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场最好的间谍沈之岳:因一支烟被毛泽东怀疑,晚年曾来大陆求医

李满谈过去 2024-02-07 15:56:00

1993年,被视为台湾岛内特务系最具资格元老的沈之岳,以“求医”的名义,自台湾前往大陆。此时的他虽已八十高龄,且已退休多年,却仍旧被蒋经国视为顾问,被蒋氏家族视为“心腹”。

而更让人称奇的是,抗战时期,一直潜伏在共产党内的沈之岳,还曾在“皖南事变”中,将大量情报提供给了国民党,给共产党造成了极大损失。

这样的人何以敢前往大陆,他不怕“清算”吗?然而,事实情况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抵达大陆后,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清算”,还受到了极高礼遇:开国将军张爱萍关照了他,杨尚昆等人甚至亲自接见他和妻子一行。

沈之岳离世之后,张爱萍将军又对其做出了16个字的评价,称他是:“智勇双全,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边无伤。”

无数人因此猜测:或许,沈之岳真如张爱萍所说的那般,不仅仅是国民党的间谍,还同时是共产党的间谍,只有“双面间谍”,才能解释他两边“得好”的谜团啊!

沈之岳

真实情况是:沈之岳不是双面间谍,他之所以能成为“下场最好”间谍的背后原因,得从他做间谍前后的种种中,去寻找答案——

一,

沈之岳做间谍那年是1933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日本侵华时期,但全面的抗战还未爆发。当时年仅20岁的沈之岳正在上海复旦大学求学,同那个年代的无数热血青年一样,他也有一颗报国之心。

当年的某天,沈之岳因跟着一群进步青年组织运动,而被抓进了监狱。 原本,按照正常的戏码,他会和多数被抓的青年一样:不论招还是不招,关一阵就给放了。可偏偏,没有见过太多世面的沈之岳,因为怕被杀,而扯了谎,他说:自己是国民党上海大员的公子。

说完后,他还把上海大员的名字、籍贯、官职一字不落地说了出来。审讯他的人傻眼了:莫非这真是大员家的少爷?

被震慑住的国民党特务终究不敢造次,为了避免自己闯下大祸,特务赶紧派人去调查这位“少爷”的真实身份。

调查结果是:沈之岳根本不是“少爷”,他祖籍浙江仙居,目前是复旦大学的学生,至于他的父亲,其实只是浙江仙居农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木匠,跟那位他口中的上海大员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换言之,“大员家的少爷”根本就是他为了避免受刑扯过来的虎皮大衣!

一众特务居然被一个青年唬得团团转?这个故事很快就被当作笑料,传到了特务处大特务戴笠那里。

谁知,这边的戴笠听了故事,居然对这个人小鬼大的沈之岳啧啧称奇,一时起了爱才之心 。

此后,戴笠亲自出面与沈之岳面谈,最终成功说服对方加入国民党的特务系统,也就是后来的军统局。

只不过,恐怕这时的戴笠也不会知道,自己心血来潮之下邀请对方“入伙儿”的举动,居然会为国民党培养出一位能够从容面对康生、罗瑞卿,甚至计划过刺杀毛主席的一代“谍王”。

为了培养沈之岳,戴笠专门将对方送入了由自己一手控制的浙江警官学校,学习进修潜入、伪装等间谍所必备的技巧。

也正是在这期间,戴笠越来越觉得沈之岳是一块璞玉,是天生的间谍苗子。他不仅擅长伪装,性格也成熟稳重、心思缜密,与此同时,还通晓俄语及英语,枪法亦十分精准,可谓能文能武。

戴笠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的进步青年曾在他同学的影响下,阅读过不少红色书籍,在理论知识上很有一套。

有这样的本事,戴笠完全可以把他伪装成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进步青年,从而从容的混入共产党内部!然而,戴笠完全没有想到的一点是:沈之岳之所以能将红色书籍吃得如此透,多少是因为,共产党的那套理论,他多少是认同的。当然,这点,沈之岳不会告诉任何人。

