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吕夷简:及其为相,深谋远虑,有古大臣之度焉

开开看历史 2023-02-14 01:14:00

吕夷简(978-1044),字坦夫,北宋安徽寿州人。宋真宗时期历任地方官16年。宋仁宗前期曾三次任宰相,前、后约有20年。

一、初入官场

吕夷简父亲官职卑微,并且早逝。这样的家境促成了青年吕夷简的勤奋,21岁便进士及第。历任地方官、知制诰、权知开封府等。知制诰是宰相府附属机构的官名,主要职责是草拟诰命,是宋代宫廷机要秘书。天禧四年(1020)一月,吕夷简任知制诰。同年九月又调任开封府。在1020年九月至1022年七月任权知开封府,全称为“权知开封府事”,为开封府的实际长官。

“权”在这里不能理解为“暂时”或“代理”的意思,“开封府不设正知府,凡任知府事者,必带“权”字。宋人著作中‘知开封府’皆系‘权知开封府’的简称。”因受宦官雷允恭擅移皇陵案牵连,宰相丁谓罢相。时吕夷简权知开封府,这是他涉足高层斗争的开始。当然,这次斗争的主角不是吕夷简,而是刘太后、丁谓和王曾。吕夷简后来主持审理此案。

乾兴元年(1022)七月,吕夷简由开封知府升为参知政事。参知政事虽然唐代已经出现,但那时还不是常制,也不是副宰相。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在乾德二年(964)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北宋时期,参知政事的地位一度很高,权力很大,范仲淹和王安石受命改革时的职务都是参知政事。

乾兴元年(1022)年十一月,真宗安葬于永定陵。按照惯例,要把真宗的牌位祔寄宗庙,刘太后打算很隆重地布置一下,把真宗平时服饰玩物陈列好,与他在世时一样,并且用银罩覆盖神主。吕夷简及时劝谏,很明确地劝说刘太后应该挑起治理天下的重任,辅佐好幼帝,以此报答真宗。吕夷简就这样经常劝谏刘太后。他做事常常是默默无声,而且多有远见。论事时不说空话,皇帝(后)也乐于听受。

二、首任宰相

1029年二月至1033年四月,吕夷简第一次任宰相。明道元年(1032)二月“丁卯,(仁宗生母李)宸妃薨。宸妃始生帝,皇太后即以为己子,使皇太妃保视之。帝即位逾十年,宸妃默默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人畏太后,亦无敢言。终太后世,帝不自知宸妃所出也。疾革,乃进位,遽薨,年四十六。”

最初宫中并未见治丧。“宰相吕夷简朝奏事,因曰:‘闻有宫嫔亡者?’太后懼然曰:‘宰相亦预宫中事邪?’引帝偕起,有顷,独出。曰:‘卿何间我母子也?’夷简曰:‘太后他日不欲全刘氏乎?’太后意稍解。

有司希太后旨,言岁月未利。夷简黜其说,请发哀成服,备宫仗葬之。时有诏欲凿宫城垣以出丧……夷简正色谓崇勋曰:‘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谓夷简今日不言也!崇勋懼驰告太后,乃许之。”

他力主厚葬仁宗生母李宸妃,既为刘氏家族的未来考虑,更为两宫关系的协和着想,充分显示了吕夷简的远见卓识。可见,吕夷简对于协调二宫、保护大臣,起了重要作用。

三、第二次任宰相

明道二年(1033)二月,刘太后去世,宋仁宗亲政。同年四月“己未,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吕夷简罢为武胜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澶州。宋仁宗亲政后,对宰相班子进行了调整。但是,吕夷简这次罢相可能与宋仁宗的郭皇后有一定的关系。张士逊罢相后,吕夷简复为昭文相的时间是当年十月。

郭皇后为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天圣初,骁卫上将军张美曾孙女张氏与郭氏一同进宫,宋仁宗意属张氏,将选为后,但是,刘太后坚持立郭氏为后,而以张氏为才人。在宋仁宗犹豫不决的情况下,吕夷简表示:废后之事,古亦有之。光武帝是汉代的明主,其郭皇后仅因为怨怼而被废。何况今日皇后打伤了陛下!

