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企业病”开刀!刘强东:不拼搏的人不是我兄弟!

睿昊谈科技 2024-05-27 19:29:58

玺承(ID:xicheng-edu)

作者 | 小玺君

编辑 | 小玺君

京东618还没开始,京东的“瓜”先来了。

昨天,刘强东在高管会议上直言:“但凡长期业绩不佳、从来都不拼搏的人,就不是我的兄弟。”此话一出,就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京东近期就有多个新闻在坊间流传:如在公司开始严查考勤、调整午休规则、强制要求解散与工作无关的群聊等。

对此,京东管理层也反思了过去数年间公司在管理上出现的失误,承认京东集团体系存在 " 大企业病 ",管理上出现了严重问题,尤其在拼搏上有很大的懈怠。

在“大企业病”的对症下药和拼搏文化的加持下,部分京东员工们也收到了他们专属的“毕业大礼包”。

京东618的前奏是裁员

首先爆出的是一位员工,在“521”遭到了京东的“断崖式分手”。

该员工爆料,他在京东工作了五年,不久前还沉浸在“519京东老员工日”的喜悦中,领取了象征荣誉的礼物。然而,就在“618”大促前夕,当他还在为工作忙碌到凌晨一点时,却接到了公司HR的裁员通知。

HR给他的裁员理由比较空泛,没有量化的参考标准,只说他“目前的状态和组织不再适配”。

老员工被裁员的不在少数。

一位脉脉认证为“京东科技员工”的网友在被裁员后,接着发帖道,“没想到刚过完519京东老员工日,昨天下午老员工就被裁了。”

另一位有相同遭遇的京东老员工也表示,前一秒还在写618需求,后一秒就突然被裁掉了。

这波“裁员的风”,还吹到了应届生。

日前,有位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在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称:“京东近期开始严查考勤,昨天内网推送了一条通知以规范午休时间,我脑子一热评论了句‘什么时候被pdd收购’,结果立马就被hr约谈,全程手机被没收,最后在其监督下提交了离职申请。实习九个月转正仅12天,就光速离职了。”

直到昨天,仍有京东员工爆料称,被裁前一天还在为618加班, 且裁员理由比较空泛。

京东这种快刀斩乱麻的裁员手段,既让员工们感到措手不及,也让京东看起来有点“慌张”。

内忧外患下

刘强东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今年可以说是京东史上最焦虑的618了。

此前就有爆料称,从今年3月开始至今,刘强东每天的睡眠时间经常少于4小时,经常半夜给员工发60秒的语音。

此外,京东原本应是CEO许冉台前坐镇,但刘强东已经亲自下场到各个微信群布阵,不仅进入C1(一般直接向CEO汇报级别)、C2(多是总监级)的群组,有的群还有C2、C3的细分业务线负责人。

不仅在各个群中静观群聊情况,还会冷不丁发语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安排,有时甚至会@某位业务负责人,了解业务的进展情况。

刘强东为什么这么焦虑呢?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最近几大互联网公司的财报看出一些端倪。

5月16日,京东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收入达2600亿元,同比增长7.0%,净利润同比增长17.2%,至89亿元。

在这看似不错的数据背后,实际上隐藏了一些忧患。

对比同一季度的拼多多,拼多多的总营收虽只有868亿,但净利润高达280亿,远远超过了京东。

电商老大哥阿里也不甘落后,重回增长轨道。

今年一季度,阿里收入2218.74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淘天集团实现营收932.16亿元,同比增长4%,客户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5%,商品交易总额、订单数以及88VIP会员数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对外,京东面临两大“劲敌”,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压力不言而喻。

对内,京东又出现了常见的“大企业病”。

针对近期的热搜,有一高管称,“除京东外,几乎没有任何互联网公司午休时长达两小时,甚至熄灯睡觉,京东管理相较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显得非常松散,有不少员工两点半才开始恢复下午的工作。”

“比国企还国企”。

从京东近三年的年度报告数据也可以看到,2021年到2023年,京东员工总数从约39万增长到约45万进而达到约52万,年涨幅分别为16.8%、14.8%,相比之下,同期内京东总收入年涨幅分别为9.9%、3.7%;

此外,员工人均年创收金额分别约为246.94万元、232.25万元、209.76万元,两年内下降约37.18万元。

公司人数变多了,但创收却越来越少,组织架构上愈发臃肿,资源浪费且各部分协同成本过高,大企业病症愈发明显。

在“内忧外患”之下,京东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小公司的“大企业病”

才最为致命

其实,“向大公司病开刀”已成为今年众多企业的主基调。

“向大公司病开刀”,电商老大哥阿里巴巴是其一。

作为对”大公司病“开刀的常见手段,阿里早已开始“滚动式裁员”。

2022年减少了1.95万人、2023年减少了2万人、2024年第一季度又少了1.4万人。两年三个月里,阿里向社会输送了5.4万名“阿里人”。

此外,在前不久阿里公布2024财年年报的同时,一封由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和CEO吴泳铭首次联合署名的致股东信也随之公布。

在信的最后,蔡崇信、吴泳铭坦诚写道,过去25年,阿里已经出现“大公司病”,未来阿里将坚定地向“大公司病”开刀。

“在接下来的10年里,我们将再次视自己为一家初创企业,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初心,以创业的精神持续创新。我们将秉持长期主义,为今天而取舍,为明天而投资。”

将阿里从一个决策缓慢的组织重新回到效率至上、市场至上,重新让公司变得简单和敏捷,也是此前马云向外界传递的一个信号。

“向大公司病开刀”,字节跳动是其二。

今年1月30日,字节跳动公司CEO梁汝波在2024年年度全员会上也表示,“现在字节该有的大公司病全有了”。

梁汝波还表示,字节跳动2024年的关键词是“始终创业,逃逸平庸的重力”。

他坦言,最大的危机感,是担心字节作为一个组织,正在变得平庸,无法取得新的突破。

因此,必须要从精神上打破自满,提高标准,保持危机感和始终创业的心态,同时在激励上加大区分力度,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才能“逃逸平庸的重力”。

无论阿里还是字节,都提到了保持创业初心精神,“初创”心态并非是表层的降本增效,本质上更多的是摒弃大公司的臃肿和麻木,保持自省。

这种反思一是企业对内审视,去其糟粕;二是对外自查,是否服务于客户体验,不忘初心。

最后,其实所谓的“大企业病”并非大公司的专属,很多中小企业也同样存在。

小公司的“大企业病”,才最为致命。

玺承大圣老师也曾说过,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随时准备死亡。

只有知道一个企业会怎么死亡,才能避免走向死亡。因此,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只有居安思危,保持危机感,想在危机的前面,做在危机的前面,才能得以长存。

0 阅读:33

睿昊谈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