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的朝鲜战争——万历第一期抗倭援朝(二)大战前的准备

史落夕阳浊酒往 2024-05-16 02:42:29

上篇文章说了,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万历皇帝终于等来了平定宁夏叛乱的那个将领,他就是李如松。李如松是李成梁的长子,关于李成梁,我们之前在叶赫那拉氏的那篇文章里简单的介绍过,他驻守在明朝辽东边界,作战非常勇猛,边境上的蒙古人都不敢惹他,他可以算是明朝的功臣了。不过,他也是明朝的罪臣,因为他壮大了努尔哈赤的力量。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李成梁已经这么厉害了,他儿子李如松也差不到哪去(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12月26日,李如松等来了最后一支赶来报到的戚家军(只有四千多人)后,率领四万大军出征朝鲜。

1593年正月初四,明军抵达肃宁馆,日军派来了使者前来和明军谈判。李如松当然不想谈,但他觉得可以利用这批使者骗日本人打开平壤城门,好给大军减轻攻城困难。日本人果然上当了。两天后,李如松率军抵达平壤,日本人真的丝毫没有准备,打开了平壤城门,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随后,李如松下达了全军总攻的命令,结果明军迟迟没有反应。原来,这一切要拜祖承训所赐。上篇文章说过,祖承训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结果因为轻敌而全军覆没,他回去后一直在说日本人是多么的厉害什么的,加上那时候很多明军都没见过日本人,导致总攻命令下达后,明军大多数还在那观望,只有打日本人起家的戚家军在往上冲,但毕竟戚家军人少,所以没一会就被打回来了。明军第一次进攻宣告失败,祖承训为此挨了好几十个军棍。

那么好的机会丢了,李如松非常气愤,回到大营后把所有将领都骂了一遍,这事给谁都会生气。偷袭搞不成,只能硬打了,他必须得想个可靠的攻城方案。他打发走了前来领骂的将领。众将领临走前,他给自己的弟弟李如柏下了一道命令:李如柏今夜带兵巡视,不得休息!要么说还是李如松最懂日本人,因为此时在平壤城的日军第1军司令官小西行长认为,明军千里奔波来到朝鲜,肯定立足未稳,加上对地形也不熟悉,趁天黑去偷袭一波绝对成功。令小西行长不知道的是,他的这招中国古人早就玩过了,李如松怎会上当?果然,当天夜里,日军三千多人趁黑朝明军大营扑去,刚巧被巡夜的李如柏发现,二话不说直接开打,日军大败而归,第二天,日军见明军迟迟没有动静,所以于当天晚上再次派兵去偷袭,结果又被打了回来。

等到了正月初八,明军不再给日军偷袭的机会了,因为在前一天,李如松已经制定好了攻城计划。此次部署如下:明军攻城主攻方向为平壤西城,左军指挥杨元部共一万人进攻西城小西门;中军指挥李如柏部一万人进攻西城大西门;右军指挥张世爵部共一万人进攻西北七星门;南军指挥吴惟忠率三千戚家军攻击北城牡丹台;神机营参将骆尚志和辽东副总兵祖承训部共一万人攻击南城含毯门;东城不攻击。所谓围师必阙就是这样的。之前在远征军十攻松山的那篇文章提到过,围师必阙就是把敌人围住的同时也要放开一个口子,让敌人看到有突围的希望,从而使他们不会做出同归于尽的做法。至于李如松为什么要留下东城不作为攻击目标,这个在下篇文章说,和后来日军包围南京差不多。

其实,李如松这样安排迷惑了日军。首先,明军大军集结在了平壤西城,所以西城可能会是明军的主攻方向;然后,明军在前两天试探性地攻击了北城牡丹台,所以北城也可能是明军的主攻方向;而南城外围是一片广阔地带,这不利于攻城,所以日本人并没有考虑到南城会是明军的主攻方向。然而,在战争中,越是想不到的对方往往会越是这么做。李如松表面上把西城作为主攻方向,自己实则在南城督战,主将在哪,哪里就是主攻方向,所以平壤南城含毯门是明军的主要目标。这一点,日本人又失算了。最后,李如松留下副总兵佟养正,让他率军九千人作为大军的预备队。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八,李如松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正式开始。这天清晨,明军开始了进攻。此时,在平壤西城的日军第1军司令官小西行长很自信,因为他坚定地认为西城就是明军的主攻方向,而且他还得到情报,明军的火枪性能非常落后,杀伤力也比日军的火枪要小,两天前明军的试探性进攻并未大规模使用火器,这更加深了小西行长的自信。让小西行长想不到的是,中国古代火器最繁盛时期就是在明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时,明军就已经开始装备火枪了,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明军的火器性能十分优越。小西行长如此自信,那么他接下来是否能守住平壤呢?

关注我,下篇文章带您揭晓!

0 阅读:11

史落夕阳浊酒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