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罗振宇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知识商人,也是一个知识非常丰富的网红,最近看他写的一本《逻辑思维》一书,是一些知识的总结,看了之后比较有感触,懂的人自然会找到共鸣。
为什么上学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是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另外一方面是需要锻炼一个人与人合作的能力,而服从,是在现代社会和他人协作的前提。
我们从小学起就要学会服从,因为要为了成绩以及毕业做准备,所以要先服从老师和学校的要求,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接受新生事物会更快。
如果因为无知而产生了好奇心,天然的有了求知欲,那这种学习的劲头自然会是自我驱动型的,如果我们在自己的非专业领域,突然出现了某种自信,觉得很懂,而不像无知时那样有耐心的去求知了,那就得警惕了。
也许你已经在一知半解的领域里,以为自己懂了,也可能是你已经站在了愚昧的悬崖边缘?
正因为了解了已知,所以我们的认知总是会存在未知,我们是要在承认自己认知有局限的前提下,更有效地行动。很多聪明的人都会有自己的通讯录,不懂的时候,马上会想到,我可以询问一下谁。
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不知道该找谁,遇到未知时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时,有一段郭德纲说过的话很形象的比喻了这一点:“沾酒不醉是喝得少,见色不迷是摸不着,以德服人是打不过,淡泊名利是实在没有招儿。
所以愤怒是一种无能的对抗,因为你不知道该怎样去解决与面对,所以会产生恐惧与愤怒的情绪,那爱情是什么?爱情不过就是雌性哺乳动物寻求安全感的幻觉。
02
当你有了一定社会阅历,对两性关系认知越来越清楚时,越会明白在别人身上找安全感的认知,是最不靠谱的事情,寻找安全感不是一个擦玻璃的过程,玻璃擦得越干净、污点越少,看得就越清楚。
而是当你的认知越高,经验越丰富,我们越会发现自己的认知越来越不够用了,就会想到自己的渺小,自己在宇宙中不过是一粒尘埃,对于一切未知的事物,更会生发出敬畏心。
对于别人自然会欣赏的多,要求的少,只要对自己要求高,对别人要求少时,那你和任何人都可以愉快的相处,因为你需要的只是对方好的一面,或者你需要的一面,这就够了。
至于意义这件事,不过是一个网络现象。它是人和人之间的主观约定,意义的定义,大家信了,就参与到这个网络的社会合作里来。
不信,不是更接近真理,这是主动把自己从社会网络里给开除了。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做事的理由很荒谬,不要着急否定别人,你可以不去和对方合作,只要等着看他的结果就好了。
大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我们做的事,附加意义,让一切发生的事情变的合理化,符合自己的逻辑世界,当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没什么意思的时候,就是典型的抑郁症表现了。
只不过严重的抑郁症,会有自杀以及自我封闭的倾向,轻微的抑郁症什么事都不想做,因为他们觉得反正人都会死,做什么事都没什么意义,那就什么都不要做了。
赚钱也属于无奈的选择,他们只要10块钱够自己生活,就不会想要去努力赚更多。总是犹豫不决,做任何事情都下不了决心,也是一种抑郁的状态,因为这样的状态既惦记着过去的事情,还想着未来的事情,所以总是无法把握好现在。
可是现在又决定着未来,过去决定着现在,当你无法做好现在时,那你只会永远活在悔恨中。
03
一个中年人感受到的所有危机,其实都是为了让大脑保持在巅峰状态而付出的代价。因为动物界不仅没有什么中年危机,它根本就没有中年,“人到盛年”就该死。
如果这样去想,人类就很奇怪,人在失去生育能力后,会相对稳定地生存20多年才进入老年,并且一个中年人,基本上也生过孩子,还要那么光溜的皮肤、浓密的头发干什么?
所以老天爷给人类敏锐的五官感觉,以及自主的自我意识,还有繁衍过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的配置,一定存在什么意义,这个意义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到它。
有的人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不断奋斗的,有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过的更好而不断努力的,还有的人是为了寻找到爱与被爱,想让自己的晚年,在爱与死而无憾中含笑而去......
