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联蒙灭金的决策对不对?

天空蓝星 2024-10-07 02:07:20

公元1233年10月,南宋大将孟珙率军两万并携粮三十万石北上,于蔡州城下和蒙古军队会师。此番南宋出兵助粮,其目的就在于和蒙古联合灭金。此时的金国在蒙军的打击下,龟缩于蔡州一城,已是危在旦夕。第二年正月,宋军率先攻入蔡州,蒙军继之而入,金哀宗自杀,继任者末帝完颜承麟随后战死,金国就此宣告灭亡。

就在两国联合灭金之后四十六年,公元1279年的崖山海战后,南宋末代君臣投海而亡,南宋也就此灭于蒙元之手。由此对之前南宋采取的联蒙灭金政策,世人多有非议,认为此举为一重大失误,不顾及唇亡齿寒之后的危险,最终导致了最后的灭亡。特别是在当时很多人提到过北宋与金联合灭辽后的往事,而南宋政府依然和蒙元联手,被指不能够吸取历史教训。那么这个决策究竟对不对,南宋为什么要采取这个政策呢?

这里我们还要先回顾一下蒙、宋之间的交往历史。南宋最早对于蒙古的记载大概在宋高宗赵构时期,困于金国的洪浩给朝廷的报告中就提到了金人“彼方困于蒙兀”,也就是说此时的蒙古人已经在给金国带来不小的麻烦了。但这个时候“绍兴议和”已成,对于蒙古南宋朝廷并无多大的兴趣。在之后的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和约南下时,宋将刘琦等人也曾传檄蒙古诸部共伐金国,但直到此时双方都没有取得过直接的联系。

在成吉思汗逐步统一蒙古诸部的过程中,对于金国的威胁日益严重,也使得南宋一些官员出现某些忧虑。宋宁宗时,曾就此密谕边境的守军加强守备。此时的南宋朝廷内开始有人意识到蒙古可能才是将来的劲敌,必须要谨慎对待。到了成吉思汗完成对于蒙古的统一后,南宋曾经有和蒙古联络的打算,但开禧北伐的失利使得这个计划终止。

在蒙古大军不断地攻击下,金国逐渐丧失了东北、华北等地,实力急剧下降。此时南宋内部对于金国该采取何种政策发生了争执,一派认为应该资助金国抗衡蒙古,以为南宋的屏障,而另一派则认为应当乘此良机攻灭金国以报不世之仇。但无论双方的观点如何,都认为最终的目的是要应对蒙古的威胁。

其实在当时资助金国的主张占了上风,毕竟对于北宋末年的往事很多人还没有忘。但此时的金国却玩起了骚操作,那就是想要把对于蒙古方面的损失从南宋方面补回来,发动了对于南宋的战争,南宋和金就此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最终南宋击退对手,并在朝野的压力之下就此不再考虑和对方联手。

在金宣宗死后,即位的金哀宗及时调整了政策。他停止对于南宋的战争,专意防蒙。针对蒙军的攻势,金人打造了坚固的关河防线,也就是据守潼关、黄河防线,使得蒙军一时无计可施。为了避开关河防线,蒙古方面向南宋提出了借道的要求。按照蒙古的想法,金与南宋是世仇,南宋一定会答应这个请求。但他们想错了,南宋断然拒绝了这个请求。

虽然南宋和金是世仇,虽然就在不久前金人还在攻击南宋,但对于借道蒙古的后果,南宋还是非常清楚的。自公元1214年蒙古和平借道不成起,便以军事手段强行借道,以此和南宋爆发了数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直至公元1231年托雷“借道”成功。蒙军自此得以绕道至金国腹地,并于三峰山大败金军主力。此役的失败,金国精锐尽失,灭亡已是不可避免。

这个时候南宋不得不考虑改变既往的政策,以应对新的局面。首先一点,既然金国的灭亡不可避免,那么继续保持中立或者资助金国,必将给蒙古以口实,很可能就会引火烧身。如果此时联手蒙古,不但可以报靖康之仇,还可以缓和与蒙古的关系,为自身争取一段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战争的准备。

其次,此时联手攻金,金国基本上是已无还手之力的,南宋可以借此扩大疆域,增加防御体系的厚度,在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为将来的蒙宋战争做军事和政治上的准备。因此,南宋改变既往的对金政策已是势在必行。

此时的南宋准备实行联蒙灭金的政策,这是由现实的环境决定的,绝非是南宋头脑发热。虽然金哀宗派人联络南宋希望联合抗蒙,并以唇亡齿寒为喻,但实际上他没有考虑到金国已经没有了作为南宋屏障的本钱。关键时刻,金国的一个绝密计划被泄露了出来,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他们准备攻取四川以作为恢复的根本。在得知这个计划后,南宋当即下令大将孟珙出兵蔡州,正式开始联蒙灭金。

综述而言,南宋对于蒙古和金的战略,大致上是没有错误的。先是保持中立,而事实上是在战略上支持金国,后来在金国灭亡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又联蒙灭金,这些都是根据现实情况所作出的最佳选择。如果说有失误,大概也只是在金国放弃南伐后没有在物资和军事上全力支持对方,以及在金国灭亡后没有充分的准备下北上,提前引发了蒙宋之间的战争。但整体而言,南宋联蒙灭金的决策是没有问题的。

0 阅读:30

天空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