在宋仁宗决定废郭后以后,吕夷简是坚决支持的。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乙卯,诏称皇后以无子愿入道,特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名清悟。别居长宁宫。”郭皇后于景祐二年(1035)十一月去世,年仅24岁。当时朝廷大臣因此事对吕夷简的非议甚大。刘太后的丧期还未过完,吕夷简又劝仁宗立曹皇后。

景祐元年(1034)八月“甲子,宰臣吕夷简等上表请立皇后。”范仲淹说吕夷简又教陛下做了一不好的事情。可能是指范仲淹认为宋仁宗守母丧期间,不应该讨论后宫的事情。吕夷简对韩琦说:“此事外人不知,上春秋盛,郭后、尚美人皆以失宠废,以色进者不可胜数,已几于昏矣!不立后无以正之。”

在宋仁宗后宫问题上,吕夷简先是主张废掉郭皇后,赞同提高杨太后的政治地位以管理后宫,后来又反对立陈氏为皇后,最后支持立曹彬的孙女为皇后。景祐四年(1037)四月,吕夷简与王曾的矛盾日益尖锐,最后双双下野。

四、第三次任宰相

宝元元年(1038)十月,西夏元昊称帝。十二月公开反宋。次年六月,宋廷下诏削去赵元昊官爵,除属籍,揭榜于边,募人擒元昊,公开许诺:如果杀了元昊,就任命他为定难节度使。吕夷简当时在大名,闻之惊曰:“谋之误矣!”立即上疏:“前代方镇叛,命如此诰誓则有之矣,非所以御戎狄也。万一反有不逊之言,得无损国体乎!”

他奏请朝廷考虑改进这一做法。北宋三川口兵败,人心惶惶,士大夫多避西行,陕西安抚使韩琦(1008-1075)推荐范仲淹。于是,任命范仲淹为天章阁侍制、知永兴军。不久,又改命陕西都转运使。同年五月,张士逊致仕,吕夷简再次入相。吕夷简在重用范仲淹方面却有过一次比较重要的建言。

据《涑水记闻》卷8记载:“(吕夷简)言于仁宗曰:‘范仲淹贤者,朝廷将用之,岂可但除旧职耶!’即除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使。上以许公为长者,天下皆以许公为不念旧恶。”于是,以韩琦、范仲淹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共同管理西部边事。

他罢除宦官监军,宋军与西夏作战,“刘平死于陈,黄德和诬平降贼,诏腰斩徳和。议者以朝廷使宦者监兵,主帅节制不得专,故平失利。乞罢监兵。仁宗以问夷简,夷简曰:‘不必罢,但择谨厚者为之。’仁宗委夷简择其人,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不与中官私交,无由知其贤否。愿诏押班保举,有不职与同罪!’

仁宗许之。翌日,都知押班叩首乞罢监兵。于是士大夫嘉夷简之有谋。”宋代宦官问题并不严重,而且吕夷简这次罢免监军宦官可能也不是很彻底,但至少对韩琦、范仲淹在陕西开展工作是有利的。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吕夷简的老成,持重,历经官场几十年的磨砺,他已经很沉稳了。

在庆历二年(1042)十二月,吕夷简患病,他多次请求辞去职位。刚患病时,“力辞”,宋仁宗不准,并且剪髭赐其疗疾。次年一月,“吕夷简数求罢,上优诏未许。”最终在庆历三年(1043)三月戊子(廿一日)罢相。吕夷简第三次罢相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病情严重,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而罢相,并引起了宋廷对宰相班子的重大调整。其次才有可能是因为他有碍于“庆历新政”而被匆忙致仕。

庆历四年(1044)九月戊辰,宋仁宗听到吕夷简去世的消息后,“哭发声……谓左右曰:‘病不就诀(诀别),殁不临酹(用酒浇地),吾恨何既哉!’为制服苑中,哭之甚哀,不视朝三日。”见辅臣亦“涕下。”后来“上每念吕夷简,闻公弼(吕夷简次子)有才,书其名于殿柱。公弼奏事,上目送之,语宰相曰:‘公弼甚似其父!’”

他对北宋早期州郡学校的兴办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敏学多闻,善于作诗,朝廷典册多出其手。纵观吕夷简的一生,公允地说,他虽不是那种舍身报国的“诤臣”,有时还稍显圆滑,但也绝对不是那种祸国殃民的“奸臣”。

他富于谋略,善断大事,勤政务实,建树尤多。吕夷简处于国家多事之秋,却能够从容应对,稳定大局。虽然为政保守,但他对仁宗朝的稳定、繁荣还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仁宗初期,宋初之治,达到顶点,是北宋的极盛时期。”此极盛之功与吕夷简的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应该算作一位尽忠职守的好宰相。

0 阅读:5

开开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