从这个角度去想,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确定自己人生奋斗的意义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我们自己给自己定义清楚意义,我们做事时,心中才会更有力量。
不过站在无产阶级的年轻人角度去看,世界好像是被资源拥有者掌握的。有些年轻人会认为自己,再有才华也没有用,手里没有资源,怎么能有机会呢?
04
这是一种很狭隘的认知,因为自己已经给自己,自我设限了,什么还没有去做时,就已经把自己全盘否定的人,要不然是一个从小被打压着长大的,要不然就是胆小懦弱的人。
世界的推动,肯定不会是这类的年轻人,世界的真相是每一代青年才俊都有机会,只要世界在不断变化与发展,那就没有什么不可能改变的。
年轻人只要找到了新赛道,实际上是有极大的隐性优势的,比如资源多的人做事总会瞻前顾后,束缚自己,或者新生事物他们根本看不上眼。
可是年轻人不同,年轻人的感知与适应能力要更强,通常很穷的年轻人,更容易接收到市场传来的信号,正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更有全力以赴的,孤注一掷精神去拼一拼。
至于拼搏的结果会如何,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查理芒格讲过自己成功的秘诀,无非是因为自己有多元化思维模型。
05
什么是多元化思维模型,既然有多元的,那就也会有单一的思维方式。多元思维方式,指的是你对世界的认识要更深刻一些,能从不同人的角度,去把问题考虑的更全面,从而为自己所用,单一的思维指的是,只能考虑到自己的想法,或者只能看到表面已经发生出的问题,缺乏通过已知的事物,推导分析出未知事物的能力。
至于谁考虑问题的方式更全面,更周到,如果没有参照系,不经试错,我们就不可能取得任何进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更慕强,更愿意追随成功者的原因,因为社会有自己的参照系。
别人能够比我们做的更好,自然是因为别人的思维模型更多元,考虑问题与做人做事上,要比我们做的更好,所以参照系的回馈,就会得到更多。
06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很大的不同?
一方面是思维的模型不一样,还有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掌握的工具不一样,如果排除了这两个方面,我们的本能其实都一样,人原是为适应丛林生活而准备的,可是面对高科技环境,我们很可能丧失洞察力。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直觉其实就不太可靠了,既然直觉不可靠,那就只能依靠工具。
工具指的是什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人查资料只会百度,可是有的人查资料,不仅能搜索到论文、专业期刊,还能看懂全英文的资料索引,这就是工具使用能力的区别。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往往很有竞争力?因为互联网改造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在计算机的算法思维里,所有的原则都必须排序、都必须编码、都必须有高阶低阶的次序、都必须能处理实际出现的所有情况。
这真正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并且有原则、有规律可循,可人类的思维却很难有坚定的原则,既然制定原则不难,坚持原则很难。
那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机相比,差的不仅是运算速度,更是思维结构,以及加入人性因素的考量,想要把某些大事做成,还就是要反人性,就是要与众不同才行。
虽然每个人的微观世界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可是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极小的舞台,历史上以及现实中,那么多人的故事都诞生在这个舞台上,那为什么我们要把自己的眼光和想象力,局限在这么小的一个小点上呢?
07
我们的世界有两类,一类是天然世界,一类是人造世界,也就是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这两个世界内部,往往都是同构的。
比如,在人造世界中,人的情感表达,无论是文字、音乐、美术,还是视频,在深层逻辑上也是同构的。触类旁通,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同构学习法,不仅是可以用一个领域解释另一个领域,它还有一种更大的作用:用一个领域的知识,去揭开另一个领域被刻意隐藏的东西
这里又涉及到了多元思维模型,这就是为什么颠覆同行的可能不是同行之间的竞争,很可能是跨行之间的竞争,就像胶卷的颠覆不是因为有了更好的胶卷,而是数码相机出现了。
这也是所有领域的进步原因,运用同构学习法,自己的思维模式会延展,我们使用的工具也会随之进步。
所以技多不压身,逻辑思维的内涵就是,我们只要自己永远有一颗强烈的求知欲,我们自然会自己搞明白很多问题,并且很多我们困惑的问题,在很多前辈的经历当中,他们都自己思考过。
学会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学习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