在戴笠的关照下,沈之岳十分顺利的从警校毕业。之后,他首先化名李成栋,在杭州以进步青年的身份混入光明读书社等共产党外围组织。

按中共党员王芳在《王芳回忆录》中的说法,这期间,沈之岳至少诱惑杀害了七八位共产党人,手上沾满了共产党人的血。殊不知,这七八位同志的牺牲,对这位“谍王”而言还只是牛刀小试,真正成就沈之岳一代“谍王”身份的故事还在后面。

王芳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认定的一点是:沈之岳虽然认同共产党的那套,但他此时并没有打算投共,实际上,他无从选择,从被抓进国民党监狱的那刻起,他就注定身不由己。他诛杀共产党员时,心里究竟怎么想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没人知道,世人只知道:这期间,定然发生了什么,让他有过纠结,否则的话,他何以再未杀过共产党呢?

二,

1937年西安事变之后,国共双方被迫达成共同抗战的协议,也正是在这个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档口儿,戴笠正式下令要沈之岳潜入延安收集情报,相机刺杀毛、周等中共领导人。

于是乎,沈之岳再度舍弃李成栋这个名字,继而摇身一变,化名沈辉,以中央大学学生的身份进入某即将访问延安的教授访问团中,随之一道大摇大摆的进入了“红区”的心脏,延安。

来到延安,沈之岳很快进入角色——在考察途中,他对延安的一砖一瓦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再加上之前就对红色书籍很有了解,所以在延安的战士、同志们眼里,沈之岳无疑是访问团众人中最有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那个。

也正因如此,当访问团访问结束,沈之岳脱队留在延安的选择,就显得是如此的顺理成章。

最终,访问团离开了延安,而身为访问团成员之一的沈之岳则在革命热情的“感染”下,留在延安参加革命。

分别之际,访问团众人对他的满腔“热血”夸赞连连,在这一片夸赞声中,他也完成了潜入计划的第一步。此时的沈之岳有些分不清了,他在进一步接触革命的过程中,更加确定共产党的理论是符合中国发展的。可他的身份放在那里,他无从选择。

沈之岳不敢想象若共产党人知道他是特务,他会面临怎样的局面。即便心里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也只能继续执行戴笠交给他的任务。

沈之岳明白:要完成戴笠交代的任务,光凭他现在所获得的“进步青年”的身份,绝对不够。

怎么办呢?他很快就明确了自己第二阶段的计划,他把目光投向了那所名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学校——他要把抗大当作自己在延安的晋身之阶!

所谓抗大,就是一所用于培养抗日干部而设立的学校,能进入抗大,基本就代表着获得了延安方面的认可。由此,沈之岳又开始了进入抗大的努力,而阻止他进入抗大的最大的阻碍,就是入学之前的政治审查。

在当时,负责对沈之岳这类外来进步青年审查的,是边区保卫处的处长周兴,他是朱老总教育团的老底子,参加过南昌起义,曾在延安进行过多次成功的反特行,绝不是个好相与的。

时任边区保卫处处长的周兴

为了躲过周兴的审查,沈之岳则先埋了一个破绽。在审查过程中,他一直说自己是河南人,话语中却总是带着一丝江浙地区的口音,这就引起了周兴的注意,让他沿着这个疑点一路追查。

沈之岳懂人性,他明白:每一次的疑虑被打消,都会是信任的加持。他想让周兴在不断被打消疑虑的同时,对他产生信任。

周兴在顺着口音调查的过程中,沈之岳假装浑不在意的提起自己曾与亲戚旅居东南,轻描淡写便将这个疑点堵上了。沈之岳没想到的是,仅此一招,他居然就让保卫处的同志们松懈下来了。

周兴的信任,加上戴笠在外围为沈之岳的身份做的铺垫,让沈之岳顺利完成审查——至此,他计划的第二步也成功了。

沈之岳能如此顺利完成审查,与他对革命理论的超强理解有关。本就出身底层的他,对于共产党的无产阶级理论,本就高度认同,经过学习,他自然很容易获得信任。可以说,他周围的革命者中,甚至还有人将他视为榜样。

