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养老金问题,我们不应该有鸵鸟心态

罗sir职话 2024-09-12 16:58:02

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

最近几年,关于延退的讨论可以说愈发频繁,每一次讨论的背后,各方关注都非常之大,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事关养老,它首先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不管是退休早亦或是晚,不管是年轻还是老年,养老金都是我们当下或未来的重要收入保障。

基于此,人们对养老金话题的关注,更多的都是基于自身利弊得失去考量的,当所有人都站在自身的角度看问题时,宏观上,集体的利益就容易受到损失。

拿延退来举例,个体上尤其是对将要退休或还没退休的年轻人来说,是对延退是有些许反感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是人均预期寿命,第二是老年再就业,这两大因素是人们对延退反映热烈的重要原因。

但放到宏观上来看,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又非常高。

7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陈锋就提到,我国1-6月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同比增长2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1万亿元,总支出3.6万亿元,6月底累计结余8.8万亿元,养老金运行总体平稳。

这其中的关键数字是8.8万亿,这是我们养老基金池的累计结余,看起来这笔钱很多,但它能花多久呢?

在不考虑养老金收入的情况下,半年支出就要3.6万亿元,一年下来就是7.2万亿,换句话说,如果年轻人不缴养老金的话,那么我国养老基金池只能够维系1年3个月,也就是这笔钱看起来很多,8.8万亿,但也仅仅只够维系15个月。

15个月,整个养老金池里的钱就用完了,这足以说明养老金问题的紧迫性和严峻性。

如果考虑到未来我国老年人增长数量的话,那么养老金消耗的还会更快。

养老金池子里的钱只够花15个月,到这里,要说养老金没有危机,未来前途一片坦荡,这当然是信口雌黄。

但如果我说,既然养老金如此紧俏,那么我们大家克服一下,都65岁退休,延长养老金的存续行不行?

你肯定没那么情愿答应。

人是自私的,这是我们要承认的人性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够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因为人是自私的。

但如果因为人是自私的,我们就不去管后代的事情,就不去管未来的事情,那么这和坐吃山空没什么两样。

但今天很多人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心态,无数的人们把头埋进沙子里,玩起了鸵鸟心态,我不管,就是要给我发,没钱也要给我发,以后的事情跟我没关系。

这不是耍无赖是什么?

前阵子,楼继伟发表了一个演讲,大意说的是我国财政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补贴,去年达到了2.5万亿,而这个补贴,自2018年就开始了。

换句话说,如果养老金停止财政补贴,那么我国社保池子里的养老金,早已经是负数了。

这又回到了我在本文开头所说的,只有正视问题,我们才能够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是如何正视问题的?

一方面,我们看到各种知识分子专家,公开呼吁要实行延迟退休,再不延迟退休,社保养老金将无以为继。但另一方面,我们的部门在发布相关数据的时候,又往往说的是,社保支出安全可持续,养老金总体运行平稳。

数据是客观公正的,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压根没兴趣,也没有相关的渠道去了解到那么多数据,但如果只看总结,我们看到的是啥,是养老金运行平稳,是可持续发展。

如此一来,问题有没有正视呢?应该是没有的,问题不仅没有正视,反而造成了资讯的错乱,给人们一种认知负担的感觉。

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我们是要把头继续埋在沙子里,还是把头露出来,看到外界危险的来临,这很重要。

根据社科院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说法,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28年之后收不抵支,年度缺口达到1181.3亿元,并在2050年扩大近100倍至11.28万亿元。

这个是社科院发布的数据,真实性毋容置疑,也就是四年后,我国的养老金将会收不抵支,年度缺口也就是收支失衡是1181亿,到了2050年,也就是90后开始退休的日子,届时社保缺口将达到11万亿元,也就是养老金负数11万亿元。

11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

2023年我国的GDP总量是126万亿,11万亿差不多是我国一年GDP总量的10%,今年前七个月,我国卖地收入才1.7万亿,这意味着差不多需要42个月的卖地收入,才能够抵得上这11万亿的养老金缺口。

那么问题来了,在不实行延迟退休的情况下,到2050年,90后退休之后,面对11万亿的养老金缺口,钱从哪里来?

