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一个状元驸马,对宰相媒人恨之入骨,不惑之年后离奇毙命

翻检历史 2024-03-01 20:45:59

在民间故事和戏曲小说中,寒门弟子考上状元,并被皇帝招为驸马,是屡见不鲜的桥段,多少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时至今日,影视剧中依然喜欢把“状元”和“驸马”捆绑在一起。

但在真实历史上,这两个身份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毫无关联。

无论状元、榜眼还是探花,都对公主避之唯恐不及,根本没有与其结成爱侣的想法,唯一的例外就是晚唐状元郑颢。

事实上,郑颢对这段婚姻也极为不满,他甚至将给皇帝推荐自己的宰相白敏中视作不共戴天的仇人。

后世不少文人调侃,郑颢一辈子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弹劾白敏中。明明是好心做媒,为何白敏中会被郑颢视作仇寇?状元们为何都不想娶公主?

白敏中进言,郑颢成驸马

想要搞清楚郑颢和白敏中之间的恩怨纠葛,必须从这位状元驸马的身世来历说起。

和后世的科举制度不同,唐朝的进士基本都出自贵族豪门,郑颢也是如此。他出身荥阳郑氏,世代冠冕不绝,人才辈出。

郑颢的祖父名为郑絪,官至同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做了整整四年的宰相,在朝中极有威望。

而郑颢的父亲郑祗德也早早入仕,结交了很多达官贵人,还做过池州刺史和歙州刺史,最终以兵部尚书衔致仕。

家学渊源的郑颢在年少时便展现出极佳的天赋,史书赞其为“幼而爽悟,博闻强识”。

凭借出色的才学,郑颢在25岁那年参加科举,于殿试中一举夺魁,成为了人人称颂的状元郎。

除了拥有过人的才华,郑颢还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基因,生得风度翩翩、器宇轩昂,还自带一股出尘之气。

据悉,在新科进士跨马游街的过程中,英俊潇洒的郑颢赢得了京中无数女子的芳心。

恰好此时的郑颢还没有婚配,于是他一跃成为长安城里最炙手可热的“钻石王老五”。

但这些女子的倾慕注定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因为郑颢其实早就心有所属,对方正是范阳卢氏的千金。

郑颢原本就打算在科举之后,去范阳迎娶佳人,高中状元让他心中底气更甚。

在走完科举的所有流程后,郑颢便迫不及待地整理好行装,带着聘礼向范阳进发。

唐代的五姓七望

然而,他上路后没多久,便被下人硬生生地叫回了长安。

急匆匆地赶回府邸后,意气风发的新科状元遭受了“迎头痛击”,皇帝居然主动赐婚,将爱女万寿公主下嫁于他。

而促成这段姻缘的不是别人,正是郑颢父亲郑祗德的知交好友,当朝宰相白敏中。

据史书记载,唐宣宗李忱对万寿公主极为宠爱,一心想为其觅得佳婿。在某次朝会结束后,特意命白敏中推荐合适的驸马人选。

白敏中思考了片刻,便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新科状元郑颢一表人才、家世清贵,是做驸马的不二人选。

白敏中塑像

白敏中会推荐郑颢,一方面是因为唐宣宗酷爱读书和科举,对进士出身的官员极为偏爱。

据悉,李忱曾多次微服出宫,结交了一大批有才学的举子,比如颇有诗名的卢沆,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另一方面,白敏中与郑祗德相交莫逆,他认为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如果郑颢能娶到万寿公主,未来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事实证明,白敏中对唐宣宗的判断确实是非常准确的。

李忱对郑颢印象极好,非常欣赏他卓尔不群的气质,认为这个英俊的状元郎和女儿万寿公主简直是绝配。

因此,在听到白敏中的推荐后,唐宣宗当即点头同意。

唐宣宗李忱

为了防止节外生枝,他第一时间派人向郑家传旨。在白敏中的推波助澜下,这桩姻缘很快传的沸沸扬扬,满城皆知。

可怜郑颢前一秒还畅想着与卢家千金的美满婚姻,后一秒便被现实狠狠打脸,委委屈屈地做了皇家女婿。

那么,郑颢结婚之后到底过得如何?他疯狂弹劾白敏中的传闻究竟是真是假?

婚姻仕途皆受阻,疯狂弹劾白敏中

唐宣宗李忱是个非常有同理心的皇帝,他很清楚大唐的公主口碑并不好,也理解青年才俊对其畏如蛇蝎的心理。

而且,李忱也很清楚爱女万寿公主从小娇生惯养,被他宠得任性放肆,实在并非良配,婚后很可能闹得家宅不宁。

因此,在出嫁之前,唐宣宗对女儿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改掉骄奢淫逸的毛病,婚后做个能管家、明事理的贤内助。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万寿公主的脾气不是一天养成的,自然也不可能因为唐宣宗的几句话就扭转过来。