1938年4月,沈之岳成功进入抗大,成为一名抗大二期的学生。

在抗大学习期间,沈之岳总是十分积极的表现自己,不仅生活作风十分清苦,遇到劳动同样异常主动。在课堂上,这个天资聪颖的间谍也总能积极发言,并一语中的。

渐渐的,沈之岳就成了班级里模范生一般的存在,甚至一度能让康生当着罗瑞卿的面儿,对他赞不绝口,不仅夸他是:“国统区来延安学习的进步青年的表率。”还说:“同志们应该改变对国统区进步青年的偏见。”

三,

不断学习革命理念的青年沈之岳,得到了无数“同志”的好感。就连曾长期主持延安的反特工作的康生,都开始对他投来欣赏的眼光。而建国后首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也对沈之岳很认可。

然而,即便获得了抗大师生们的认可,但这也并不代表沈之岳接下来就能直接打入我党的核心。

事实上,不管一个人在抗大中表现的究竟有出色,“毕业”之后也必须要从基层工作开始。

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继康生的赏识之后,另一个人的出现,又让他在渗透共产党核心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此人正是江青。

沈之岳是怎么和江青搭上关系的呢?原来,沈之岳一直随身携有一部“莱卡”相机,经常在延安四处采风,恰好江青也很喜欢照相,所以在一次与沈之岳的偶遇之后主动与之结交。

而后,两人稍一沟通又发现,他们俩居然都曾在上海组织工人运动,也都因为这件事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有了这层在过去“共患难”的共同经历,两人自然熟络起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沈江两人相识是在1938年的上半年,那时的江青还只是一个单纯的进步女青年,没和毛泽东主席产生什么联系。直到1938年的8月,她才在一场纪念“八一三抗战”的文艺演出上,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那时,毛主席已经与贺子珍女士别离半年有余,江青借此机会趁虚而入,很快便与毛主席建立了恋人关系。

毛泽东与贺子珍

就这样,通过江青这层关系,沈之岳在1938年下半年居然“一步登天”,成功渗透进了延安中央机关成员们的生活圈子里!

在进入到中央各机关要员的圈子里之后,沈之岳很快就把自己渗透成功的消息传递给戴笠。然而得知这一消息,戴笠不仅不信,还反过来破口大骂起沈之岳:

“忘恩负义的东西,当我是傻子吗?共产党许了他什么好处反过来诈我?”

原来,这时距沈之岳进入延安甚至还不到一年,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成功混到毛、周、博古他们身边,虽然只是做一些打下手的工作,但也确实让戴笠这个特务头子难以置信。

沈之岳让戴笠怀疑,多少也是因为:他的确把共产党的那套理念吃得太透了。这样的人,哪个国民党不会怀疑呢。

此后,谨慎的戴笠对沈之岳进行了数次考验与审查。并最终确定了沈之岳当时在延安的状态:

“沈在延安‘抗大’同学甚多,加之表现特别优异,遂得赏识,故与共产党中央各机关要员交往密切。”

这无疑让戴笠那欣喜若狂,越发重视起沈之岳来。

而后,沈之岳果然不负他的期望,凭借几番极为出色的演绎,在延安的各个机关混的愈发如鱼得水,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戴笠开始了一项针对延安核心高层的计划。

四,

沈之岳所居的窑洞门前有一棵老榆树,按照军统上级给他定下的规矩,倘若任务需要交接联络,他们就会在榆树旁做下标记。

那天,沈之岳忙完工作之后回到居所,进门之前,他下意识的朝老榆树方向望了一眼。只是这一眼,他便发现了老榆树旁留着的联络信号……

他佯装无事的踱步到榆树一旁,左右扫视几眼,一个十分醒目的烟盒便映入他的眼帘。稍稍观察周遭情形,发现没有人注意自己,他便大大咧咧的直接俯身将那烟盒捡起,大摇大摆的走回了自己的住处。

进了屋关上门,沈之岳打开这盒烟,果不其然从里面找到一张纸条,再打开纸条,却见纸条上用事先约好的暗语写着两行字,译出来就是:有“同事”约他明天到甘泉县杜甫祠堂一聚,共商大事。

