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恭是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七个儿子当中的老五,由于母亲长的好,刘义恭的模样也十分可爱,很受父亲的待见。
刘义恭九岁那年,父亲去世。两年后,朝中大事频出,先是以徐羡之为首的三位辅政大臣除掉了少帝刘义符(刘裕长子),以皇三子刘义隆取而代之。之后刘义隆绝地反击,将三大臣一网打尽,彻底掌控了朝政。
刘义隆的才能远不及他父亲刘裕,但人品还算本分厚道,个性也不甚阴暗,对宗室兄弟也十分信赖。亲政不久,便将四弟刘义康召入朝中辅政。
之后十年,刘义康声誉日隆,权势滔天,竟有了侵夺天子之威的苗头和野心。刘义隆不胜惊悚,强行罢免了四弟的所有官职,并将其赶出了朝廷。随后把五弟刘义恭调入朝中,代刘义康担任宰相。
刘义恭的能力很一般,但他性情温和,很会察言观色。他深知三哥猜忌,便事事忍让,处处低头,一件出风头的事情都不做,乖巧的像个小绵羊,深为刘义隆所赏识。
十年后,刘义隆决议北伐北魏,将刘义恭任命为前线总指挥。但刘义恭根本不懂军务,只能睁睁的眼看着魏君拓跋焘转守为攻,一路从山东打到了长江北岸打了个来回。
期间,魏军曾两度过境刘义恭驻守的彭城,但刘义恭始终龟缩城中,硬是没出来一步。然而,刘义隆虽痛惜作战失利,却更加信任刘义恭。他明明就不会打仗,刘义隆反将他任命为北部州郡的最高军事长官,因为用着放心。
两年后,刘义隆为自己的太子刘邵所害。刘邵随即控制了朝廷,挟持了文武百官,刘义恭正在其中。为了保命,他对刘邵百依百顺,不敢有丝毫违逆。
不久后,刘义隆第三子——江夏王刘骏起兵,并很快打到了都城建康的南大门。刘邵好几次都想冲出去跟老三决战,但四叔刘义隆老是劝他“再等等”,结果这一等就贻误了战机,丢掉了建康的外城。
事已至此,刘邵忍无可忍,便挟持着刘义恭出城作战,结果惨遭大败。兵荒马乱之际,刘义恭见机不可失,便坐船逃到了刘骏军中。 但他留在宫中的十二个儿子,全被刘邵下令处死。
叛乱平定后,刘邵等主犯全被逮捕处死。刘义恭则因全力支持刘骏而获得了无以复加的宠信。但刘骏跟他父亲的性格完全不同,他认为刘邵之乱完全是因为父亲太过优待宗室引起的,之后爆发的南郡王刘义宣(刘义恭的六弟)之乱更让他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
于是,刘骏采取了一系列的铁腕措施削夺宗王的权势,并严禁宗室出镇重要州郡,以防他们尾大不掉,威胁到朝廷。刘义恭身为宗室中的代表人物,自然首当其冲。但他丝毫不敢违逆大侄子的意志,反而主动削减官职,不断的进献祥瑞,以求博得刘骏的欢心。
464年,刘骏病危。临终前,他将国事托付给刘义恭、柳元景、沈庆之、颜师伯、王玄谟五位关系复杂的顾命大臣,要他们全心全意的辅佐嗣君刘子业。
问题是,刘骏刚一合眼,朝廷就落到了另一名权臣戴法兴的手上,新皇帝和五大臣全部傻眼。过了一年半,他们合力夺回主动权,将戴法兴赐死。但随后,皇帝和五大臣之间,五大臣内部,也相继爆发了矛盾。
首先,刘子业掌政后开始放飞自我,不仅胡作非为,还加大了清除异己的力度,尽显混世魔王风范。于此同时,他还不断引入新人,企图分散辅政大臣们的实权。
如此一来,刘义恭等既恐惧又不满,便想要除去刘子业,再立一君。选来选去,刘义恭觉得,自蹉跎一生,称帝的机会终于到了。
然而,五大臣之一的沈庆之却不愿掺和,因为他是武将出身,一直遭受刘义恭和柳元景的鄙视和排斥,根本无政可辅。气恼之下,他将刘义恭想要称帝的消息告了密。
刘子业喜不自胜,心说我正愁找不到理由,你们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遂亲自率军杀入王府,当场击斩刘义恭,将其大卸八块,又把他的双目泡在蜜糖中当做纪念,美其名曰“鬼目粽”。刘义恭后来生的四个儿子,也同日被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