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和“杳”两个汉字怎么读,有什么联系,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诗词漫游有能力 2024-04-03 05:26:36

我们知道,用符号表示意思的指事字并不是万能的,甚至有时表达得很不清楚。于是我们聪明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造字的办法——会意。

会意字是另一种造字方法,这种造字办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意义,通常是抽象的意义。

许多会意字是很有趣的,透射出先民们丰富的联想和率真的态度。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两个字:“杲”和“杳”,它们都是由“日”和“木”构成,那么都是什么意思呢?

杳(yǎo)

会意字。上为“木”,下为“日”。

甲骨文的“杳”字,以太阳落到树木的根部,表示天色已经昏黑,树木之象正在夜色中逐渐消失。

《说文解字》注释为“冥也”,是天全黑了的样子。本义是沉落、消失、看不见踪影。如《三国演义》:“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 这一词义至今仍在沿用。

人们根据崔颢《黄鹤楼》诗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所创“杳如黄鹤”一词,比喻时光一去不返。

后来,这个词义引申为看不到尽头,如汉代女诗人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又引申表示“幽暗”之義,如《楚辞·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用“深林”、“杳”、“冥冥”三个词来形容幽暗、深邃的意思。

“杲”字读音是gǎo。

上为“日”,下为“木”。甲骨文可见“日”在“木”的正头上。太阳升到树顶的上方,这时是天空最明亮的时候。

《说文解字》中“杲,明也”,本义指明亮。如曹植《植橘赋》中 “禀太阳之烈气,嘉杲日之休光。”

《文心雕龙·物色》:“杲杲为日出之容。”

又如,《卫风·伯兮》有“其雨其雨,杲杲出日”一句,意思是说,下雨吧,下雨吧,祈祷盼望着下雨,然而偏偏出现了灿烂的太阳。

“杲杲”叠用,表达非常明亮的意思。

太阳高高升空,霞光逐渐消退,此时的光线渐为白色,因而,“杲”又有“白色”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杲”并不常用,一般出现在“杲杲日出”一词中,有时也作人名。

其实,类似“杲”和“杳”这样的会意字,有一个专有名词来称呼它们,叫“关系位的会意字”,即通过构件位置的变化,或正或倒,或更换位置,从而产生新字。

这样的例子很常见,比如“陪”与“部”。

这两个字都由“阝”、“咅”构成,左右换位而已。其中“咅”为“倍”之省,隐含“二”意。

“陪”的左“阝”,古同“阜”,表示山,所以“陪”本义表示并列的两座山。引申指陪伴。

“部”中的右“阝”,同“邑”,表示人聚居处,所以“部”本义表示分为二,泛指分开,引申指分开的部门。

又如“旮”与“旯”,它们也是关系位的会意字。

它们都是由“九”和“日”组成,上下颠倒了位置,旮旯儿(gā lá)是一个方言,指屋子或院子的角落。“旮”、“旯”两个字只有“旮旯”一种组词,是不是形影不离?

有趣的是,如果把“日”移到“九”的尾巴上,就又得到了一个新字——“旭”。

再比如昹(ǎi)和 昶(chǎng)。字形从“永”和“日”。

其中,“昹”是一颗星星的名字,没有其他隐身义。属于生僻汉字,现代汉语中不常用。而“昶”的意思是白天时间长。

类似的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可以自己去寻找发现。

会意字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今天这样的内容,相信大家会对我们的汉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内心深处也会有一种浓浓的自豪感吧!

0 阅读:0

诗词漫游有能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