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1880 年 9 月 11 日—1967 年 8 月 16 日),字庸之,号子渊,山西太谷人,是孔子第 75 世孙。其生平经历介绍如下。
一、早年经历
孔祥熙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亦商亦儒的家庭,爷爷孔庆麟是金融领袖,父亲孔繁慈是前清贡生。他6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因他没有续弦。
孔祥熙10岁时进入华美公学,1895年毕业,后入读通州潞河学院。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书院停课,他肄业。1901年,经教会介绍赴美留学,先在欧柏林大学修工矿科,毕业后考入耶鲁大学,1907年取得硕士学位。期间,曾前往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面见孙中山,并加入兴中会。
孔家三进大院
二、教育事业
1907 年回国后,孔祥熙接管基督教公理会明道院,创办小学,后扩充增设中学课程,并命名为铭贤学校。他担任校长兼老师,讲授矿物、史地、体育等课程。铭贤学校发展较快,后来还增设了大学预科、高中班、农科等。
孔家花园
三、早期的政治生涯
辛亥革命时,孔祥熙被举荐为太谷县民政长及新军统制。1912年,在山西太谷创立中美同盟会支持孙中山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任东京留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
1916年回国后创设祥记公司,包销美孚火油,任华北经理。
孔祥熙故居对面的建桃剧社
四、与宋家的关系及政治崛起
1914年,孔祥熙与宋霭龄在日本横滨结婚。宋霭龄辞去孙中山秘书职务后,推荐妹妹宋庆龄接替,成就了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孔祥熙也因此成为孙中山的连襟。
1926年冬,孔祥熙从美国回国,到达广州后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东分会委员和广东省财政厅长兼理后方财政事务,正式跻身国民党政界。
1927 年,武汉国民政府增设实业部,任命孔祥熙为部长,但他看好蒋介石,从广州赶到上海为蒋拉拢各方势力。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南京政府成立,他和宋霭龄劝诱内弟宋子文背弃武汉政府投蒋。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事上,孔祥熙和宋霭龄起到了促成作用。
宋氏三姐妹
五、担任要职及财政管理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孔祥熙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工商部部长、行政院代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
1933年,孔祥熙接任中央银行总裁,后又任财政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他进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包括废两改元、发行公债、整理地方财政、实行币制改革等。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孔祥熙主张和平解决,与张学良多次电联。南京方面开会商讨时,决议行政院由孔祥熙负责。他与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共同努力,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8年1月,孔祥熙出任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成为国民政府部门的最高负责人。
孔祥熙
六、后期及晚年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孔祥熙的财政政策受到诸多批评。
1944年,孔祥熙被迫辞职,从此离开政坛。
1947年,孔祥熙全家赴美定居。1967年8月16日,孔祥熙因心脏病在纽约去世。
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制度的现代化,但他也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家族敛取了巨额财富,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孔祥熙故居现在是重要的研学基地