年底,三人新的合作成果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第一次显示了MALBAC技术在试管婴儿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2013年初,一封来自北京的求助信引起了谢晓亮的注意。来信人患有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HME),从小由于软骨瘤增生每隔三五年就要做一次切除手术,痛苦不堪。病因在于他的EST1基因通过父系遗传存在一个单碱基突变。而他的妻子已经36岁了,虽然基因组正常,但卵细胞染色体拷贝数异变的几率较高。 为了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夫妻俩查阅了无数资料,在国内外遍访名医,即便四处碰壁却仍不放弃希望。MALBAC技术问世后他们闻讯赶来,希望这项最先进的胚胎基因诊断技术能帮助他们家庭圆梦。 这对夫妇成为临床试验1号病例家庭。亿康基因的陆思嘉团队也加入到这个项目,与谢晓亮、汤富酬、乔杰的团队合作将新一代测序仪和精准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技术应用于试管婴儿植入前胚胎筛查,开发出能够同时进行致病基因位点检测、非整倍性检测以及连锁分析的“三重诊断”MARSALA技术。 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顺利诞生。
“MALBAC-Baby”在胎儿期B超图
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MALBAC-Baby”诞生
庆祝“MALBAC-Baby”十周岁生日留念 2014年MALBAC-Baby的出生,标志着北医三院生殖医学科PGT-M从“零”到“一”的突破,是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完美典范。 迄今为止,MARSALA技术作为产学研医结合的典范,已推广到全球110余家单位,阻断了1200多种致病基因的代际传递,累计检测超过1.2万个家庭,帮助约6000个有遗传病的家庭实现了生育健康宝宝的愿望。 在生日会上,当年共创奇迹的科研团队和医护人员跟小寿星和她的父母一起回顾了那段非凡的历程,给孩子送上了最诚挚美好的祝福。
研究团队及亲朋好友对“MALBAC-Baby”的祝福诗词:秋雅 庆生辰 谢晓亮看到孩子健康成长深感欣慰。“‘MALBAC-Baby’已成为精准医学的成功范例,”他说道,“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的革命为生物医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庆幸自己赶上了这场技术革命的红利,第一次尝试将单细胞扩增技术应用于生殖医学临床,就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正是受此鼓舞,2018年谢晓亮作出了全职回国的决定。BIOPIC正式更名为“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他坚信在北大,在BIOPIC可以做出世界领先的工作,造福人类是身为科学家的使命,也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服务国计民生 在前沿技术驱动生命科学的探索中 砥砺前行!
2024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来源/中国青年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责编/田园黄蝶、陈晓冰 审签/一帆 监制/志飞
这个孩子通过新的检测手段没有发现遗传疾病,避免基因缺陷的孩子出生,应及时推广
希望国家能珍惜这样的人才,让人才有真正发挥作用的环境
将一个十岁的小孩放在聚光灯下做广告,这样好吗?
哈佛不会窃取中国人的基因序列吗?
收费也不便宜吧
为了祖国的生育率,建议试管婴儿免费
有钱大晒
全球首例!为中国医学科学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