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汉经营不善?恒天然大中华区收入下滑7%,被指不接地气

五谷财 2024-06-02 03:56:31

5月30日,恒天然发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据财报显示,截至4月30日的2024财年前9个月,恒天然税后利润为9.73亿新西兰元,持续经营税后利润为10.13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2%。

资料显示,恒天然成立于2001年,其性质原本是合作社,由当时新西兰最大的两家乳品公司和新西兰乳品局合并而成。目前,恒天然包括恒天然全球贸易、恒天然原料乳粉、恒天然消费乳品和恒天然餐饮服务四大业务部门。

在中国,恒天然消费品业务主要品牌有安佳、安满、安怡等,涉及家庭奶酪、成人奶粉等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恒天然大中华区的收入为45.73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03.15亿元),同比下降7%左右。

“恒天然在中国的对公(2B)业务表现较好,但是,对私(2C)业务表现不行,主要就是管理团队不接地气。”快消行业分析师康定平表示,作为恒天然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的周德汉,本身的侧重点也没有在对私业务上,这也不是其擅长的板块,因此,在其执掌之下,大中华区整体业绩受到了拖累。

在业绩发布的前几天,即5月27日,恒天然在武汉举行全新应用中心奠基仪式。作为恒天然在华中地区首家及中国第六家应用中心,武汉应用中心的建设将助力恒天然及旗下餐饮服务品牌安佳专业乳品专业伙伴(下称“安佳专业乳品”)深度融入本地餐饮创新生态圈,推动“本土化创新”战略深入实施,持续为市场和消费者带来符合潮流趋势的创新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同时,新应用中心的成立,也充分彰显恒天然及安佳专业乳品对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承诺。

据悉,中国作为恒天然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近10年乳制品消费结构发生很大转变,基础乳品需求逐年减少,而奶酪、黄油、优质乳清粉进口量持续增加,这将促使恒天然业务调整。

周德汉于2015年加入恒天然,曾担任原料业务(NZMP)的大中华区、南亚和东亚地区总裁,负责恒天然在日本和韩国以外的所有亚洲地区的原料业务,此前,他在行业领先的跨国企业担任中国区CEO。

“恒天然的品质算是不错的,但主要还是给其他企业提供原料,这种大宗业务规模大,利润却较低,而且随着国内企业纷纷海外建厂,也会影响恒天然的大宗业务。”康定平认为,恒天然应该在中国市场上做好战略转型,积极拓展并深耕消费市场,比如奶酪,但这要求管理团队具备相应的市场感知能力、营销技巧以及渠道管控水平,目前来看,以周德汉为核心的管理团队还没有达到这个条件。

5月16日,恒天然宣布改变公司战略方向,正在探索全部或部分剥离其全球消费品业务,以及已整合了的恒天然大洋洲业务、恒天然斯里兰卡业务的方案,预计剥离过程至少需要12—18个月。

在恒天然首席执行官郝万里(Miles Hurrell)看来,计划剥离的都是“伟大的业务”,近期业绩有所加强,拥有更多的发展潜力,但要实现恒天然收集、加工和销售牛奶的核心功能,并不需要拥有这些业务。恒天然已经收到外界对部分业务感兴趣的消息,现在正是考虑其所有权的好时机。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好恒天然此次战略调整,“恒天然的核心业务是乳制品,因此消费品并非主要业务,会根据战略需要进行评估,如果不符合收益最大化预期,就可能被剥离。从而可以使恒天然集中资源投入核心业务,强化差异化优势”。

乳业研究员宋亮认为,恒天然是全球主要乳制品原料供应商,随着全球健康化消费趋势变化,恒天然企业战略也随之变化,逐渐从提供基础乳原料转向高附加值原料产品,因此出售下游消费品业务在意料之中。目前恒天然并未公布出售价格,但其消费品业务规模不算小,整体售价预计不低。目前全球乳业处于调整期,有实力的接盘者有限。对于中国潜在买家来说,恒天然消费品品牌在国内市场知名度并不高,所以并购价值不大。

“近10年,随着国内乳制品消费结构变化,乳制品进口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奶酪、黄油、优质乳清粉进口量持续增加。从大的趋势来看,大部分基础产品进口量会逐渐减少,出口国会根据这个结构变化进行调整。在这个背景下,恒天然会把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优势品类放大,不具备优势或者不赚钱的品类将逐步缩减或剥离。恒天然的战略调整是较为精准和务实的。”宋亮说。

然而,康定平却表示,并非像个别专家所说的那样美好,实际上,恒天然此次战略转型也是无奈之举,就像美赞臣中国被剥离、雅培停止中国奶粉业务一样,都是业绩表现不佳的结果。

0 阅读:18

五谷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