她成婚之后,脾气虽然有所收敛,但依然会时不时就给夫家难堪。

没过多久,郑颢夫妻俩的日子便过得鸡犬不宁、矛盾丛生,就连处于深宫中的唐宣宗都有所耳闻。

民间和官场对万寿公主也颇有非议,认为她侍亲不孝,毫无人妇之德。据传,郑颢的家人生病后,郑颢每天衣不解带地在床前照顾。

而万寿公主非但不为丈夫分忧,反而大张旗鼓地去园子里看戏,甚至欢歌宴饮、通宵达旦。

唐宣宗听闻此事后,着急忙慌地把万寿公主叫到宫中批评了一顿。

面对父亲的怒火,公主立马承认了错误,回家后老实了一段时间。但她很快便故态复萌,与丈夫渐行渐远。

然而,夫妻不睦还不是最令郑颢糟心的。他在迎娶万寿公主后,仕途的发展也大受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因此断折。

据史书记载,郑颢才学出众,为官理政的能力也颇为出色。

因此他在高中状元时,朝中便有不少高官都称赞其有宰辅之才。

事实上,郑颢也确实做得很不错,一路官运亨通。然而就在他准备冲击宰相之位时,朝堂却流言四起。

不少谏官认为郑颢不适合登上相位,因为他已经是驸马,如果掌控了实权,就会有外戚干政之嫌。

就连郑颢的父亲郑祗德也是这个想法,多次以家族大义为名劝说儿子放弃争夺相位的念头。

在唐宣宗流露出要拜郑颢为相的想法后,郑祗德更是心急如焚,特意与儿子彻夜长谈,叮嘱他务必推拒。

遭遇了如此大的阻力,郑颢万念俱灰,无奈推辞了皇帝的好意。

郑颢原本可以有珠联璧合、白头相守的幸福婚姻,还能在多年后宰执天下,可惜都被白敏中毁了个干干净净。

难怪他会对这位宰相“媒人”恨之入骨,用一生的时间对其进行注定无用的报复。

根据史书记载,郑颢成为驸马后,隔三差五就上书弹劾白敏中。每次白敏中遭遇非议时,郑颢都冲在最前线。

据悉,郑颢弹劾白敏中的奏折太多,甚至装满了整整一个箱子。唐宣宗还特意将其展示给白敏中,以此表达对宰相的信任。

在这段故事里,唐宣宗与白敏中的君臣相得被后世认为是千古佳话,只有屡次上书却徒劳无功的郑颢成了最大的“小丑”。

公元860年,68岁的白敏中加授中书令,地位愈发尊崇,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声望之隆响彻宇内。

同年秋,自知报仇无望的郑颢愤恨而死,终年44岁。

白敏中画像

郑颢之后再无状元驸马

郑颢的悲剧给后世参与科举的学子们提了一个醒,自他之后,华夏再没有诞生过状元驸马。

当然,状元驸马的绝迹是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既有年龄的影响,也有进士们为了前途的考虑。

首先,适合做驸马的一甲进士本就不多。科举三年才进行一次,除了极少数的神童,大部分人在考中进士的时候都已经20多岁了。

而古人结婚都非常早,除了郑颢这样的少数派,大部分年轻士子在20岁之前早已经娶妻生子。

而据不完全统计,古代状元的平均年龄是30岁,基本上不可能和十六七岁的公主婚配。

其次,从唐朝开始,朝廷对驸马做官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限制。娶了公主后,基本上就很难再掌控实权。

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朝,限制外戚已经成为了朝堂的政治正确,对驸马掌权更是严防死堵。

宋朝的驸马别说是宰执天下了,就连管理具体事务的可能性都几乎没有,只能沦为朝堂的背景板和吉祥物。

一旦有驸马接触到了实权,立刻会成为朝中言官攻击的对象,哪怕皇帝拼命维护,最后也会不堪其累,选择罢免驸马的官职。

在这种情况下,才学出众、未来前途一片光明的状元自然不可能去娶公主,否则就是自甘堕落,为读书人所不齿。

因此,民间故事中陈世美做状元后另娶公主的设定绝对不可能发生在宋朝,《铡美案》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虚构。

铡美案是彻底虚构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状元,但凡是位次较高的进士,都不可能去娶公主,他们会竭尽全力避免与皇家发生牵扯。

甚至很多才华过人的年轻学子会在考中举人后便定下婚事,免得节外生枝,被类似白敏中这样的好心人推荐给皇帝。

在这方面,明朝与宋朝没有本质的区别,文官集团对于外戚势力始终严加防范,成为驸马便是自绝于文官集团。

最后,状元驸马的缺失,除了士子们本能的反感外,皇家本身也未必有多愿意,毕竟像唐宣宗这样酷爱读书的皇帝并不多。

大部分皇帝都把公主的婚姻视作笼络权贵的工具,而状元虽然前途无量,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是朝堂的“小透明”。

公主婚姻这样重要的政治资源,用在初入官场的状元身上显然是不划算的,把她们嫁给勋贵之家的子侄才是上上之选。

最重要的是,勋贵之家和皇家盘根错节、联系紧密,即便是公主之尊,在这样的人家里,也很难作威作福。

这样一来,夫妻双方反倒有可能和睦相处,彼此之间少生嫌隙。

结论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驸马,郑颢以亲身经历,示范了贸然与皇家结亲的种种弊端。

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华夏再也没有出现过状元驸马,类似的情节从此只存在于民间戏曲小说中。

古人之所以强调门当户对,就是因为地位的不平等必然造成婚姻中的压迫,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状元娶公主乍一听似乎不错,但究其本质与赘婿无异,哪个才华斐然之人能忍受这样的婚姻。

0 阅读:25

翻检历史

简介:在历史的长河中翻找有趣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