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甘蔗—芦穄

新语星课程 2024-09-15 04:18:39

南通甘蔗—芦穄

我对芦穄(即芦稷、芦粟)可谓情有独钟。小时候,那是个食物短缺的年代,水果和零食于我们而言简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每年秋日,生长在田界岸上的芦稷,便成了孩子们的心头最爱。

芦穄是一种扎根于江海平原的独特植物,堪称南通的“四不像”。其苗似玉米,穗如高粱,叶像芦苇,茎若甘蔗。芦稷浑身皆是宝,籽可磨面,用来蒸糕、蒸馒头,口感筋道可口;穗去籽后能扎笤帚;叶可作饲料;茎则甜而多汁,清甜解渴。

在南通,芦穄通常不会在大田里栽种。精明的南通人,为节约土地,一般将芦穄种在田界岸上、十边零地,有时也会种在花生田或山芋田里,这些不会影响粮食作物的生长的地方。

每年夏秋季,当芦穄穗由绿转红黑,便意味着芦穄成熟了,去田头这时候抖(南通话,意思是用力拔、扯出或用刀斫断)一根芦穄,去掉叶子,将茎掰成一节一节的。互掉芦穄皮(南通话,用嘴咬撕掉芦穄皮)时可要十分小心,芦穄皮十分锋利,稍不留意就会割破手指。若不慎割破,可用芦穄皮上的白粉涂抹在破伤处,不一会儿血就止住了。互好的芦穄,一口咬下去,清甜的芦穄汁瞬间涌出,那味道真是好极了,甜得都能粘住嘴唇。

上小学时,中午在家吃完午饭,去学校的路上,叫上同路的同学,带上几根芦穄,边走边玩。渴了就掰几节芦穄和同伴边吃边走。村里放露天电影的时候,那可是乡下人的盛大节日。大人小孩都会早早吃完晚饭,三五成群地扛上板凳赶往村部。散场了,回家路上,口渴了,就在附近的田岸边抖一根熟透的芦穄,凉风习习,芦穄吃吃,好不惬意。主人家看到了,也只是笑骂一句:“这帮纳嵌子(南通话,骂小孩子的话)。”便不再追究。

上高中后,我在学校寄宿。星期日回去拿米和咸菜时,也会带一捆芦穄带到学校。下晚自修后,和宿舍的同学们边吃边聊,宿舍里芦穄渣扔得满地都是。周一早上,免不了被班主任和宿管一顿训斥。

大一时,舅舅去南京出差。舅舅知道我喜欢吃芦穄,还特意在扬州停车,给我带了一捆芦穄。同学们一个晚上就把一梱芦穄消灭了。

据南通市原市委书记吴镕回忆,在 20 世纪 90 年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学谦到南通视察,还特意带了一些芦穄回北京给女儿吃(见吴镕《轶事两则》,刊于《江海春秋》2010 年第 1 期)。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物品丰富了,超市货架上各种时令饮料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然而我总觉得都比不上乡下的芦穄,新鲜清甜,绿色环保。如果有企业家将芦穄加工成瓶装饮料,不知道能不能吃出原先的感觉。

1 阅读:84

新语星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