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你,从真正的看见做起

围晃情情 2024-05-23 05:25:14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讲到了哈萨克人的生活。 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能够成为全网都羡慕的妈妈,就是因为张凤侠爱女儿的方式不是期待、不是奉献,而是,她让女儿清楚地看见自己是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的。 她不是模糊的母亲形象,她是具体的、生动的、整体的,于是女儿和她之间的爱发生了。 01 在哈萨克语里,“我喜欢你”的字面意思为“我清楚地看见了你”。 这种喜欢的背后,代表的是对于对方世界的尊重与理解,以及对于对方,自己能够给予的满足。只不过在这个比较功利化的社会,大家都有莫名其妙的焦虑感。 富人精英群体恐惧自己会被阶级掉落,中产阶级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穷人家庭的孩子,物质匮乏,除了温饱,其它华而不实的精神需求,一般都很难得到满足。 02 在不同家庭环境当中长大的孩子,都会有自己内在的性格特质,心理学家胡慎之,曾谈起过自己的父母。 在他的印象里,父亲像个独裁家,总是说一不二;母亲则整天佝偻着身子干活。 而习惯了逆来顺受的他,从小自卑敏感,直到参加工作后,仍是胆小怕事。 后来,极度压抑的他决定研修心理学,以此来疗愈童年的创伤,这只是一个引子,那些觉得自己生活很拧巴,没有觉得自己活出了自己的人,其实内心都有自己童年的创伤。 没有认真了解过世界与关系的人,通常都会浅薄的认为,人最重要应该追求的是更高的物质享受,首要的人生任务,都应该是为了更上一层楼的事业发展。 可是有些很成功的明星,并不缺钱,事业、名利、美貌什么都有,可是为什么还会有抑郁自杀的呢。 03 这个世界上,一切外在的物质享受,可以通过金钱购买,可是比这些更重要的爱与好的家庭关系,并不是金钱可以解决的问题。 健康的关系,意味着一家人都是和和气气的,并不能以家庭当中的某个成员收入最多,就要对别人不停地责难,总是试图要改造别人的人,不是会培养出唯唯诺诺的孩子,就是会养成对立的亲子关系或者夫妻关系。 想要让自己获得和谐的家庭关系,最重要的功课就是要放下对家人的改造,多关注自我的成长。 因为万物生来,自有意义,允许每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不影响彼此之间相互欣赏和享受的关系,是我们能够给予自己的亲人和爱人,最大的关爱。 04 生命的意义,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帮助你爱的人,活出她自己,让她真正的成为她,这才是最为崇高的教育与爱的方式。 假若一个人有用,那他自然会成为支撑世界的砖瓦梁柱,可是如若一个人无用,难道就不配活着嘛? 你看那草原上的草啊,树啊,有牛羊吃的时候,就是有用,没有牛羊吃的时候,不是照样好端端的享受着阳光和雨露嘛! 李文秀在城市里打工,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被辞退后很沮丧,回到阿勒泰后一定要替妈妈去要账的根本原因,就是她受够了做一个别人口中无用的人。 这个片段有很多的年轻人,深深的感到共鸣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一事无成是自己面对父老乡亲,最丢脸的事情。 也是很多年轻人,逃避过年的直接原因,毕竟大家都喜欢问,做什么工作,收入如何,如果自己的事业发展不错,肯定愿意讲讲。 可是如果自己属于一个失业,或者找不到事业发展方向的状态,有一部分人就喜欢逃避人群,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区,独自呆着,既不麻烦别人,也不想别人的言语让本来就焦虑的自己,更加焦虑。 这些人在自己感觉内在的自己不舒适的时候,就喜欢独自呆着,你让他自己呆着想出来时,他自己就出来了,如果对方有自己的责任需要承担,可是自己又承担不起来,你一味地去指责这类型的人,只会让你们之间的矛盾升级。 因为你是积极解决问题的人格类型,可是对方是逃避型人格的类型,你为了对方的选择而生气,难为的只有自己。 所以成年人更重要的是选择,你选择了这样一个内在人格类型的人,就要接受对方适应问题和冲突,需要自己内在调节的时间问题。 我们每天都活在一个强调人要有用,要成为工具性的世界,渐渐地,我们也开始自我工具化,面对生活的需要,成为有用的人,并在劳动的付出中,获得自己的物质所需,无可厚非。 只不过当我们把自己和更多,比我们更强的人去比较时,成就感就会被焦虑淹没,成为有用与获得更多的物质所需是无止境的追逐,生命所需要的养料,足够自己生长以后,除了像树那样去生长以外,不需要有其他任何的意义。 0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做不了大事,那就做小事,中国影视剧很常见的镜头是,一位老太太在家打扫卫生,老头子坐在沙发上喝茶看报纸。 家庭当中好像陪伴小孩以及做家务的事情,不由自主的应该让女性承担,如果女性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价值,在这个家庭当中的男主人是看到的。 他能理解女性的辛苦,理解妻子也有自己事业的追求,自然在自己清闲的时候,会帮助妻子一起做家务,这件行为的背后不是使唤一个劳力,而是可以让夫妻双方在一起为家庭做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彼此是在一起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边界是要留给彼此自我成长的空间,对于孩子的养育武志红老师有个理论:“孩子的成长,从父母放弃共生、放下控制和完美主义开始。” 因为即使是孩子,也有自己的小世界,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是非对错问题,其实孩子根据自己世界当中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就会长大,并且成为自己。 只不过有些亲子关系的共生,就像父母与孩子像藤条一样缠绕在一起,缺乏清晰的边界。 放下共生,就是让家长分清“我的事”“伴侣的事”以及“孩子的事”,大家既有亲属关系,但是在这个关系之外更重要的关系是“自我”。 比如,穿衣吃饭,学习锻炼,社交活动,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你可以偶尔的关心一下,可是干涉太多就成了吃饭追着喂,学习盯着看,交友父母说了算,那孩子就会成为提线木偶,从小缺乏自主意识的“选择”。 这是一种极其残忍的“施虐”,就像你不想做的事情,别人非要逼着你做一样,即使是在弱小的个体,如果不是危害到人身安全,都有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 放下共生与控制的欲望,一点点引导,一步步指引,告诉对方你这样做,我会更开心,用正面的引导,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不这样做就要以关系破碎为要挟,这才是构建良好的伴侣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应该做的事。 从关系中在走入我们的世界里,这世间很多的怨和恨,指责与抱怨,失望与绝望,其实全是因为“或许你从未看见她,认识她,所以你也从来没有真正爱过她而开始的”。 你真的懂得你与这个世界,以及你与别人的关系嘛,当你能从自我的角度,在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时,你自然会更清晰的认识了你自己。
0 阅读:2

围晃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