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有眼无珠,明珠暗投,生生为自己锻造了一把灭国利剑

冷玉看文化 2024-08-09 11:51:34

​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丞相,人们比较熟悉就是用五张羊皮换回来的百里奚、城门立木以求变法的公孙鞅,还有“善居奇货”的商人吕不韦。

要说姓张的丞相,大家最了解的应该就只有用一张嘴挑动天下的张仪了。

不过,秦国还有一位姓张的丞相,在秦国历史上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张禄。

什么?张禄!

张禄是何许人也?难道是张仪的儿子?

非也,非也,请听我慢慢道来。

张禄本来不叫张禄,而是叫范雎,为了躲避追杀才改的名字。

范雎是魏国人,起初在魏国大夫须贾府上做门客。

有一次,须贾带同范雎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非常有才干,想招揽他以为己用,便悄悄派人送了一份厚礼过去,可是被范雎拒绝了。

后来,须贾听说此事,没有进行调查和核实,就认为范雎私通齐国。

回到魏国以后,须贾就向丞相魏齐告发了此事。

魏齐听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对范雎实施严刑拷问,打掉了他的门牙,打断了他的肋骨,几乎将他活活打死,可他依然没有招认。

最后,魏齐还让人用破席把他卷起来,丢到臭气熏天的厕所里。

范雎遭受此非人的待遇,羞愧难当,痛苦不堪,万念俱灰,可是还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那就是“我要活下去”。

天黑以后,范雎看见身边只有一名士兵看守,于是向他说明原委,恳求他放自己一条生路。

没想到,这位士兵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偷偷放走了他,却向魏齐回报他已经死了。

范雎逃脱之后,不敢抛头露面,只好改名张禄,躲藏起来。

不久之后,他听说秦国使节来魏,便找了个机会面见使节,让他把自己带到秦国去。

秦国使节也听说过范雎的大名,知道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将他带回秦国。

此时秦国的国君是秦昭襄王,可是秦国的实权却操纵在太后和她的兄弟丞相魏冉手里。

张禄到了秦国以后,就托人给秦王带了封信,说有要紧事求见。

秦王也很重视外国的人才,定好时间,约他在离宫相见。

见面之日,张禄碰见秦王的马车,却假装不知道是秦王,故意不予躲避。

秦王的仆从大声呵斥道:“大王驾到!”

张禄故作疑惑地说:“什么?秦国还有大王吗?”

这时,秦王听到他们的吵嚷声,下车一看究竟。

张禄看见秦王来了,故意抬高音量说:“我只听说秦国有太后、有穰侯,哪里有什么大王!”

秦王听到张禄的不恭之辞,不仅没有生气,还恭敬地将张禄请到离宫内相见。

到内室以后,秦王屏退左右,将张禄延之上坐,并谦卑地说:“先生有何高见,敬请直说。不管牵涉到谁,上至太后,下至文武百官,但说无妨。”

张禄听后,放心大胆地说道:“放眼天下,秦国最为强盛,要统治诸侯,本来是很容易办到的事,可是十五年来却没有什么成就。这不光是因为相国没有用心办事,大王自己也有失策的地方。”

秦王面对张禄的直言其非,心中有一丝不爽,可是并未动容,而是继续追问道:“那你说说我有何失策之处?”

张禄继续说:“听说大王要攻打齐国,我认为此举最为不妥。齐国离秦国很远,中间还隔着韩国和魏国,即便顺利打败齐国,大王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却没法将两国的土地连接起来,可以说就是徒劳。”

秦王听后深以为然,继续问道:“那先生以为该当如何呢?”

张禄答道:“我认为要稳住远处的齐国,先攻打近处的韩国和魏国。这样就能够慢慢扩张秦国的地盘,打下一寸就长一寸,占领一尺就长一尺,等到把魏、韩两国都兼并了,齐国还会远吗?”

秦王听后茅塞顿开,激动地说:“秦国要真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那就先生当居首功了!”

后来,秦国凭借张禄的计策逐步扩张,发展壮大,为之后逐个兼并六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战略基础。

张禄,也就是范雎,也因为自己的才能当上了秦国的丞相。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远交近攻之策,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解决矛盾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分梯级、分先后。

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集团,应该重视起用和保留自己的人才,如果因为自己的不重视或者不信任,导致自己的人才资源向其他国家或集团流失,那结果可能就不会是100-1=99了,而是100-1=50,甚至是100-1=0。

就像刚才的魏国一样,有范雎这样的能人,却不知重用、不予信任,整治得他走投无路逃往秦国,最终还成为反制魏国的一把利剑,真是“令亲者痛、仇者快”啊!

0 阅读:427

冷玉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