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门诊挤满小学生:这4句话,宁可烂在肚子里也别和孩子说

安尔法 2024-06-08 16:34:17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之前有相关统计《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有个触目惊心的数据: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到总人数的30%;

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有50%是在校学生。

抖音平台有个妈妈爆出自己孩子班级中50人,居然吃抗抑郁药物的就有29人。

这些孩子压力非常大,晚上经常失眠,同学之间还会借水吃药。

很多时候,抑郁的人本身症状已经很痛苦了,但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在面对无法解决症状的同时,自己还需要处理那些不理解自己的语言暴力。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

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一个好端端的孩子深陷抑郁痛苦的时候,往往就是因为家长的这些口头禅。

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

前几天,我刷知乎的时候看到个问题:“你的父母对你说过最伤害的话是什么?”

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样的:“小时候被七八个男孩围在角落里欺负很害怕,回到家把事情告诉妈妈时,妈妈竟然来一句‘你活该,为什么不欺负别人,你要从自身找找原因’。事情过去很多年了,但是那句你活该还是会萦绕在耳旁,让自己没有安全感,虽然后来知道当时妈妈是因为工作遇到不开心事情后随口的一句话,但这下意识的这句话却让我差点死在抑郁症上。

古人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很多家长并不明白这句话是让人在静坐之时多思考自我,和内观自己,并非要一味PUA自己。所以遇到问题,很多家长就会第一时间告诉孩子“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绝对是你自己哪里没做好”。

自我身上找原因,看似是一句鼓励的话。

但在无法感同身受时,这个鼓励就是一碗毒鸡汤,会变成孩子身上沉重的枷锁,让他一辈子无法自信。

从心理学归因上,这叫内归因。

但这样的方式更适合自信健康的孩子,如果是一个自卑且习惯内归因的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反而会加重心理问题。

因为,孩子慢慢也会习惯自我批判

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书中所说: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专挑毛病的家长

上一篇内容中,提到也是知乎的一个孩子发出的灵魂拷问:

“为什么精神科医生不愿意搭理年轻抑郁患者?”

有个高赞很扎心:

当孩子生病后,家长还是控制不住的不断挑剔孩子的各种毛病。

有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开始听到“你很笨,你很差劲”等指责性语言时,大脑会释放出大量压力激素--皮质醇。

由于儿童发育尚不成熟,所以不能很快分解这些压力激素,当这类压力激素始终保持在高水平状态时,孩子会不懂如何舒缓压力,最终可能持续陷入紧张状态,长此以往可能会情绪失控,甚至患上精神疾病。

人类学家贝特森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也证实:习惯指责的父母,更容易养出患精神疾病的孩子。

俞敏洪曾在一档节目中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孩子高考考了638分,当时差30分可以上北大。但父母觉得有点可惜,就指责孩子:“你看平时让你小心点,高考就这么一次,进北大机会就这样错过了,我们和你说就是不听话!”

孩子瞬间就崩溃了,更可怕的是,没过一周,这个孩子就精神分裂了。

其实孩子真的很烦这样的指责和挑毛病,也许在大人看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孩子却会记住一辈子。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你随便吧,我不管你了

很多家长在没达到自己目的时,经常会不耐烦甩出这样一句“你随便吧,我不管你了”。

其实这句话的背后是,如果你不按照我的来,我就抛弃你。

孩子在没有人格成长完全的时候,被抛弃的焦虑会驱使孩子压抑自己的感受来迎合父母。

一些父母会为了达到自己让孩子听话的目的,看似以一些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自主做到父母希望的样子,看似在民主地征询孩子的意见,实则完全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想法。通过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了孩子,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力地位。

培养一个没有主见和自主思维的孩子,不应该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你有什么抑郁的

近两三年,越来越多的孩子因自杀、自伤、厌学的方式被送到精神病院就诊。

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诊室梁月竹说,“自伤是孩子的一种应对方式,有的是为了引起关注。

大型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故事主角子烨就曾自残甚至自杀过,她发现自己情绪无法自控,即便是找不到剪刀这样的小事都会让自己陷入焦虑,烦躁不安时,她就知道自己不对了。

她也想用摔东西甚至自残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可无数次的求助却被父母以“矫情,作的,没事找事”给挡回去了。

对抑郁症的恐慌和羞耻,都会让孩子被“我不好”、“我的错”的羞愧和耻辱所裹挟,陷入孤军奋战的无助中。

之前有个新闻,贵阳一个13岁的男孩患上抑郁症,当父母知道自己抑郁后,妈妈还在床边喋喋不休道:

“你有啥好抑郁的,我们挣点钱,全都给你花了,我们现在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

我们一天天的压力多大啊,你还抑郁了,你愁死我算了。”

看到这里,真的是又生气又无奈,生气的是孩子难受的要死,什么都不懂的父母还要道德绑架,无奈的是这样的家庭实在太多太多。

在中国,有超过七成的抑郁症患者没能及时治疗。害怕被歧视、被同情、被区别对待,所以假装看不见,回避病情,拒绝求助,病情也因此越来越严重。

美国艾奥瓦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每个孩子平均每天会从父母口中得到超过400条的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

“你怎么这么笨?”

“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别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可很多时候,他们的爱却在不经意间造成了伤害。

但愿,看懂内容的父母,最后可以和孩子生气的时候多一些耐心吧,毕竟孩子的幸福才是父母真正的开心。

1 阅读:815

安尔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