别说是2050年了,就是2028年,这笔钱的缺口,很大程度上也需要财政去补贴。

那么财政从哪里呢?

当然是从我们每个人身上来。

沿着这个逻辑,我们很容易发现,不管是否延迟退休,最终养老金产生的缺口,将会非常均匀或不那么均匀地由我们每个人去分担这部分成本。

这个代价,和今天我们延退的代价,可能是差不多的。

事实就是如此,今天的养老金看起来四平八稳,但真正知道数据的人,知道未来我国老龄化趋势快速扩大的人,心里可能都跟明镜似的。

领取的人越来越多,缴费的人越来越少,这本来就是一个注定收支失衡的项目,如果不考虑财政补贴的话,收支失衡还会更快。

面对这样的危机,我们能够做的其实并不多,一方面是抓老,一方面是抓小。

抓老很好理解,就是通过延迟退休的方式,降低人们领取养老金的年限,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问题,那是一码归一码。

抓小也很好理解,就是刺激生育,拿出真金白银来刺激生育,否则新生儿数量持续下跌,老年人继续增长的话,那么养老金可真是“后继无人”了。

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只有902万,而同一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2.97亿,此前一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只有2.8亿人。

短短一年时间里,60岁以上老年人增加了1700万,而新生儿却只有900万,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具体到领取退休金的人数上来看,2023年底我国城镇职工退休人数达到了1.41亿人,而过去两年时间,城镇职工退休人数也增加了1000万人。

以十年为一个单位的话,我们还会发现,同时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将达到惊人的2亿,这还只是计算了城镇职工,还不计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说到这里,我国城镇退休职工的月均养老金在3000元左右,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均养老金则高达6000元,随着未来一批老龄化加速到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可谓是一个顶俩。

这也会加速养老金的亏空。

从人口结构上来看,我国人口结构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60后和70后出生于婴儿潮一代,人口庞大,而80后90后出生于计划生育一代,人口数量相对减少,也会加剧养老金的收支压力。

因此,仅仅是鼓励刺激新生儿和延迟退休,这显然是不够的,远水解不了近渴,要维持当下的养老金收支,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加大对上班族缴纳社保的比例。

最近几年一线城市的城镇职工缴费比例一直在上涨,员工感受到的压力可能还没有那么大,但企业的用人成本可谓是越来越高,在消费降级的今天,也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用人意愿。

2014年,上海的社保缴费基数还只有3022元,但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7384元的缴费基数,十年时间,翻了两倍多。

但仅靠这部分,也很难填平养老基金池的收支平衡,财政补贴可能仍然是大头。

但财政补贴从哪里来,本质上也是从每个消费者手中来,并没有改变。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忧虑;那就是随着上班族和企业缴纳社保的负担越来越重,自然就会有人想方设法选择不缴,尤其是到了缴费年限15年的。

这个跟最近的医保是一样的道理,从此前的一年10元,上涨到今天的400元一年,当缴费负担越来越大的时候,不管是保一年的医保,还是保退休的社保,只要成本越来越高,都会有人开始选择断缴。

今天的经济形势不言而喻,当人们连眼前都顾不到的时候,哪有心思顾以后呢?

而社保这样一种极具考验未来耐心的保险品,它未来的给付能力、乃至当下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都会给社保带来不一样的挑战。

不管是社保还是医保,本质上都是社会信用的一部分,是契约精神的延续,一旦这种东西开始断开,那么背后更大的问题可能还在于信任危机的爆发。

眼下的鸵鸟心态,只会延迟危机的爆发,而不是阻止它。

早在2008年,当时的人社部就曾提出要用小步渐进的方式,去延长我们的退休年龄。但如今15年过去了,延迟退休这个问题依然尴尬地卡在那里,只听见专家呼吁,却不见实际举措。

我们都明白这件事的阻力,但如果一件事因为有阻力就不去做,那问题只会越计越大。

个体的最佳选择,未必就是宏观上的最优解,延迟退休无疑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必须要有当断就断的勇气,否则养老金问题继续拖下去,不管是人口结构还是养老金结余,都不足以支撑我们拖到下一个15年了。

把头埋进沙子里,并不能真正躲避危险;掩耳去盗铃,也并不会真正让铃铛不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0 阅读:101
评论列表

罗sir职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