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发挥中医药作用,优化基层医疗体系

医道社 2023-03-28 17:51:53

去年《施政报告》指出,新冠疫情令多年来过分倚重公营医院系统的后遗症愈见明显,因此行政长官李家超提出重整医疗体制,以社区为中心,预防为重。去年12月推出的《基层医疗健康蓝图》(《蓝图》),便以地区康健中心作为枢纽,统筹为市民提供的基层医疗服务,并成立「基层医疗健康管理局」。可见,今届特区政府深切明白基层医疗为香港医疗体系的一大痛点,更作出相应措施、对症下药。笔者参考《蓝图》,当中指出根据2021年3月公布的最新人力推算,与2017年的结果相比,医生、护士、牙医、物理治疗师等短缺情况仍然存在,而医生及护士的短缺情况将于短期及中期内进一步扩大。虽然数据预期香港医疗专业人手短缺情况进一步恶化,但可惜当中的统计并未有包括中医师人数。截至2022年2月底,全港共有10557名中医,即每1万名人口中便有14.3名中医,显示中医业界仍有充裕人手。中医素来强调「治未病」、「整体观念」指导治疗,因而应该利用其策略优势和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展基层医疗纵向发展,提高协同效应。政府在2018年《施政报告》中曾确立中医药在香港医疗服务发展中的定位,但现时香港的中医发展仍然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政府一直未能够厘清中医在公营医疗体系的角色定位。在过去10多年内政府成立18间由非牟利组织营运的三方合作教研中心,即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中心既非全面获得政府的资助,亦非由卫生署或医院管理局管理,未能如一般公营诊所提供全面的资助服务予市民。可见,现时中医多数以私人营运形式,未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推动多元化中西医协作项目

笔者建议特区政府把握《蓝图》带来的契机,巩固中医在基层医疗的角色,逐步融入公营医疗系统。在疫情中,特区政府调动私营中医界别资源抗疫,资助中医师为居家隔离的患者,提供免费遥距诊症及中药配送服务。此事件已反映中医人手不但充足,亦能有效协助预防或复康服务。特区政府可考虑在某些病种高峰期,例如流感、登革热等,动用中医资源对抗病症。笔者亦明白现时中医等服务渗透率偏低,政府亦可以地区康健中心为枢纽,建立遍布不同地方中医诊所的网络。透过更紧密的联系,便能联动更多私营中医人手,参与基层医疗体系的发展。医管局自2021年起推展「住院病人中医特别诊疗服务」,发挥中西医协作在抗疫治疗的优势。目前为止,只有四种选定病种,即中风治疗、癌症纾缓、肌肉和骨骼痛症才获政府资助进行中西医协作治疗服务。中医优势病种并不只现时四种,而且当中对象并不只限于住院病人,也可纳入到基层医疗。参考赛马会「拥抱健康」中医计划,当中不少中医专业学者针对各种慢性疾病例如溃疡病、糖尿病、帕金森症等,分享中医治疗方法和探讨与西医协作的可能性。相比内地,其现时已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加强中西医结合创新研究平台建设,遴选形成优势病种目录。笔者建议特区政府应尽快推动更多元化的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让中医药可在疾病预防、疾病管理、社区康复担当更积极角色。特区政府应尽早摆脱「以西医为主导」的思想,认真考虑如何善用十八区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地区康健中心和将建成的中医医院,尽快将中医纳入香港以西医为主导的医疗体系,让中医服务成为基层医疗其中一部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