而这里的所谓“大事”所指的,正是军统局刺杀毛泽东主席的计划。

即便在揭开纸条之前已经做了心理准备,但看到纸条上的言语,沈之岳的心里还是猛地一突。他先是呆愣片刻,之后又慌慌张张地拿出火柴,给这张纸条来了个毁尸灭迹。

沈之岳之所以反应如此大,一来是觉得这事未免太大;二来是因为,他和毛泽东接触颇多,接触中,他觉得毛泽东和国民党口中的“匪首”形象完全不符,他英明、睿智、善于思考、且处处为国为民着想,并且,他对自己一直很不错。

沈之岳

沈之岳会不会前去商量刺杀毛泽东的“大事”?事实是:他压根儿就没有去。沈之岳未去,等于是冒了一次大险,毕竟,军统局规矩森严,对成员接到任务的消极行为处罚极为严重。

沈之岳未去甘泉接头,本是一件可能让他受罚的事,可最终却让他得了“福”。

原来,当时的延安为了应对特务的渗透,早已经秘密建立起了一支保卫、反特队伍。早在沈之岳与“同事”相约接头之间,边区保卫处就抓获了一名形迹可疑的和尚,经过审讯,保卫处的同志得知,这个名叫孟知荃的“和尚”正是中统打入延安的特务之一。

而紧跟着,从孟知荃口中他们又得知,军统已经派特务进入延安谋划对毛主席的刺杀。

得知了消息,整个延安的警卫工作都严肃了不止一点,不仅在明面上加强了警卫力量,在暗地里,还发动群众对延安进行了一番地毯式搜索,意图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然而,由于沈之岳接到接头请求后根本没有异常举动, 静观其变的他就这样躲过了保卫处同志们的搜查,这也不得不让人感慨沈之岳的运气。但细想之下:他当真是因为运气而逃过一劫吗?

并非如此,他是因为自己骨子里的信仰,而逃过了一劫。用王阳明的理论解释,他是因为“良知”而躲过了劫难。

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没有打住。正是在这个敏感时期,逃过劫难的他,终究没有逃脱被怀疑的命运。而这个对他产生怀疑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

五,

沈之岳当时是毛泽东的秘书之一,毛泽东对这个进步青年颇有好感。因此,平日也总让他在自己身边转悠。

毛主席是个老烟枪,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点上那么一根才觉得精神。长征期间无烟可抽时,他甚至还和另一个老烟枪李德一起进行独特的“植物学研究”,希望找到烟叶的替代品。

沈之岳原本是不抽烟的,但是在了解到毛主席这个习惯之后,就始终在怀里备上一盒香烟,牌子也是毛主席最喜欢的那种。沈之岳此举,自然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给毛泽东贴心递烟,来获得毛泽东对他的好感。

至于沈之岳这样做,究竟是因为单纯喜欢毛泽东,还是另有所图,想通过留下好印象,以便更进一步?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沈之岳自己知道。

让沈之岳没想到的是,他最终却因为太及时“递烟”,而被从毛泽东身边调走了。

一天,沈之岳在因缘际会之下得以和工作的毛泽东共处一室,而当毛主席工作乏了准备抽支烟养养精神的时候,沈之岳便赶紧主动从怀里拿出那盒儿烟,从里面抽出一根递给毛泽东。

毛泽东

殊不知,仅这一个举动就让毛泽东对他起了疑心。

见沈之岳递烟,毛泽东先是笑吟吟的接过,扭回头,却皱起了眉头——因为在毛主席的记忆里,沈之岳是个生活作风十分清苦的出色青年,平素里从未见他抽过烟,既然平日里不抽烟,那他为什么会随身携带着一盒烟呢?

更何况,这盒烟居然还是自己最喜欢的牌子,他究竟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到这些信息的呢?他了解这些讯息又是为了什么呢?

