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嘉靖追封了亲爹,朱高炽就要被移出太庙?这是大礼议的余波

趣史談过去 2024-07-07 07:19:57

“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能够培养人的气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从个人的角度说明了“礼”的重要性。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认为天子的任务就是维护礼制,“礼”是维系王朝稳定的工具,将礼制上升到国家的角度。虽然封建王朝对“礼”极为尊崇看重。

但只要是人,都有私心,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挑战礼制的事情发生,特别是皇室。

嘉靖皇帝就曾为了加封亲爹,以“一己之力”,大战群臣,将朱高炽移除太庙,引起朝廷整个局势的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

明孝宗朱佑樘的后宫只有张皇后一人,虽然这种爱情被后世推崇,但却留下了一些隐患,那就是只有朱厚照一位儿子。

朱厚照从小就被众星捧月,在位期间更是贪图享乐、祸害百姓不说,甚至没能留下一位子嗣。

于是皇位便轮到了兴献王朱厚熜这里。为什么呢?因为朱厚照无子,弟弟早夭,也就是明孝宗这一脉断后,继承人从他有子嗣的兄弟中找,然后根据“兄终弟及”,继承人从明孝宗最大的弟弟兴献王后代中找,就选中了朱厚熜。

朱厚熜继位后改元嘉靖,一登基,就与朝堂大臣们,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年半的,关于“该叫谁为爹”的礼仪之争,史称“大礼议”。

明武宗去世后,按常规就要进行明武宗、嘉靖生父的谥号及祭祀等问题。

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明武宗旧臣认为,依照常规来说,嘉靖既然继承了明武宗的皇位,那么就应该尊奉明孝宗为父亲,算是过继给他,这样才符合礼制。他们搬出汉哀帝的例子来加以佐证。

但嘉靖帝却不干了,他认为自己“继统不继嗣”,要加封自己生父为“皇帝”,生母为“太后”。

这场论战整整持续了三年还没结束,一方要维护封建礼制,一方要维护皇家尊严,互不妥协,直到“左顺门案”事件爆发。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及翰林、九卿等二百多官员联合起来,要嘉靖改变主意,起初为杀鸡儆猴,嘉靖派人抓了其中几人,却没想到当场杖责十余人,罢免八十余人才平息了此事。

当然,有一就有二,谥号、庙号都有了后,嘉靖这名“大孝子”不想让亲生父亲朱祐杬的牌位进入太庙后立马被“祧(tiāo)”出去。

因为按照明朝的规定,太庙供奉需要单独祭祀的君王位置只有九位,如果新帝即位后,就需要让新的位置出来给新帝生父。

而他深知自己的父亲没有当过皇帝,自己去世后,他会是第一个被“祧”的,所以他决定先发制人,主动清理出一个空位。

周朝用的是“天子七庙”,也就是只需要给包含始祖在内的七个祖宗单独祭祀磕头,其他人合并在一起。

朱元璋登基后采用的则是“九庙”,追封他爹、爷爷、曾爷爷、高祖朱百六为皇帝,进太庙。

但他们四位都只是朱元璋追封的,明朝的“始祖”要从朱元璋算起,所以他是“万世不祧”,不能随便迁移的。

后代皇帝,逐渐将朱元璋前的四位祖宗“祧”完了,到嘉靖时,就是明德、太祖两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共七宗,九个人。

但嘉靖又将“九庙”改为“七庙”,所以除了明德一位祖宗外,还要再“祧”一位祖宗出去。

明太祖朱元璋明显动不得,那就只能从明太宗朱棣开始,但如果不是朱棣,后面的这些皇帝包括嘉靖自己都可能还是藩王,根本没机会做皇帝。

所以他又将朱棣升为“万世不祧”,从他升级为明成祖,把明仁宗朱高炽给移出去。

为了嘉靖消停下来,大臣们也再也没了意见,于是明仁宗的牌位就被移出太庙,嘉靖终于得偿所愿。

3 阅读:1112
评论列表
  • 2024-07-30 04:01

    嘉靖这件事办的不地道,根本就不站理。

  • 2024-08-29 23:47

    跟慈禧老娘们一个操性!自私自利,玩弄权谋,操纵群臣!不顾国家黎民死活?!都属王八的还挺能活!明朝的衰亡从此开始![无奈吐舌][得瑟][扁嘴]

趣史談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