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日爆发过很多次战争,除了近代的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在唐朝、元朝、明朝时期都和日本打过,只不过当时我们的实力要更胜一筹。唐朝和元朝的中日战争我们先不说了,只说后来议论最多的万历抗倭援朝。因为这场战争有两个部分,中间停战了一段时间,而且入朝的指挥官还不是同一个人,所以便将这场抗倭援朝战争分为两期,后面几篇文章先说第一期。
在说抗倭援朝之前,咱们先进入日本的历史。公元1585年(明神宗万历13年),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达二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在当时日本首都京都接受了日本天皇的册封,成为日本实际的领导人(此时的天皇只是个傀儡)。这里要说一下,日本的战国时代并不像我们国家战国时代的规模那么大,实际上就是几个县或几个村在那里打来打去,这也没办法,毕竟岛国就那么点人。就这样打了二百多年,最后丰臣秀吉将这一时代结束。
这人一旦在最得意的时候往往会做一些过激的举动,丰臣秀吉也不例外。我们之前说过,在岛国狭小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有一种忧患意识,他们向往辽阔的土地,于是便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几百年来,日本人的观点都是这样的: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先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如果要给“欲先征服中国”加上一个前提的话,那一定是“必先征服朝鲜”。所以,日本人一直把朝鲜当作攻打中国的跳板。其实,一开始日本并没有想打朝鲜的打算,只是派遣了使者去告诉朝鲜国王李昖,要他们让去一条道来给他们攻打明朝。很显然,朝鲜拒绝了。
当时的朝鲜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明朝的藩属国。公元1388年(明太祖洪武21年),李成桂反戈推翻了高丽王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并与明朝建立宗藩关系,朱元璋为这个新生的国家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取名“朝鲜”并沿用至今。此后,每当朝鲜新的国王即位必须要得到明朝皇帝的同意才可获得合法地位。有这样的关系,日本想借道攻打朝鲜的宗主国,朝鲜当然不会答应。既然朝鲜不答应,丰臣秀吉决定先出兵朝鲜,把朝鲜打下来后再攻打明朝。有人会问,为什么丰臣秀吉会那么自信?其实他不自信也不行,因为他事先得到了一个情报,说明朝政治混乱、军队糜烂、官员腐败等等,是攻打明朝的最佳时机,而朝鲜就更不用说了,那么小的国家,随便一打便能赢。
就这样,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5月,十五万日军越过朝鲜海峡,向朝鲜打了过去。5月22日,日军攻占釜山;6月中上旬,朝鲜首都王京(今韩国首都首尔)沦陷;两个月后,平壤沦陷,朝鲜国王李昖被赶到了鸭绿江边,紧急恳求明朝政府派兵援助。朝鲜果然如丰臣秀吉所想的那样,真的是不堪一击,丰臣秀吉似乎已经幻想到了自己占领了明朝的样子了。
对于朝鲜的恳求,此时明朝朝廷内部反对支援的人占大多数,他们觉得只要把日本人挡在家门口就行了,同时批评朝鲜军队战斗低下,动不动就要援助。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朝鲜就要亡国了。就在这关键时候,万历皇帝发话了,他觉得应该尽早出兵援助朝鲜。这位明代历史上最懒的皇帝其实并不糊涂,他知道日本的目标并不是朝鲜,而是背后的明朝,如果日军完全吞并朝鲜后,那么实力将会大增,到时候就对明朝不利了。所以在万历皇帝的决定下,明朝派出了一支先遣部队去朝鲜试试水。
这支先遣部队有三千多人,是常年在边境上和蒙古人打交道的辽东铁骑,算是明朝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了,带头的则是李成梁的部下——祖承训。李成梁我们在以前的文章说过,他与蒙古人作战中常常都是胜多败少,祖承训跟他常年南征北战,按道理作战经验丰富,但他却是个大老粗。本来,祖承训带着这三千多人的队伍只是来朝鲜试试水的,没想到他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收复平壤。当时平壤里驻扎的日军是以小西行长为首的第1军,共两万多人,本来日军人就多,加上人家还是守城的一方,更占优势,祖承训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心。
当祖承训带兵向平壤进攻的路上一路高歌猛进,他坚信日军已经吓破了胆,二话没说就进入了已经敞开了大门的平壤城。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明军被日军瓮中捉鳖,几乎全军覆没,祖承训运气好,率领残部突围而出,明军大败。中日第一次交锋使日本人真的认为明军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这就使得他们骄傲了,而骄兵必败。
远在北京的万历皇帝听闻明军在朝鲜战败后并没有生气,因为他知道这三千多人是打不过日军的,他之所以一开始没派更多的部队是因为他在等。首先,已经决定派出援朝的部队来自四面八方,集结兵力需要时间,筹集物资粮食需要时间,而且万历皇帝比较欣赏的将领还在宁夏平定叛乱,等他也需要时间。终于在同年11月,明朝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援朝兵力共计四万多人全部集结在辽东。12月26日,明朝大军跨过鸭绿江,朝鲜国王李昖亲自站在对岸迎接。那么,这四万多人能否击败在朝鲜的十五万日军吗?
关注我,下篇文章带你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