一念至此,心思缜密的毛泽东已然有了想法。

一句话!这个沈之岳,要么是个装模作样、溜须拍马之辈,要么就是在延安另有企图!不管是上述的那个,毛主席都不可能让他继续在延安厮混下去。

就这样,在沈之岳还在为自己“终于递了一次烟”而激动时,他离开延安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了。

六,

当时间进入1939年,即沈之岳给毛泽东成功递烟后不到一月,在延安变得愈发活跃的沈之岳忽然接到命令,称:组织上安排他去闽浙赣地区,寻找并收编之前反围剿失败后散逸的红军战士,收编结束之后加入由叶挺、项英同志领导的新四军在江南抗日。

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沈之岳就离开延安,去到了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的江南地带。

离开前,沈之岳完全是懵的,怎么好好的,自己就被调离了呢?但他心里定然也是松了一口气的,毕竟,如此一来,他便可不再执行去暗杀毛泽东的任务了。

当然,从我们后世人的角度看来,中共的这个决定似乎算不上明智。因为沈之岳在被调任至新四军中之后,依旧在不停的向军统局传递消息,事实上,由于新四军就在国统区活动,沈之岳向军统局传递消息的效率反而更高了。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间来到1941年1月5日,新四军在行军途中忽然遭遇国民党军队伏击,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惨遭杀害,史称皖南事变。

对此,最初国民党对如何得知新四军动向语焉不详,直到多年以后他们才披露了实情,所谓:“昔年,共党军事密谋有所外泄……主要是军统局沈之岳发挥的作用。”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尽管没有完成最初戴笠给他布置的刺杀任务,但沈之岳俨然已经立下大功。

沈之岳在事后心里是何感想,已经没人知道了。世人只知道,做出如此戕害同胞的行为后,他绝不可能继续在共产党内部发展。

这点,沈之岳清楚,戴笠也明白。

于是,皖南事变之后,在戴笠的引荐下,沈之岳第一次正式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一举跃居军统局第一科科长,成为东南一代军统特务们的头子。

蒋介石与沈之岳

自此,这个曾在共产党内部潜伏多年的间谍露出了他的“真身”,共产党也彻底将其视为叛徒,沈之岳终于走上了一条再也不能回头的道路。

正式回归军统序列之后,沈之岳在1941至1949年间,先后历任东南特侦站站长、苏浙情报站站长等职,即便后来戴笠失事身亡,也没有影响他继续在国民党特务系统中身居高位。

七,

转眼到了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国民党政府军政要员们纷纷仓皇出逃。

此时的沈之岳越发看清楚了时局:国民党败局已定。

蒋介石头也不回地退居台湾,沈之岳思来想去后,也跟着离开大陆。不过,颇有些让人难测的是:他并未直接去台湾,而是先后在舟山、澳门等边缘地带落脚。

沈之岳究竟为何如此?有人说,他在按蒋介石的吩咐,继续从事对大陆的渗透工作。也有人说,他有其他的想法。还有人说,沈之岳有9年共产党员资历,其中,7年还是模范党员,他大概是想“辗转”留在大陆发展吧……

沈之岳和蒋介石的老家浙江解放后,蒋氏父子担心共产党会对他们毁家挖坟。沈之岳心领神会,派人潜回奉化溪口,拍摄了大量奉化溪口的照片,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了蒋介石父子。

至于沈之岳派去的人为何能“潜回”,至今仍是谜。

赠送大礼后,沈之岳深得蒋氏父子青睐。直到蒋经国去世,沈之岳始终是国民党当局最受倚重的特务系统元老。

蒋经国与沈之岳

沈之岳是如何去台湾的呢?答案是:他在澳门期间,因台湾特务身份暴露,被葡澳当局逮捕,并驱逐回了台湾,他也因此受到撤职查办的处分。

但到了1964年,沈之岳又被调任为了重组改革的“调查局”局长,他也因此而被称为“调查局之父”。

此后一直到他以八十高龄前往大陆求医,都备受国民党当局的倚重。

1994年,即赴大陆求医一年后,心满意足的沈之岳辞别了人世。

生前,他在此生最后一次大陆行中,得到了超乎他想象的礼遇。这样的结果,恰为他的传奇一生画上了最圆满的句点。

沈之岳注定与国民党的普通特务不一样,他虽做过恶事,却始终有自己的想法,且基于本心做过抉择,这也是他能成为“下场最好间谍”的真正缘由!

1 阅读:17

李满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